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在现场丨销售、租金,此消彼长!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实体书店路在何方?

2022年04月20日 11:33:51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记者 初礼 文/摄 编辑 宋淑莹

  自爆炸式的电商发展影响到图书行业以来,实体书店的线下销售模式遭遇了电商平台的巨大挑战;自“借书、购书、看书”的传统界限被打破,书店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民众更喜欢在网上购书、看书。

  那么,在书籍获取渠道日益丰富的当下,书店的经济效益如何?市场淘洗下,书店的创业者都在探索怎样的生存之道?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在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作了走访了解。

  

  

  新华书店:转型升级留住客源

  在我县,新华书店属于“老字号”店铺。随着时代变迁,复合经营成了它的新出路。

  此次,记者来到银泰城内的新华书店(鳌江店),这里与市民们印象中的新华书店不同,不再是单纯卖书的单一图书卖场。其装修风格焕然一新,空间扩大不少,除了一排排摆满图书的书架外,还开辟了售卖文具等周边产品的专区和供消费者休憩的区域。

  “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是内部自身需求。”该店负责人介绍,传统的新华书店一直以来主要经营各类图书及电子音像制品,顾客群体以学生、阅读爱好者及中老年为主。现在的新华书店从单一的售书转变为综合性卖场,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

  虽然书店作了转型升级,但是消费者数量缩减、销售增幅放缓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记者观察了一小时,店内除了入门显要位置的展台偶有顾客停留外,其他区域的人气显得不那么旺。其中,儿童读物区域稍微有点人气,其他的书籍分类区域略为冷清,一些专业工具书的区域人迹罕至。

  “就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书店的销售额还算可观。书店的环境,为爱书人提供了最大的购书附加值。”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与网上书店相比,实体书店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读者体验到浓浓的书卷氛围。不过,该负责人坦言,近年因疫情影响,书店的营业确实受到不少影响:2021年一季度,平均每天客单230,每天平均销售数量1154;2022年一季度,平均每天客单下降到165,每天平均销售数量424。此外,由于双减政策,教辅类图书的销售量略有增长,少儿类、文学类图书则下滑较为厉害。

  对于如今盛行的电子书阅读模式,该店负责人认为,传统书籍不可替代,翻阅纸质书的的立体感,收藏纸质书的趣味,都是电子书难以替代的。“我们得继续在销售图书的基础上积极转型,从等待顾客上门到主动‘走出去’,今后书店将加强数字化阅读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将书店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仙坛书店:面临租金客流难题

  说起昆阳镇白石街上的仙坛书店,能勾起不少老昆阳人的回忆。

  老板陈瑞春从他父亲手里接过书店经营,是实体书店几十年变迁的见证者。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实体书店的黄金时代,仙坛书店于1995年在白石街仙坛楼正式营业,销售的图书各式各样:政治书籍、中外名著、武侠小说、学生读本及各种字帖。“每到了周末,那店里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屋里屋外台阶上全是人,我爸负责收钱,我负责维持秩序。”说起当年书店的“光辉岁月”,陈瑞春依然是记忆犹新,然而,这样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电商的冲击下,如仙坛书店这样的独立书店很难走出经营困境。现在,该店主要以销售教辅书籍为主,另摆放了一些文学作品及少量杂志。“这些杂志都是为老客进的,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抽空就会过来买一本。”陈瑞春说。

  当天采访期间,整个上午的人流量不足5人,对于这样的经营状况,陈瑞春习以为常。“2000年前后,是我们书店盈利状况较好的阶段。周末生意好时,日均有一万多元营业额,房租支出根本不算什么问题。”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基本就开学或者寒暑假时生意好些,日均能有一千多元进账就很满意了,“近两年房租支出占到了总收入的近80%,维持经营相当吃力了。”

  记者了解到,疫情只是给了实体书店“重重一拳”,使其开学前基本没收入,但整个书店的商业生态圈,如租金上涨、网络销售冲击、阅读习惯改变系传统实体书店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

  “实体书店毕竟是小本生意,要付房租、给人工,实在没法和电商拼价格。而且连出版社也开设自营网店直销,图书折后价比我们进书价还低,书店确实受到了冲击。”陈瑞春直观地给记者做了比较:“实体书店以五六折或七折的价格进书,再以八九折卖出,其他渠道售卖同一本书可以是四五折,读者凭什么要花费更多的钱从实体书店买呢。”

