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苏步青与温大的深厚情缘

2023年03月17日 14:01:36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苏步青(1902-2003),平阳县腾蛟镇带溪村人,现代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13岁的苏步青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一中),在此渡过了四年旧制的初中学习生涯。担任温大名誉校长期间,苏步青怀着对家乡人民的赤诚和挚爱,将自己大半生的办学经验和盘托出,为温大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动力。

  担任温大名誉校长

  1984年4月下旬,在上海工作的温州籍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温州应办一所大学,并推举苏步青出任名誉校长。筹办温大一事很快便提到日程上来。时任温州市副市长魏萼清多次赴沪拜访苏步青,向他汇报市委的决心和温州人民的呼声。苏步青说,温州需要一所大学,不办好大学,开放就有问题,温州就上不去,与外国人打交道就要吃亏上当。1985年,苏步青兼任温大名誉校长,魏萼清兼任温大校长。

  温州大学筹办初期,市政府仅拨款47.5万元,将占地6亩、校舍面积3000平方米的原行政干校作为办学基地,连同一辆破旧的上海产小汽车。面对艰难开局,苏步青勉励道:“办一所大学,没有困难才奇怪呢!穷学校,大志气,穷没关系,要有志气。不要认为温大是很蹩脚的大学,学校创办时向社会发行3元券,人家说是‘叫化子’大学,那么我这个名誉校长是‘叫化子’头头了。我为什么做工作?为人民培养人才。我讨饭都要去讨,有什么关系啊!我死都不怕,还怕讨饭!”他还说:“希望大家要有信心,坚信温大能够越办越好。我们立一个理想吧!花30年,把温大办成国内第一流的大学。”

  苏步青并不把“名誉校长”看成简单的挂名,而是切实肩负起重任。1985年温大早期筹备和创办初期,他就多次写信对创办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他虽在上海,但只要有温州人到复旦大学,他都要打听温大的情况,温大寄去的校刊也是每期必看。温大领导班子则每年到上海向苏步青汇报工作。令人感动的是,他们每次到上海拜访,苏步青总会在百忙中安排时间,衣履整齐,在门口相迎,执意请他们先坐,离开时又坚持相送,甚至特意为他们安排车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走老大学的路。”这是苏步青办学思想的精髓和总纲。苏步青告诫他们:“温州大学是新办,一开始就要注意。现在复旦从头改革就很不容易。”“改革形势下不能以旧框框办学校。解放前搞的是欧美一套,解放后是苏联一套。现在要办出中国特色、自己的特色。”他特别强调:“学校千万不要办社会,不要先搞研究生院,切不要求齐求全走老大学的路,搬老大学那一套……”温大创办伊始,就是遵循苏步青的办学精神去做的:学校不办社会,而是社会办教育。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依靠政府出资、华侨捐资、社会集资,率先实行“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也是温大的一大特色。

  “制订好规划,艰苦创业,争创名牌”,也是苏步青对温大的要求。他特别强调:“温大有5到10年的艰苦创业过程,要好日子当穷日子过。我主张双增双节,工作要增效率,要讲质量,开支要节省,要节约……”苏步青多次引用浙大在抗战时期西迁的事例教育他们:“我爱浙大就是她的校风艰苦朴素。有人说浙大是流亡大学,我说浙大是抗战大学。我们住在草棚里,照样为国家培养人才。”1989年温大5周年校庆前夕,苏步青特意来信叮嘱:“温大5周年校庆即将到来,届时举行庆祝活动,理所当然,但鉴于今年全国经济情况比较严峻,我以为,庆祝校庆应该严肃朴素,千万不要铺张……”苏步青的教导深深地烙印在他们心里。至苏步青百岁华诞之际,原温州大学已经发展成一所拥有11个学院、5000名学生的高等学府了。

  要办好一所大学,队伍建设是关键。苏步青一再提醒温大领导:“校长、副校长要选实干派,不一定名望大。”“各系的系主任要选既能办事,又能教书、有事业心的人来当。只有选有才的,才能一个当十个……”他还鼓励在上海的温州籍专家(特别是温籍数学家)去温州讲学。温大领导每次去上海拜访苏步青,他总是问,现在正教授有几个了?学校创办初期,温大从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和科研所引进了一批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但正教授一个也没有。后来评上了一个,苏步青知道后十分高兴。温大从47.5万元开办经费中拿出13万购买9套房子,解决引进高职教师的住房问题,后来又挤出20万元投资副食品基地建设,给教师们补贴生活,苏步青听后,都给予充分肯定。

