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吴垟,那倔强的交溪桥

2022年05月18日 14:15:00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通讯员 潘孝平/文 周来杰/摄 编辑 王秀华

  今年二月上旬,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来杰君发的题为“棋盘山风光”的一组照片,我眼睛为之一亮,立马跟帖问:“图4~5具体地址在哪里?”老周回复道:“棋盘山的公路下,交溪。”我平日喜好下乡上山,钟情于访古寻幽,对于北港山村的角角落落颇为自信,而屏幕里的这一座残桥我竟浑然不知。因此,对于交溪桥,我开始牵肠挂肚了。

  清明时节,来杰君来电邀我上棋盘山脚戈场村品茶吃农家菜,我欣然应允,因为一直惦记着交溪桥呐。于是,我与绍统君相约进山,从水头镇区出发,经南雁,过顺溪,一路西进。绍统君是一个“吴垟通”,他轻车熟路,不到一个钟头光景,就将车停靠在盘山公路一侧的开阔地带,随即带着我跨过护栏,拨开路边芦苇丛,沿着山坎小道下到溪谷,我终于见到了心仪的交溪桥。

  交溪桥坐落于吴垟交溪村,因鳌江上游西来溪水与石门溪南下之水在此交汇,故而得名。交溪桥系双孔石拱桥,始建于1978年冬,为陈宏秋、金章等组织发动当地村民集资兴建,是当年吴垟乡通往顺溪镇的必经之路。交溪桥通体石构,全长65米,宽4米,桥面距离水面27米,桥墩基础深15米。石桥两端拱脚嵌在山体岩壁里,桥面平铺块石并覆盖砂石,桥身双孔拱券呈半月状,用花岗岩方料纵联垒砌,无灰浆勾缝,跨径均为24米。夹岸青山,一水碧绿,交溪桥那优美的弧线凌空而起,一如长虹卧波,气势相当雄伟,这自然成为山民的骄傲。

  在革故鼎新的时代洪流中,宁静的山乡迎来了嬗变。当顺溪水库应运而生,并于2014年5月下闸蓄水,原有的跨溪公路改道了,交溪桥因被纳入库区西翼而荒废。2015年8月,百年一遇的“苏迪罗”台风来袭,吴垟山区暴雨如注,山洪咆哮,交溪桥的桥面被冲毁,徒留下桥墩和赤裸裸的双拱。绍统君讲述着有关交溪桥的过往和细节,我不禁唏嘘。

  在石桥的北岸徘徊,我细看桥身两侧,石拱依然严丝合缝,张力强劲,桥墩依然足下生根,坚实挺拔,只是桥面貌似被鞭子抽打过一般,伤痕累累。交溪桥尽管年轻,却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一个见过洪流发威的老人,一个在风狂雨骤间能够站稳脚跟的老人。面对石桥,我肃然起敬,但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愫。我想象着那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石桥在颤栗,桥面上的石块被一层层撕裂,被掀翻,被激流卷走,那一种伤筋动骨的悲壮场景。相信每一座石桥都有自己的灵魂,而眼前的交溪桥让我读懂了什么叫做倔强。于是,我不禁有了亲身丈量石桥的冲动,哪怕看上去岌岌可危。从北岸漫步到南岸,尽管脚下是深不可测的一片“汪洋”,我并没有步步惊心的感觉,因为我信得过石桥。当年它面对雷霆万钧的大自然神力都扛过来了,定能受得了我的七尺之躯。

  站到桥上,满眼层峦耸翠,尽碧水蓝天闲云,这是何等清丽的气象。我想见“玉桥云锁方开,晓虹千丈,婉转下天来”的潇洒,想见“夕阳千树鸟声寂,凉月一庭花弄影”的浪漫。处在空山幽谷里,“波心荡冷月无声”的意境,我想,不管是豆蔻女子,还是白发皤皤的老人,你随便到桥上一站,只此青绿,每一帧都是唐诗宋词的画卷。

  我登高俯瞰石桥,那薄如蝉翼的双拱,瘦骨嶙峋的桥墩以及桥墩上那稀疏的芦苇,定格成一幅雄鹰展翅贴水飞的造型,煞是雄浑。十里水路,无限婉约风情,一桥腾空,张扬阳刚之气,如此刚柔相济,美美与共,甚好。凝望石桥,又恰似老翁弓着身子向流水倾诉山乡故事,这一片浩淼的水域因石桥而流露人文气息。

  不论是站在桥上看山看水,还是站在山上看水看桥,你不难发现这一溪水、一条桥,都是一种美丽的存在。山里人家时常进进出出的,不经意间低头看溪谷,残桥还健在,心里就踏实,就有了自豪感。我曾走过北港大地上的无数桥梁,若问哪座桥最令人震撼,于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交溪桥”。

  流水千秋,可交溪桥不可能恒久而立。假如将来的哪一天,也许在一个杏花春雨的午后,也许在一个秋水落霞的黄昏,石桥像勇士般轰然倒下了,我坚信交溪桥所承载的乡土情结还在,它只是换一种形式横跨在乡民的心空,成为人们的一份念想。

网络编辑:雷鹏

吴垟,那倔强的交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