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乌兰布和沙漠架线工

2022年11月11日 08:28:00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通讯员 陈洪巨 编辑 王秀华

  1969年6月,我报名支边,和平阳200余名知青一起,经过5个昼夜,于当月19日凌晨4时到达内蒙古巴盟临河火车站。

  上午,四团接我们的卡车来了。我和20多名男生拥挤着站在一个车斗里,沿着一条通往边境的国防公路一路往北。一开始,公路两边还能看到村庄、田野,过了杭锦后旗陕坝镇后,公路成了坑坑洼洼的土路,两边沙丘一个接着一个,一眼望不到边。两个多小时后,阴山山脉渐渐清晰。汽车继续往北,眼看就要钻进大山,突然,车头往西扎进了大沙漠。顿时,我们被连绵起伏的沙山沙丘包围,分不清东西南北,汽车像捉迷藏似的在沙丘间转来转去。不一会儿,司机停下车说:“因前几天下了大雨,沙土路上的车轮痕迹消失了。我们迷路了。”正坐在副驾驶室里,专程到临河接我们的现役军人王副指导员自告奋勇去找路。他吃力地爬上附近最高的沙山,帮大家找到了连队所在的方向。他在一个个沙包上挥着帽子,引领司机在一个个沙丘间摸索转圈。绕了好大一会,刚刚绕出“迷魂阵”,汽车又陷入了沙窝。车轮在沙窝中空转,眼看越陷越深,王副指导员也不见了。司机赶紧叫我们下来推车。他自己去砍沙丘上的白刺,将白刺扎成捆,塞在车轮底下。几十个小伙推的推,抬的抬,终于把车弄了出来。这时已是日头偏西,后面的车沿着我们的车痕也绕过来了。我们一起继续缓慢地前行,大约16时许,终于到了一师四团九连所在地。比我们早到几个月的知青,还有王副指导员,正拉着横幅,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下车后马上列队点名,连长宣布分班名单,我分在了二排五班。

  九连是个农业连队,先到的包头知青种了一些麦子,6月中下旬正是麦子收割期。我们来不及休整,马上投入紧张的麦收战斗。麦收结束后就是割马草,为马匹备冬料,挖大渠准备引黄河水灌溉,脱坯准备盖营房、食堂、礼堂等,劳动任务一项接着一项。刚到时出现的流鼻血、嘴唇干裂、拉肚子等水土不服问题,慢慢被我们克服。

  兵团初建,各连电灯不亮、电话不通、道路不通成了当务之急。8月初接到通知,团部要从九连和六连各抽调两个班,组建架线排,承担师部到团部,再到四团十一个连队的通讯线路架设任务。九连决定让二排四班、五班去,其中四班与六连一个班负责从师部到四团的线路架设,五班和六连的另一个班负责团部到十一个连队的线路架设。两支队伍同步开始,国庆节前要完成任务。在通讯参谋王志高、几位复员老兵及民航高级通讯技师田师傅的带领下,大家开始了紧张的备料、训练工作。备料主要是电线杆的选择,就是从成堆的木头中挑选直径0.15米以上,高6米的笔直木料作为线杆,将线杆下端一米涂上防腐沥青,在线杆顶部规定位置用手摇钻打眼。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练习爬杆和杆上作业。夏天是乌兰布和沙漠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天亮得很早,黑得又很晚。我们利用早晚时间练习爬杆,不到半月就基本掌握了基本技术。架线作业又苦又累,在大沙漠中架线更是难上加难。每年9月到来年4月是沙尘暴肆虐的季节,大风来时漫天黄沙,沙尘直往人的领口、嘴巴、鼻子、耳朵、眼睛里灌。狂风推着人跑,无法站立,高空作业危险性更大。

  当时,兵团刚组建,副食供应极差。野外作业那段时间,每天早餐后,我们就带些干粮、咸菜、水,到了中午,便就着冷开水往下咽。那时年轻,干重活,食量大,缺油水,每月22.5公斤定粮吃不饱。白面馒头不让多带,我们就多要粗粮做的窝窝头。一次经过六连,炊事班长(平阳老乡)把我的挎包拿过去,装了两个白面馒头和五个窝窝头,让我带回去吃。我很感动。

