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家风是一棵树

2021年11月03日 10:54:27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李玉红 编辑 王秀华

  “孩子,读了你的文章,看得出你是在良好的家风中长大的,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让我很感动……”这是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读者李老先生在写给我的信中说的话。是的,我必须承认,我身上的某种特质与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种关联就是“家风”。家风的传承离不开父母的教诲。

  

  

  我的父亲喜欢穿中山装,母亲常常给我们做布鞋。衣服洗得发白,臂肘处磨坏了,父亲也不舍得换新的,让母亲补补继续穿。从他嘴里经常说出的一定是做人要懂得勤俭节约之类的话。他的简朴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小时候,他的话我们几乎都听腻了也不敢顶撞、反驳。

  父亲习惯在口袋处别一支钢笔,这大概是那个时代老师们的共有习惯。他的表情严肃,极少能看到他笑。他对我们兄妹四人要求极其严格,无论谁犯了错误,都无一幸免的一起罚跪。听奶奶说,他这一点像极了家规严厉的爷爷。吃饭的时候,是不允许随便说话的,筷子也要轻拿轻放,站有站相,坐要有坐样。

  每次父亲给我们上“政治课”的时候,我特别佩服父亲锐利的眼神。他总能从行为、举止中看出我们的“小心思”。我们都惧怕父亲,这种惧怕更多的是源自对他的敬重。

  我八岁那年,家里买了房子,是学校的旧校舍。在房子的前后,是一块很大的闲置的操场。每天天刚亮,睡梦中的我们就被父亲叫醒。那时家里一直有个规矩,不允许睡懒觉,每天早晨五点半之前必须起床。父亲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他威严,我们没人敢不听。尽管我们满是睡意,还是得不情愿地穿衣服。只要父亲一声令下,我们就得瞪圆了眼睛。这也让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父亲带着我们兄妹四人,将房屋前后操场闲置的地块开垦成了菜园子,种点菜以减少家庭开支。长时间踩踏的操场特别坚硬,底下是各种砖头、瓦块。父亲一锹锹翻动坚硬的土层,我们负责把砖头、瓦块挑拣出来,尽量让土壤松软一些。兄妹四人,两个大的带着两个小的,抬着筐,将挑拣出来的砖头瓦块倒掉,我们要抬出几十米外的路边。父亲说,砖头瓦块可以当作路基护路,两全其美。那时的乡村土路也的确是坑坑洼洼,雨天更是难以行走。

  几个月后,在父亲的带领下,我们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菜园子。周围围起了栅栏,里面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认识我们的人见了就夸我们勤劳能干活。

  那段时光被我们称之为最有意义的岁月。父亲常说,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朴素的作风,在面对困难时才不会轻易低头。成家之后,每当遇到挫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话。

  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父亲的学生。他是大学生,参加工作后来看望父亲。那时我才知道,他是父亲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孩子。他几次辍学都被父亲劝回来。父亲说,看到他就想起自己小时候没钱上学的情景,实在不忍心一个孩子就此断送了前途。他斟满酒,双手举杯敬父亲。他说,如果没有父亲当年送他的那些衣物,他无论如何也走不出阴霾;如果没有那些本子和笔,他如何也勾画不出未来的蓝图;对于上课不听话的他,没有父亲的严厉,也不会走出农村,看到大山外的世界……

  父亲常说,人生的路还是要依靠自己来走。很多人利用关系为儿女找工作,唯独父亲不愿意求人办事。一次,父亲得到一个机会,他可以去一所村校任校长,待遇优厚。虽然当时家里生活窘迫,但父亲还是拒绝了。他说,不想做唯利是图的人。

  在我家的后面,住着蒋爷爷和蒋奶奶,听说他们的孩子去了国外,几年才回来一次。平日里两位老人相依为命。我的家很困难,两位老人偶尔送我们一些旧衣物。为此,母亲常帮他们做针线活、洗衣服,每次家里做了好菜,母亲总会打发我给他们送一些。父亲也把老人家里需要出力的活承包下来。母亲说,受人滴水之恩,咱得涌泉相报。后来,两位老人被孩子接走了,走的时候拉着母亲的手老泪纵横。

  父母亲清白做人、本分做事、艰苦朴素的作风,在我的心中像一杆标尺,我做人做事的时候时刻衡量着。如今,母亲年过八十,父亲已去世四年。临走的时候,他要求穿他喜欢的中山装,一切从简。在他们身上,我获得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他们的言传身教早已融入我的骨子里。这些财富长成了一棵经年老树,枝繁叶茂,为我遮挡着风雨。

网络编辑:张超霞

家风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