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月饼与梨

2022年01月12日 15:23:50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讯(通讯员 陈宜 编辑 王秀华)送闺女上学路上,听到一则公益广告:同学送给女儿32元一块的月饼,女儿准备带回去跟妈妈一人一半。回到家,妈妈拿给女儿别人送的一模一样的月饼,一整块都给女儿吃。女儿顿时心生愧疚:“我想到的是跟妈妈一人一半,妈妈想到的却是把整块都给我。”旁白:“爱要无私。”

  这则公益广告乍一听,正能量满满,其实是有毒的鸡汤。我想借机对我闺女进行一番教育,就关掉了收音机,和闺女讨论了一下这则广告。我问闺女,她们俩都得到一块挺贵的月饼,都想着自己最爱的人,但做法不一样,谁的做法更好呢?闺女默不作声。按广告中的导向,显然是妈妈的做法更好,因为女儿满心愧疚,没有想到像妈妈一样把好东西都给对方,显得自己有私心了。因为快到学校了,没有过多时间帮闺女引导思考,我就自己公布答案了。

  我说,女儿的做法更好,因为女儿想到的是跟自己心爱的人分享好东西。按常理说,妈妈想吃这块月饼吗?闺女说,想。我肯定了闺女的回答,这是人之常情,是人正常的欲望,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等等,都一样。把好东西都给心爱的人固然无私,但这是刻意压制自己的正常欲望来成就所谓的无私,这会让接受者充满愧疚感。就像这则广告里的女儿,这是爱的绑架,接受者会活在沉重的负罪感中,活得压抑憋屈。像女儿这样跟妈妈一人一半,大家都享受到美食,又把爱给予了对方,互相温暖着,其乐融融,不是更好吗?再说了,这不是多吃一口就能活下来,少吃一口就会死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天下父母绝大多数都会把生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孩子。话说完,闺女的学校到了,她下了车,但是我的思绪还停留在这则广告中。

  以广告中的叙述语境来推断,这很可能是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女儿。试想将来女儿长大之日,母亲会不会仍然以爱的名义继续绑架女儿的发展,比如择偶、事业等等。我们看过太多单亲家庭中,孩子的人生总是伴随着母亲的身与影,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有的是强势的控制,有的是化刚为柔的爱的绑架,从造成影响的恶劣的程度来看,后者往往更胜前者。

  细思一下,这则广告里的流毒不止以无私的爱为名义进行情感和道德的绑架。我好奇的是,广告中当女儿得知妈妈也有一块一样的月饼的时候,怎么不是想着跟妈妈一人一块一起分享美食的喜悦与爱的温暖,而是无比愧疚地自责自己有私心。这不是正常的孩子应该有的思维与行为。

  如果说这是这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只能说明,这个孩子在成长中已经经历过太多这样爱的绑架了,她的耳朵总是充斥着这样的声音:“妈妈这么爱你,妈妈把什么都给你了,你怎么这么不听妈妈的话,你怎么就一点都不考虑妈妈的感受……”真正无私的爱怎么会给人以沉重的负担?如果不是,那么这则广告的结尾安排只能凸显创作者作为成年人的鸡贼。

  比如孔融让梨也是这样。我小时读到的故事是这样的:“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先挑,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弟弟。’”故事中的孔融据说四五岁左右,四五岁的孩子认知里竟然充斥着成年人的双标与虚伪。如果说哥哥年纪大吃大个梨子,那他比弟弟大,最小的就留给弟弟,这也符合古人长者为尊的观念,偏偏在同一个事件里前后两句话弄出个自相矛盾的逻辑。看了原文就会发现,这是编写者的鸡贼:“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看看,“唯己所得甚小”,不是最小,愣是将一个四五岁孩童干练处事的故事讲成虚伪谦让的故事。只有自己有私心的人面对一盘梨子才会想着如何才能挑到最大的那个又不会被人说贪心,干脆,舍弃一点口欲成就谦让的美德吧!孩童的世界里,真的没有这样的鸡贼。

网络编辑:谢天涯

月饼与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