  架线从选线开始,线路要直,距离要短,既要避开沙丘,还要少拐弯。定向时没有标杆,就用木杆代替,测距时没有皮尺,就用测绳量。有时,我们忙活半天,被沙丘挡住了去路,只能重选线路。线路走向确定以后,要马上定杆位、立桩基、标桩号。紧接着就是挖坑,每个坑深1.2米、宽0.5米、长1米。坑要挖在实土上,浮沙要清理干净,并留一定的空间,防止浮沙流入坑内。实土层一般都是盐碱土或粘土,土质板结坚硬,一镐下去,震得人虎囗发疼,几天下来满手血泡。之后就是运杆,用团部唯一的一辆马车将杆子拉到离坑位最近的地方,然后两人抬一根杆子。50多公斤的杆子压得我们眼冒金星、汗流浃背、两脚发颤、直不起腰。遇到沙地,一脚深陷其中未拔出来,另一脚又陷进去了。被汗水浸湿的衣服,干了后,留下一片片白色的霜。一天下来,我们只想躺下,不想吃饭。杆子到位后,我们还要把电线送到位,三个坑放一捆,每捆足有50多公斤。接着,我们又用两天时间把所有的瓷瓶背到现场,安装到线杆的预留孔上。一个月后,线下作业基本完成。

  9月5日,线上作业开始,上午架八连,下午架机运连,都是离团部最近的。田师傅手挥红旗,口吹哨子负责指挥,王参谋亲临现场压阵。我和几名小个子战友全副武装,各自站在杆位下。第一声哨响,大个子战友们抬起电线一路小跑,将电线放到线路上。第二声哨响,小个子战友们一手抓住电线,一手贴在杆子上,脚扣交叉上杆,进行挂线、紧线、扎线作业。第一天,我们拿下两个连。团首长鼓励我们再接再厉,争取9月15日前完成连队通团部的架线任务。9月16日,11个连队通团部的电话线全部接通。我们抽出时间,重返线路,查漏补缺,对一些线杆进行加固,对角杆进行拉线处理。看到一排排线杆矗立在沙漠上,一条条银线飞越沙丘,我们付出的汗水和辛劳都不算什么了。

  9月25日,负责师部到四团线路的两个架线班也完成了任务,胜利归来与我们在太阳庙会师。至此,四团的每个连队都可以与团部、师部、兵团,直至北京通上电话。被抽调的战友们大部分都回去了,只留下10名知青(我和平阳的张炳月还留在通讯班)。

  10月中旬,团部电厂基建工程完工,正在安装发电机设备,发电量可供团直和机运连、八连使用。为此,要马上着手外线架设,团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电工班和通讯班。10月的乌兰布和荒漠天寒地冻、狂风肆虐,半米内基本是冻土。一个坑我们要挖2米深,要尽量长、宽。我们用人抬、肩扛、木棍撬的办法,硬是把一根根8米高的水泥杆立了起来。12月中旬试送电成功。1970年元旦,团部和机运连、八连用上了电灯。转眼,我离家后的第一个春节到了。我虽然思亲,但想想自己半年来的变化及取得的成绩,心里还是很高兴。年底,我被评上五好战士,团里还把喜报寄到我家。全家人都为我高兴。

  1970年3月,师部搬到巴市,需要架设一条从七团到师部的通讯线路。架线队伍由七团组建,抽四团田师傅担任技术指导。田师傅已近50岁,团里派我去给田师傅当帮手。通讯线路近30公里,从备料到架设大约要3个月,要求在“七一”前完成。这里生活条件的艰苦和气侯条件的恶劣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我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工程进展很快,6月20日全线通话成功,任务完成。

  乌兰布和沙漠架线工作磨炼了我们的意志。我们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后悔。面对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召唤,全力以赴,正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网络编辑:周昌均

乌兰布和沙漠架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