  苏步青特别看重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反对关门搞教学,主张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1984年10月5日,温大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时,苏步青发来贺电:“趁春华育禾苗遵三个面向,待秋实出英俊展四化宏谋。”建校5周年之际,他又重书了这一贺联。温大从一开始的文秘、建工2个专业发展到后来的30多个专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

  苏步青担任温大名誉校长期间,把育人放在首位,多次指出:“学校要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暑假学生要全部下去。低年级参加劳动,做社会调查;高年级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人是第一,设备是第二,后勤是第三。房子先造教室、实验室、教工宿舍。”于是,温大从办学开始就抓紧图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1987年,苏步青来校,首先视察实验室。当得知学校经费少,很多实验室都是校领导带领教师组装时,苏步青说:“要一步步搞上去。穷用穷办法,要精打细算。”

  “相拥”温州大学

  80年代初,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事务繁忙。到了1987年,苏步青已退居二线。他便抽时间到各地走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温大曾多次邀请苏步青视察学校,这次终于实现。

  9月12日,苏步青踏上归途。9月13日3时,在上海开往温州的繁新轮上,85岁高龄的苏步青作了这样一首诗:“申江北望思悠悠,身寄铁轮南下舟。永夜涛声摇远梦,半窗月色报清秋。良朋老伴今何在?锦瑟年华空自流。为偿黉门几多债,遂忘懒抽向东瓯。”这是他为温大写的最富含感情的一首诗。

  13日中午,轮船还未靠上码头,苏步青就探身舷窗外,向大家频频招手。他对前来迎候的领导们说:“临行时,上海市领导嘱咐我少喝酒,少讲话,少会客,我可怎么做得到!老头子本来是个山头人,现在仍是个山头人。”一句平阳方言,引得众人大笑。

  故乡的变化,使苏步青惊喜、欣慰。在抵温的当晚,他坐车巡游鹿城夜景,观赏五马街口夜市,街市上穿着入时的姑娘、少妇使苏步青大为感慨,“看来我又变成山头人了!下次来温州,可要穿得好些……”

  此次他和温大深情“相拥”,原计划没有师生座谈会,是苏步青提出安排一次温大处级以上干部座谈会和一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上,他一再强调,人才是四化的基础,教育是基础的基础。

  9月15日,苏步青参加温大1987级新生的开学典礼。他身穿深蓝色西装、戴黑色领带、胸前佩着温大校徽,显得精神矍铄。在全校师生报告会上,他愧疚地说:“欠了温大3年的债,如果再不来,就变成不名誉的校长了。”他肯定了温大3年来的办学成效后,结合自己的身世和治学道路,就青年学生的成长作了演讲。他强调:要学好专业知识,但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要善于掌握各门学科的学习方法,请教老师,与老师交朋友;要端正学习态度,切勿投机取巧;要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切不可关门学习……最后,他说,希望大家有信心,坚信我们的学校会越办越好,要立下志向,30年后把温大办成全国一流大学!

  在温期间,苏步青还走访了母校温州中学、平阳县小,视察了温州师范学院、平阳一中,会见了市民盟领导,接受温州新闻界采访,看望了平阳腾蛟的父老乡亲,参观游览了龙港、江心屿、南雁荡山等地,于9月22日上午5时乘轮回沪。

  1991年11月14日晚,苏步青再次应温大邀请,乘客机回乡。他对前来迎接的市有关领导说:“温州发展真快,回家真方便。”在去宾馆的路上,他不停地问,飞机一天几班?铁路造了没有?当听说正在改造老街的时候,苏步青忙问,“四顾桥”还有没有,“五马街”还在吗?知道这些街道都还在,他连连点头道,“好好”!

  15日下午,苏步青出席温大育英图书馆奠基典礼,挥锹为图书馆培上第一锹土。随后,他到温州国际海员俱乐部看望了在温参加全国十六城市政协横向联系第十次座谈会的代表。

  视察期间,温大副校长洪震寰询问苏步青有多少学生,他笑道:“没办法算了,数不清,数不清,我就是‘数不清’嘛!”15日晚,温大举行苏步青执教65周年庆祝晚会。彼时正值苏步青九十大寿,中秋节前,温大请该校马亦钊老师书写篆书“百寿”中堂,以示庆贺。

  16日上午,曾任温大董事会董事长的卢声亮一行人陪同苏步青,参观温州水心住宅区和妙果寺。站在工商银行大楼17层俯瞰温州全景时,苏步青高兴地说:“变了,变了!房子高了,道路宽了,完全不是4年前那个样子了。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听说人民路改建工程将于1993年完工,他马上说:“我3年后一定再来!”

