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四季读书| 以文字构筑自己的文化空间 ——读庄千慧散文集《远山上的一盏灯》

2023年05月19日 10:53:10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任泽健 编辑 王秀华

  也许有人以为,新闻记者写散文似乎有着先天的优势。其实并非如此,新闻属于大众传播,记者的主业是做好新闻。只有这个群体的少部分可以称为作家,他们有眼界,有情怀,有使命感,能一直执着于写作,以文字和世间万物对话。孜孜以求才能立于天地间,构筑起自己的文化空间。庄千慧就是其中之一。

  

  

  温州日报记者庄千慧先生的散文集《远山上的一盏灯》值得一读。这部2022年6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是千慧先生数十年作品的精选,是他新闻和文化实践的一次生动总结。不久前,该散文集还荣获2022年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集奖”。

  散文题材范围甚广,但写什么、怎么写?依旧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千慧先生立足现实,观察思考,挖掘升华,寻找背后的思想逻辑。他的笔下有风声雨声,有呼喊更有凝视。

  在他的笔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人物个性鲜活、栩栩如生。这些人物或处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无一不具有奉献、进取的特质。这也可以窥见作者写作的原则和卓尔不凡的眼光。其中,有写开国大将粟裕的《黄汤茶香系深情》,有写书法大师谢云的《京城夜访谢云》,有写爱国实业家宋上楠的《家国情怀铸义行》,有写抗美援朝老兵石育青老人的《战争的记忆》,也有写著名剪纸艺术家陈咨旺的《从乡土本色到雅化艺术》等。文中写到,1938年6月日寇从海路进犯鳌江时,宋上楠先生不计家财,毅然以全部大船载石沉江的方式阻止敌舰入侵。当时,听完御敌之策后,宋上楠当即回答:“好办法,好办法,统统划去!”面对家人的不解,他沉默许久,最后坚定地从嘴里蹦出一句话:“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千慧先生通过寻访当事人、见证人,还原历史,还原真相,让这些文字穿越时空,让故事富有温度和感染力。

  散文要写出新境界,这一观点在《远山上的一盏灯》中时时得到回应。作者以思想的高度、思维的广度以及表达的多向性,让这些文字变得掷地有声,变得如同压舱石一般沉甸甸。开篇之作《新绿的遐思》可称得上这类作品的翘楚。从春的萌芽到浙南红都的沉思,从毛润之先生开天辟地之壮举到无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有志青年扛起民族救亡之大旗。“新绿渲染着青春,使青春更加充满浩然正气,充满力量!”其行文大开大合,描写景物而意在情绪抒发。

  《远山上的一盏灯》(一篇记述当时长江以南各游击区最早的党报《浙南周报》的创办)更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单看这标题就取得巧妙别致、意蕴悠远。来自上海、杭州、温州等地的青年集聚于高山丛林,“忍饥耐寒风餐露宿,在昏暗的浙南瓦窑堡洞内,菜油灯下,灯光如豆,也觉眼前光亮无限,而且笔墨洒处暗香浮动,让多少人体味到一种精神食粮的提神补气”。当下不少人选择“躺平”,这些文字传递给读者的东西更显珍贵。

  阅读中,笔者还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作者并不追求美文细腻的效果,而是以哲思取胜。他让自己的感情如滔滔江河奔腾而下,却能做到词句间密不透风,令读者直呼过瘾。

  《桔坡山下的风尚》,首段就把读者引入一个思考的境地。“人们从一座山的表象观测,它看似欠缺纵深,但看那林间树丛的深邃,它又似保藏着玄奥。”作者从桔坡山地理写起,引出当地闻名于世的大鼓(迟浩田将军为其题名“天下第一鼓”),引出明代抗倭保家卫国、改革开放艰苦创业等事迹。然后,他将笔锋荡开,从南宋名臣萧振设渡口解百姓之忧,到明代忠臣鲍辉,到清代中期书生鲍台受高人指点考中贡生……最后落笔于“全国诚信第一镇”。仅一篇短文,便涵盖一地历史、风俗、人情、文化、风貌,真是大手笔。这也是散文的魅力所在。

  不少名家提出,散文写作应该追求深刻,追求美,追求善良。好的散文要具备亲和力、感染力、震撼力。诚如泰戈尔所说,“思想以自己的言语喂养它自己,而成长起来。”庄千慧先生的散文亦如是。

网络编辑:张超霞

四季读书| 以文字构筑自己的文化空间  ——读庄千慧散文集《远山上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