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黄公望应为平阳顺溪陆氏之子

2022年03月01日 10:55:10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陈正印 编辑 王秀华

  黄公望是元朝著名画家,以《富春山居图》等画作名世。2010年3月14日上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时,提到该画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引起世人关注;2022年1月31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壬寅年春节联欢晚会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将该画以动态效果再现,再次引发关注与热议。

  

黄公望《水阁清幽图》

  

  关于黄公望的籍贯,素来有常熟、松江、杭州、富阳、衢州、徽州、莆田等说法,再加上本姓陆而过继温州黄氏之说,其身世更显扑朔迷离。

  他在题款中,除与王渊合作的《东山小隐》署名“吴门黄公望”(与常熟说相合)外,至少有五处均自署“平阳黄公望”:一是现藏南京博物馆的《水阁清幽图》,题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二是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江山幽兴图》,题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戏写”;三是明朝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十四黄公望《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落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四是清朝姚际恒《家藏书画记》卷上载有“又《观瀑图》取境幽冷,用意深微,笔墨之痕俱化,上书‘平阳黄公望写于云间客舍’”;五是清朝孔广镛、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卷三载有黄公望《华顶天池图轴》的自识,为“至正九年十月,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画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

  

民国《平阳县志·文征内编》

  

  此“平阳”何意?其一,郡望,比如“昌黎韩愈”“东莱吕祖谦”等。黄氏郡望有江夏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洛阳郡、晋安郡、濮阳郡、东阳郡、南安郡、西郡、江陵郡、松阳郡、固始郡等,陆氏郡望有平原郡、吴郡、颍川郡、河南郡、河内郡等,均无平阳郡;平阳郡姓氏有汪、纪、解、邴、巫、仇、柴、步、欧、勾、饶等,应与黄公望无涉。可以排除。其二,别号,比如“玄英方干”“板桥郑燮”等。黄公望号一峰、大痴道人等,应也可排除。其三,地名,即籍贯或祖居地,比如“平阳林景熙”“眉山苏伯衡”等。不能排除,但还应深入探究,因元朝之前名为“平阳”的地方不在少数。结合过继温州黄氏之说,则基本可推定此平阳即温州平阳,而籍贯平阳说,也必然成为绕不过的话题。

  据王钢《校订录鬼簿三种》,元朝锺嗣成《录鬼簿》主要有简本、繁本、增补本三种版本。简本云:“黄子久,名公望,元(原)常熟人,后居松江。元(原)姓陆,今续姓黄。”繁本云:“黄子久,名公望,乃陆神童之次弟也。系姑苏琴川(常熟)子游巷居,髫龄时螟蛉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其父年九旬时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应该是简本在先,繁本在后,两说一脉相承,只是作了扩充。锺嗣成与黄公望是同时代人,且《录鬼簿》成书时,黄公望被录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其说应基本可信。因此,一般认为,黄公望确为常熟人,但又因过继给温州平阳黄公为嗣子,故自署“平阳黄公望”,也可以算是平阳人。

  然而,一个不到10岁的常熟孩子,过继给寓居常熟的90岁的温州平阳黄公为养子,便会自署“平阳黄公望”吗?这免不了会让人产生疑问。首先提出新观点的是晚清大学者孙衣言。他在《瓯海轶闻·艺术·黄公望传》后有按语曰:“大痴见《江南通志》《松江志》,《娄县志》以为莆田巨族,又以常熟陆氏出继永嘉。而此自署‘平阳’,恐是平阳人出继永嘉耳。今《平阳志》及《永嘉志》皆宜列之《隐逸传》中。”孙衣言推测,黄公望是平阳人,出继永嘉(今温州地区)。而民国《平阳县志·文征内编》在录下黄公望《梅花道人墨菜诗卷》后有按语,谓“以卷末题有‘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之语,以见子久本为平阳人耳”。推测黄公望本来就是平阳人。

  笔者以为,判断黄公望本来是哪里人,应从他本来的姓氏入手。据《录鬼簿》等资料,黄公望本来姓陆(据传名为陆坚)。我们要论证的是,他的父祖辈有没有可能从平阳迁出。一般说来,他的父祖辈如果是平阳人,那么他的籍贯也应该是平阳,他也是平阳人,即便不在平阳出生。

  据民国《平阳县志·选举志》,平阳陆氏宋朝时有两人:一为嘉定十年(1217)武进士陆良臣,一为路钤陆同甫,均居顺溪。古人聚族而居,宋朝平阳便有不少望族,如北港地区的南湖薛氏、杉桥朱氏、乐溪陈氏、盖竹林氏、睦源周氏等。陆姓在平阳为稀姓,据《平阳县志(1989-2012)》,2012年全县陆氏仅有559人。而在宋朝,更是只载有此二人。但已足以证明那时顺溪有陆氏聚族而居。

  关于陆良臣,无其他资料可查。而关于陆同甫,却在《至顺镇江志》中找到了线索。该书卷十七《将佐》载:“计议:《武昌志》曰,都统制僚属有计议官,有主管机宜文字,有干办公事……陆同甫,淳祐……”淳祐(1241-1252)为南宋理宗年号。计议为都统制下属武官,路钤为路一级武职官员,身份相符,两者应属同一人。假定陆同甫任镇江润州都统制下属计议官时为30岁,可算出他出生年份大约为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至嘉定十六年(1223)。而黄公望(原名陆坚)生年为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陆同甫年龄与黄公望(陆坚)的父祖辈相符。再看“螟蛉温州黄氏为嗣”说,黄公年九旬(90岁),黄公望髫龄(不到10岁),相差80多岁而成为养父嗣子,可推测黄公望辈份较大,也就是与生父年龄相差较大。若取陆同甫生年下限嘉定十六年(1223),则比黄公望(陆坚)大46岁。考虑到武官年青时从军,有军功方得迁转,从而娶妻生子,父子相差50来岁并不奇怪。也就是说陆同甫与黄公望(陆坚)可能便是父子关系。

  黄公望(陆坚)被寓居常熟的温州黄公收为养子时不到10岁,正值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之后。作为武官的陆同甫可能在抗元前线战争中以身殉国,留下二子陆神童与陆坚无依无靠,故而被人收养。二子出身武官之家,家庭条件较好,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故而长子考中神童科,幼子长成后“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录鬼簿·黄公望小传》)。陆同甫所在的镇江,地处抗元(蒙古)前线,非常危险,故而把家安在三四百里之外相对安全的常熟。黄公望(陆坚)作为抗元志士遗孤,有意隐瞒身世,故而其为何方人士众说纷纭。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史考证,但是是基于文史资料的推想。根据这些资料,虽不能直接推出黄公望(陆坚)父亲为宋朝平阳顺溪人陆同甫,但他是顺溪陆氏之子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况且,如果反过来想,假如这个结果近于史实,那么,黄公望的籍贯为什么会众说纷纭,为什么自署“吴门黄公望”和“平阳黄公望”,为什么会被温州黄公收为养子等等,种种疑问便会迎刃而解。故而,笔者不揣浅陋,大胆推想,意在抛砖引玉,敬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正!

  参考资料:

  1.王钢《校订录鬼簿三种》

  2.孙衣言《瓯海轶闻》

  3.民国《平阳县志》

  4.《至顺镇江志》

  5.《黄公望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6.《宋史》

  7.《元史》

网络编辑:张超霞

黄公望应为平阳顺溪陆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