  16日下午,苏步青在为全校师生所作的报告中说:“这次回来,看到温州大学的面貌完全改变了,非常高兴,觉得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这些年来我们温州大学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专门人才,有些毕业生已经作出了成绩,这是值得庆贺的。”

  接下来的演讲,苏步青围绕“爱党、爱国,多作奉献,振兴中华”展开。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谆谆教导,告诫同学们,大学毕业后想到外国留学,可以的,不过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学成后,要回国建设我们的国家。

  在教师座谈会上,苏步青提出,应当提倡学生“吃苦头”,除了学习,还要培养他们刻苦耐劳、创新开拓的精神。他说,大学可以搞奖学金,但不可以搞助学金,就是让他们艰苦奋斗,去除依赖心理。

  20日上午,卢声亮与市委有关领导到华侨饭店探望苏步青。苏步青说,“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当晚苏步青离温回沪。

  与温州大学的不了情

  直到2003年苏步青去世,他一直担任原温大名誉校长,为温大发展呕心沥血。

  在创建原温州大学的过程中,他与魏萼清校长结下了的深厚友谊。他给魏萼清的书法作品上书:“黄冠翠袖足清闲,淡泊生涯水石间。南闽有家归梦远,西湖无庙属杯难。闻香晓日春何早,听雨青灯夜更寒。我似老僧偏爱静,案头不厌两相看。”

  1986年6月,苏步青给温大首届毕业生题词勉励:勇敢而愉快地奔向工作岗位,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工作质量,为祖国四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987年9月10日《温州日报》第一版刊发苏步青赠给温大的一首诗:“三秋回首感怀深,弹指教师节又临。改革九州红胜火,铺基四化贵于金。为民服务倾全力,举国勤培惜寸阴。欲效微余忘老拙,树人犹是百年心。”

  他为温大题写校名,为育英图书馆题写馆名,建校10周年又题写“百年树人”贺词,为《温大青年》《温州大学学报》等报刊题写刊名……所有寄语,意蕴厚重;所遗题赠,墨韵留香。

  2001年9月23日是苏步青百岁华诞。温州大学举行苏步青百岁华诞暨回国执教70周年庆贺大会后,又举行了《苏步青文选》发行仪式,会后组织与会人员前往平阳苏步青故居参观。同时出版《苏老与温大》册子,邀请西泠印社书法家马亦剑题写贺联:风范与卓识齐仰,贤德共高寿俱望;时任温大校长谷超豪题词:曾经离乱坚斗志,识途犹抱百年心;时任温大董事长、党委书记章时趋题词:德馨卓识冠天下,传道育英为宗师。

  同年10月15日至17日,第五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颁奖典礼暨苏步青院士百岁华诞庆贺大会在温大举行,苏步青发来贺信。温大常务副校长孔繁胜主持颁奖会,出席颁奖会的有时任温大董事长、党委书记章时趋,时任温州师范学院院长马大康、苏步青家属苏德明夫妇等。会议期间,温大等9个单位向“苏奖”捐赠基金。

  接过苏步青这份情缘的是他的学生,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谷超豪。有意思的是,苏步青几次打算回乡,一直不能成行。他说:“我一定去一次温州,看望大家。到时候叫谷超豪同志一起去,今后让他多出面,代替我,这样不是更好吗?”后来,谷超豪院士果真担任温大校长。师生两院士,一位名誉校长,一位校长,真是温大的莫大荣耀。

  为了汲大师智慧之长泉,滋一方教育之兴旺,温大设立苏步青铜像,举行悼念名誉校长苏步青院士追思会,打造温籍数学家长廊,建成步青广场,建设步青路,倡导师生学习苏步青爱乡重教、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时刻提醒师生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攀登高峰。

  2003年,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的温州仍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时任温大校长谷超豪与戴金星、姜伯驹等其他九位院士,联名上书温州市委、市政府,建议尽快在温州建成一所综合性大学。谷超豪还先后多次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国家、省、市等部门反映温大办学情况,争取支持。2004年5月,教育部发文同意将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2006年2月,新温大正式成立。消息传来当天,谷超豪欣慰地说:“我可以向苏先生交帐了!”

  2020年11月,温大数理学院在平阳县苏步青励志教育馆创建学生党建与专业思想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校外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践行苏步青人才培养科学观。2022年,温大建成“苏步青谷超豪纪念馆”。该馆成为温大育人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也是传承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并纳入学校的“惠生惠师工程”项目。

  苏步青对温大贡献卓著,凸显了他作为教育家的长远目光。温大按照苏步青的指引,度过了一个个难关,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

网络编辑:雷鹏

苏步青与温大的深厚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