  “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应该是书店经营的旺季,但现在的客流情况不是很理想。放在10年前,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店里都是‘人山人海’的顾客。”陈瑞春感慨道,开书店是为生计,但非全部,其中有一份深深的情怀,这份多年的感情一时割舍不了,至于未来如何发展,顺其自然吧。

  

  

  文具书店类:以高附加值产品平衡收支

  如今,除了新华书店、仙坛书店等书店外,我县学校周边多了一些文具书店,属于复合经营类型,书籍不再是主打产品。那么,这种类型的“新”书店是否也受到了影响?

  4月18日,记者在鳌江镇吉祥路上的一家文具书店看到,小学生络绎不绝,但来买书或是看书的顾客并不多。“没有具体统计过日均的书籍销售量。开学期间,每天能卖出几百本书。生意冷清的时候,一天卖个一两本书也是常有的事。”店主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该店周边小区的人口数量较多且邻近小学,平时书店的人气还算不错。但是,单纯就经营状况而言,仅仅依靠书籍、杂志、报纸的销量不足以维系店面运营。“随着网购的风靡,对实体店铺的冲击越来越大。”该店店主反馈,房租和用人成本跟几年前相比,也在增加。不论是请工人还是自己经营,都逐渐感到吃力。

  “实体书店有着实实在在的店租压力和人工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折扣比例不能和网络书店相比。而且,和餐饮或者其他服务行业相比,书店所产生的利润本来就不高。所以,我们得在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平衡收支。这些产品基本上是非书籍类,包括电子学习用品、玩具模型等。”店主在图书行业工作多年,对当下的阅读现状也颇有感触:“如今能在家里静静看书的人少之又少,很多读者都是朝着能现场免费阅读而来。另外,网购图书比在书店购买便宜,除了急需的书外,很多人倾向于跑书店来看,完了再去网上买。”

  

  消费者:看书青睐书店氛围,买书青睐电商平台

  经采访,记者发现,我县市民除了一些教辅类书籍会选择到实体店购买外,其他类目书籍多是到电商平台购买。价格便宜、购买方便,是他们选择电商平台的主要因素。

  市民徐先生是一名公司销售人员,喜欢历史。他每年都要花费上千元去购买历史类和销售类书籍,自从有了网上书店,他买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当当、亚马逊等网站,来书店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我平时工作比较忙,特意跑书店买书有点浪费时间,午休或者晚上在家时,就逛逛网站,还能直接将书送到家或办公室,比在书店买书要节省很多时间,而且价格便宜。”徐先生说。

  在谈及实体书店时,“读书氛围感”成了另一部分消费者会逛书店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愿意为这种“氛围感”买单的人却不多。“网购的图书价格要比实体书店便宜,买书都是在网上买。”多人反馈,喜欢呆在书店看书,但买书还是会选择优惠力度更大的电商平台。

  不过,也有少部分群体,习惯了实体书店的购书方式。“我常看的杂志基本分两大类,一是军事类,二是人物时事类。每个月会购买四五本杂志。”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过去七八年间,购买杂志的途径十分便利,他居住的某小区楼下就有一间品类齐全的社区书店,书籍类目很是丰富。而作为老顾客,书店的经营者甚至对张先生的喜好了如指掌,会专门为其留刊。

  这些快乐的阅读生活于去年底戛然而止。某日,张先生晚饭后习惯性到楼下社区书店“淘书”,发现书店紧闭的玻璃门上贴了“旺铺招租”字条。一时间,张先生和他喜欢的杂志失去了购买渠道的联系。“忽然之间,周边的生活圈中找不到可以购买这些杂志的场所。本来周边的书店和报刊亭少之又少,而仅有的几个报刊亭基本淘不到我喜欢的杂志。除了几份常见的报纸之外,报刊亭中的杂志数量屈指可数,有的报刊亭干脆成了经营饮料、早餐等快消品的场所。”他说。

网络编辑:张超霞

在现场丨销售、租金,此消彼长!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实体书店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