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这些年味,平阳人最爱

2022年01月28日 12:02:27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讯(记者 徐远虑 编辑 王秀华)平阳,一座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县,不仅有着浓厚的人文底蕴、旖旎的自然景观,更有着独特的佳肴,尤其春节临近,一道道传统美食飘着浓浓年味,勾起我们缕缕乡情。

  糕点里的甜

  炒米糖一直以来都是长辈们“压箱底”的过年零食。千百年来,炒米糖的制作工艺虽然在不断提升,口味也在逐渐增多,但那浓浓的年味、人情味一直不变。

  炒米糖是不少人儿时吃得最多的零食。“以前物资稀缺,家庭条件也不好,但母亲总会在过年时给我们买炒米糖吃,那香甜可口的味道伴随着我走过了每一个春节。”今年50岁的杨先生告诉记者,炒米糖作为传统糕点,是他记忆中最美味的零食之一,如今每年春节,他都会买些炒米糖放在家中。他说,充满炒米糖香甜味的春节才算春节。

  和炒米糖一样承载了不少儿时记忆的零食还有芙蓉糖。它虽与沙琪玛相似,但口感更酥,香味更浓郁。每到过年,它都是孩子们的标配零食。

  无论是炒米糖还是芙蓉糖,它们都是用最简单的食材制成,饱含着甜滋味的零食,暗藏着老百姓心里最朴素的心愿。

  晒出来的年味

  酱油肉、鳗鲞等晒制、风干食品一直以来都是平阳人的“心头肉”。酱油肉表面呈红褐色,寓意来年红火,是“分岁酒”中必不可少的美食;鳗鲞的“鲞”平阳话与“想”同音,寓意聪明上进,也是婚庆、节日不可缺少的美食。

  

  

  年关将至,天气晴好的时候,平阳的街头巷尾总是挂满酱油肉、鳗鲞等半成品,阳台、窗户、院子里,甚至树枝上都能见到。这类美食蒸熟便可食用,除了美味之外,还有美好寓意。

  在物资贫乏的过去,鲜肉、鲜鱼短暂的保质期不适合省吃节用过日子的老百姓。于是,腌制、晒制成了他们的日常。在漫漫岁月里,晒制品独特的风味征服了老百姓的味蕾,成了不可替代的乡土味。

  鳗鲞的制作工艺与酱油肉虽相似,但劈鳗需要一定的技术,对天气的要求也更高,所以不是每户人家都能做的。在我县,就有鳗鲞基地,附近居民专业制鳗鲞。“淡晒”(不加任何调料)的鳗鲞对天气要求更高,但也更鲜美。在过去,鳗鲞就是山珍海味,并不富裕的人家或许一年也只舍得买一条鳗鲞,而这一条鳗鲞便可供一家人食用好几天,甚至吃到过年。

  寓意深远的主食

  无论是平阳话还是普通话,“糕”和“高”都同音,所以,年糕寓意年年高升。而长寿面,顾名思义,一定是寓意长寿了。

  

  

  过去平阳人的炒年糕一般少不了酱油肉和蔬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炒年糕的花样越来越多,配料也越来越丰富,梭子蟹、排骨、虾仁、干贝、虾姑、盘菜等食材的加入让年糕更鲜美。“记得小时候,一到年边,母亲就会带着米去作坊打年糕。而我,每次都执意跟去。排队的人很多,往往要等很久,母亲总会将刚制作好的年糕先塞一团给我。那冒着热气的香甜味,我至今都记得。”80后市民陈先生说。

  和年糕一样,索面也是平阳人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索面很细,颜色白净,是一种手工拉长再晾干的面条。这种面在温州各地的叫法不同,有叫纱面、素面,也有叫细面、长寿面,因其加入了盐,也叫咸面。

  平阳人大多称其“长寿面”,长寿长久,婚庆、过寿等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家住城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每次去我外婆家,她都会端来满满一碗长寿面,几根肉丝、几朵香菇、木耳,上面再压一个金黄的鸡蛋。走了远远的路,我的肚子早饿了,酒香中带着肉香的面一骨碌就进了肚子。如今,外婆过世了,我对长寿面的喜爱一如既往。”

网络编辑:谢天涯

这些年味,平阳人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