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诚意只看入眼物(三题)

2021年12月22日 11:32:06 来源:平阳县融媒体中心

  任泽健 编辑 王秀华

  且慢行

  似乎又进入了雨季,完全不像秋天的样子。雨,一阵紧一阵,披头盖脸而来,还没有停歇的意思,甚至可以看到从地下汩汩冒出的雨水,让人不堪忍受。

  这里雪花飘大降温无处取暖,那里暴雨造成洪水肆虐。昨日的太阳终是无法给今天带来温暖,今日的风也唤不醒明日的朝阳与晚霞。人生满是遗憾。

  “且慢行,秋水潺潺,枫叶满地。”这样的秋雨还是让人平添一丝烦恼。凌霄花,是一种各地适宜的花。它满枝绿叶,叶片小而精致,红花里有些黄,喇叭形状。它开得安静,开得秀丽。在秋雨中,花一朵朵掉落,却并无枯萎的样子,依旧红,依旧艳。

  我生活在这里,思绪却在别处。老屋院子的墙角也有一株凌霄花。只是有些瘦弱,有些苍老,平日少有人照看,还是自顾自生长,岁岁年年,花开花落。

  两代人,在尺寸间,彼此相助、相守、相思,如同平静湖面上因石头泛起的水纹,一圈又一圈,由浓烈以至于平淡,由相见变为只有想念。

  且慢行,来日无多,当珍惜。天空在变,风景亦变。守住内心的安宁,也是一处好风景。杨绛先生说:“有时候,我凝敛成一颗石子,潜伏涧底;时光水一般在我身上淌泻而过,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这也是慢品慢行的修为吧。

  且慢行。在有味与无味之间品味人生,在有用与无用之间取舍生命。恰如“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归隐并不失为一种寻找自我的途径。

  忽而寒露。大自然自有定数。北方看早麦,南方稻渐熟。一绿一黄,是时光煮酒,慰藉天下众生。庄稼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慢的过程,急也急不得。

  每临大事有静气。有时等待、妥协,也是一种解开扣子的方法。有一种花,据说叫彼岸花,似乎没见过它的生长、含苞,忽一日就举起美丽的花朵。这花开得并不容易,要经历四季的风雨,经历鸟儿的啃食。但,开就开了,以时间换取了生命的绽放。

  且慢行,在每天的日常里;且慢行,在时光的起起落落中;且慢行,看这秋水潺潺,看这枫叶满地。

  太阳忽地升起

  天渐渐亮了,打破黑暗的是鱼儿。不知是哪一条,在水里腾跃,激起响亮的声音,颇似“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声响”。

  我常常是被这一两声翻腾叫醒的。它们许是在夜里太久,攒足了劲,总要弄出点声响,也好向这世界表明自己的存在。

  窗外,白灰的光。我起床,关上空调,打开窗子,把新鲜的空气放进来。挤进来的是一股水汽,水池里清水的凉爽、空气中花草的味道,一股脑闯进来。

  我站在清晨的光线里,头顶上云朵的变幻呼应着五色梅的色彩。并不是十分鲜明的色彩,如同处理过的彩色图片,很有年代感。

  太阳忽地升起来。从东海方向,从林立的楼丛里,从滨海大道上方,毫无迹象地就照耀着人间。一个梦境还没理清,就被阳光驱赶着回到房间,或者站在藤蔓之下。渴望阳光,又要躲避太烈的阳光。

  绿叶映着日光。长满亭架的叶子浓绿、淡绿,开花的、结果的,还有新萌芽的……虽不名贵,但都各得其所,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样子。

  这晴朗的日子,农耕的老书生还会为自己亲手栽种的番薯、玉米挂怀吗?诗人痖弦最是牵挂他的《红玉米》(1957年12月),“它就在屋檐下/挂着/好像整个北方/整个北方的忧郁/都挂在那儿”。

  我家墙壁上也挂着几个玉米,黄色的玉米,在贫瘠的泥土里收获的玉米。阳光让它们的黄色更加炫目,连同干的皮、须,一起接受着光的洗礼。

  思绪正飘着,太阳忽地升了起来。我听到早行君凌乱的脚步声,还有古箫的落寞曲调。是的,每一天都像这一天。

  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

  我想到故乡时,其实故乡的根已经被拔起,抛弃。它一点点枯萎,随风飘散。这也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故乡丢了,而是故乡已经发生太大的变化,无法接纳一名游子的归来。余华认为,回首往事或者怀念故乡,其实只是在现实里不知所措地故作镇静。

  还是从花说起,三角梅,随处可见。一盆鲜花灼灼,一盆绿叶浓密。同一方土地里长出的植物,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一株长在江南的茉莉,长途跋涉到了北方,依旧开得茂盛。地域的限制,给予生命的是什么?这如同各式各样的人,世代安居或迁徙不定。

  故乡只可重温。当你怀念故乡时,其实在怀念失去的日子,怀念无法袒露在阳光下暴晒的隐秘,只好私下咀嚼。“当所有的街坊,所有的房子,所有的田地,甚至所有的小学同学全部都不见了,你回到那里真的能叫故乡吗?”是的,成为废墟的故乡,只是一个遗迹。供谈论,供参观,供夜深人静时的苦思冥想。

  故乡是自我安慰的场所。王朔说过: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籍。其实这样的表达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点评。何止是乡村呢?在外人看来,虚拟的故乡总是美好的、诗意无限的。局外人与局内人所思所想会是大相径庭。

  故乡并不是所有人的归途。年关一到,不少店铺关门歇业,是为了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回不去,或者无法回到故乡。城市化和移民,剪断了无数人的记忆,但故乡还是不能丢弃。相见不如想念,所念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

  史铁生是大彻大悟者。他对于故乡,有自己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就算是吧!

  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玫瑰太过名贵,并不适合打比方。还是田间地头的野花实在,无人欣赏,却是难忘。记得,有一种蒺藜花,多刺,开着黄色的小花,人人都要躲着走,唯恐被其所伤。这如同对于故乡的感受,剪不断,理还乱。

  故乡在或不在,变化最大还是你啊!匆忙的行迹里,年少的模样再也找不回来。

  

  

网络编辑:张超霞

诚意只看入眼物(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