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顺溪的屋

2023年02月06日 13:00:59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王建伟 编辑 王秀华

  上一个冬天,我去青街。竿竿青竹、栋栋老屋,于夜雨洗尘后的“天光”里散发着清新、醇厚的韵味。那天,去顺溪的路恰逢维修,原本规划好的青街-顺溪一日游只得半途而废。“青街的竹,顺溪的屋……”平阳童谣里的青街便更令人神往了。

  今年正月的一个周六中午,我约上一老友,顺溪之旅终于成行。

  “宗系颍川渊源正,祠傍溪山灵气多。”作为顺溪镇的名片,陈氏古建筑群零散又相对集中地分布于顺溪镇上。此处游玩的好处是人少,既不惧疫情,街边又方便泊车。

  先到老大份大屋。陈氏老大的后代当是春节前后刚刚办过喜事,外门、穿堂上,对联依旧如新。“向阳红莲并蒂开,朝阳彩凤比翼飞。”“天上笑看星伴月,人间喜见凤求凰。”大屋傍水而背山,立于天井一角北望,峰峦若簇,起伏连绵。天地钟灵,必出人杰。想来,如此山水之灵秀,确是北方大平原难以比拟。细细观摩,难能可贵的是,屋顶更换部分部件之后,仍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尚未腐朽的老部件。记得林徽因在比较东西方建筑的文章里曾说到,与欧洲一些石头结构的建筑相比,基于木结构的中国传统建筑,同样坚固而经得起岁月的侵蚀。如果说,当时的我对林徽因的表述尚有疑惑的话,此刻、此景,已足以令我对才女的观点确信无疑了——原来中国人的“坚固”从来都是动态更新下的活的“坚固”,而绝少所谓的“亘古”不朽。如此说来,欧洲人的“坚固”则实在是迂腐难耐了。

  与陈氏老大份大屋相比,陈氏祖屋则小巧得多。数得上的,恐怕就是几块清朝嘉庆、光绪年间及民国时期的牌匾。祖屋不及老大之屋,亦可管窥当年顺溪陈氏青出于蓝的兴盛之貌。

  老四份大屋正修缮。新二份大屋厚实的“聚德门”及屋外的“老屋幽径”颇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

  今朝青天白日,抑或他日阴雨绵绵,这光滑的石块见证了岁月里多少的风云变幻?无人之熙攘,亦无机器之轰鸣,这短短的幽径实在是沉心静气的好去处。深吸一口,似有似无,这恰到好处的青苔气息绝配天空漫不经心的淡云。我刻意放慢脚步,明白这半日游已接近尾声,更不忍心破坏这一隅清幽,不愿挥霍这片刻宁静。

  古街上,人,只能说聊胜于无。从他们背包的架势、走路的神态看去,恐怕是游人无疑了。房屋一层的门板焕然一新,大概也与坡南古街一般,是政府统一翻新修缮之作。二层住着的,大约也只有上了年纪安土重迁的老人。不由自主地,我又要杞人忧天了。尚有老人们在,这古镇还能维系基本的人气,几十年后呢?或许我多虑了。今天的顺溪,不必活在历史的影子里,明日的顺溪,自然更不必。

网络编辑:雷鹏

顺溪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