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二十余年修习“养鱼经”

2021年12月24日 14:10:28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记者 宋宛 文/摄 编辑 王秀华

  平阳依山傍海,虽说一年四季鲜货不断,但海鲜的时令特点让其价格涨跌不定,而淡水鱼就相对稳定,于是,淡水鱼便成了老百姓餐桌上的补充。眼下海鲜价格上涨,淡水养殖户的生意便好了起来。

  失败后,重头再来

  在万全镇冯宅村村民中心附近的河塘边,养殖户马小勇正开着小船收网。“你看,这条鱼就很肥,今天捞上来马上就能卖了!”。随着渔网收紧,鱼儿上蹿下跳,引起水花四溅。

  

  

  “我养殖淡水鱼有二十几年了。”马小勇笑着说道,二十多年前,我一下子承包了400多亩鱼塘,风风火火地搞起了淡水鱼养殖。没想到,他精心养了几个月的鱼,眼看要出塘了,却突然死了一大片。“那阵子,鱼塘里每天都在死鱼,水面上白花花的,漂着的几乎都是死鱼。那时候,我心里实在太不是滋味了。”马小勇回忆着当时的场景。他说,后来经过一环环的检验才发现,是水体污染导致的。“刚开始什么都不懂,遇到了这件事后,才真的明白了养殖业是个投入大、风险高的产业。现在想想,当时自己的胆子真大,一下子投进去那么多,也没有仔细考虑日常管理的麻烦。”

  失败了一次,马小勇并没有打算退缩。“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想坚持一下,有问题就去解决。”马小勇说。凭着自己对淡水鱼养殖的喜爱和一股子执着劲头,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养殖知识,慢慢摸出了些门道。

  他开始减少单位面积内鱼苗的投放量,降低鱼苗密度,提升鱼的质量。“懂得了一些养鱼的方法后,直到近几年,我才敢多投放一些。现在鱼塘里每年都会投入各种鱼苗,一共10万条左右。”马小勇说。

  为了增加销售额,马小勇采用了反季节销售的方法。他一般在年初投入鱼苗,8月左右出塘。在销售旺季,他会压着一些不卖,等着下半年或次年年初淡水鱼紧缺的时候,再慢慢捕捞鱼塘里的鱼进行销售。“这样一年到头都有鱼卖,不会断了收入来源,利润也更高一些。”

  成功后,越干越有劲

  在淡水鱼养殖基地旁,马小勇谈起了“养鱼经”:“天气很重要,如果雨量充沛、水温适宜,鱼苗的成活率也相对高些。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摄食、消化、吸收、运动等。

  如果水温过热,水体缺氧,水体氧化分解功能就会下降;如果水温太低,鱼的新陈代谢会减缓,不长膘。马小勇告诉记者,他家的鱼不喂饲料,以浮萍、水草、小鱼、小虾为生,这样的鱼肉质紧实,比饲料喂养出来的鱼优质。

  投放鱼苗后,就是精心饲养了。每天一大早,马小勇都要绕着鱼塘走一圈,仔细观察着鱼的动静。他告诉记者:“一天至少会巡三到四次,走走看看,一整天也就过去了,偶尔不放心,我晚上也会去看一眼。”水质、水温、氧气含量、鱼的进食情况等都是要每天关注并记录的。“鱼长得快,吃的多,排泄物也多,一不留神,水质就容易恶化,适当增氧调节水质可以保证鱼的存活量。”除此之外,他还要定期搅动池底,促进循环代谢,适当换掉底层水,提高水质,加固拦网设施,防止鱼儿逃走。

  随着销售量日渐稳定,马小勇慢慢进入了多品种混养的养殖模式。目前,他在村里承包的700多亩鱼塘里有鲤鱼、鲈鱼、黑鱼、草鱼、鲢鳙、鲳鱼、鲫鱼等十余个品种。鲢鳙肉质雪白细嫩,很受消费者喜爱,这种鱼,他养得比较多;黑鱼暴躁好斗,别的鱼见了都会躲得远远的,他养得比较少。

  “我们这儿地处沿海,都是海鱼,但老百姓也会换换口味,尝尝淡水鱼。”马小勇说,这些年,水煮鱼、酸菜鱼、剁椒鱼头这些口味较重的菜肴越来越受欢迎,他的淡水鱼也跟着畅销了。马小勇骄傲地说:“淡水鱼收购的高峰期,我一天最多能收一两万斤的鱼。收购商是直接到养殖基地收购。在高峰期,每天都有货车在村里来往。捞上来的这些鱼大多是销往温州。刚开始,这些客源都是我自己去拉来的,发展到现在,销售量已经很稳定了。”

  “现在一整年能有十几万斤收成。”马小勇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我养了二十多年的鱼,是越养越有意思了。”望着眼前这片河塘,他的眼里闪烁着憧憬的光。

网络编辑:雷鹏

二十余年修习“养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