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东门黄泰昌 一门皆英杰——谨以此文纪念黄庆生先生百年诞辰

2021年10月19日 14:38:00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通讯员 陈肖粟/文 陈盛奖/图 编辑 王秀华

  

前排左起第三为黄庆生(《平阳县志》全体修志人员合影)

  

黄庆生(1921—2001)

  

  昆阳东门街是一条古街。平阳县城原有城墙和四城门。东门街在东城门外,出东吊桥东拐至八卦(角)桥,长半里,宽丈余,沿东环城河,南面不远就是仙坛山。南宋绍熙三年(1192)冯氏八娘建八角桥,东门街连通万全乡郊,成为进城要道。《宋史》所载“少负奇气,自立崖岸”的豪士王自中(1140-1199),晚年爱仙坛山景色佳丽,所迁居橘庄及所建“厚轩”,就在街东至葛溪处。从明清至民国,东门街楼房林立,店家栉比,人潮如涌,车水马龙。

  清光绪四年(1878),张聘三(1851-1940)临街创办叙和酱园,北靠东塘河,斜对八角桥。光绪十四年(1888),瑞安金晦(字稚莲,号遁斋,1849-1913)应聘来平阳授徒。刘绍宽、黄庆澄、鲍铭书拜师从之游。十七年(1891),金晦定居东门,与张聘三合资开办叙和酱园,垂二十余年。当年十二月初一刘绍宽日记载:“夜过金稚师东门酱园,留宿。稚师旋隐于贾,开设叙和酱园。”宋恕《寄怀金遁斋》诗称:“如此文章甘市隐,卖浆(酱)群里一天民。”叙和酱园后由张聘三之子张达甫、张孝天经营,资金雄厚,员工数十人,生意兴旺,赫赫有名。新中国成立后,叙和酱园改为平阳酿造厂。

  叙和酱园是东门街大招牌,另一个招牌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冒出的“黄泰昌”。“黄泰昌”主人黄云卿原是瑞安马屿人。民国元年(1912),黄云卿13岁,随母逃荒至平阳,租住东门横街。母亲打草鞋营生。云卿拜师学艺,跟邻居学裁缝,1919年成家,娶练川迎学垟叶氏为妻。在岳父叶昌岳和堂兄黄时中的支持下,在东门城墙下开办“黄泰昌”米行。由于经营得法,薄利多销,生意扩大,购得东门街原邹茂盛南货店的店面和栈房。此屋临街,后门靠河,便于粮食运输。黄云卿擅于交往,头脑灵活,改变坐商方式,到江南一带购买大批粮食运往温州市区贩卖,又和友人合伙兴办碾米厂(后发展至东门河对岸,解放后改为城关米厂),逐渐成为有实力的商家。1935年以后,资金充裕,开始转办酱酒坊,东门街更成为远近闻名的酱园街。那时黄云卿和我爷爷结识,成为莫逆之交。我爷爷担任黄泰昌管家。抗战时期,物价飞涨。黄泰昌经营有道,在江西垟(今萧江麻步一带)订购粮食储藏,利润可观。有人诬告黄泰昌购买私盐,管理盐政的南监场派军警来查封店面,进行审讯,查无实据告终。

  乾隆县志载:“天启二年(1622)九月间,东门外火,自龙船巷起,北至八角桥,南至佑圣观俱毁。”我爷爷家就在龙船巷(现东门街19号),对着东门横街(东门街至水溪头路)。1941年春,日军攻占瑞安,敌机轰炸,以东门横街蔡宅洋房(新中国成立后先作为县医院院址,后改作县防疫站)为目标,结果炮弹落在“东门外蔡宅洋房前后及张达甫(1890-1941.10.20)宅之偏屋。达甫有一姑一孙女,黄梅僧一婢,皆被炸死。同时张宅工匠二人,一外来人之避入此屋者。被伤则张孝天及其次女云”(刘绍宽民国三十年(1941)4月19日日记)。叙和酱园遭重创,水溪头黄梅僧家宅舍亦被炸,整条东门街砖瓦横飞,惨不忍睹。因为城墙阻隔,城里人逃难不便,随后全城开始拆城墙。

  时逢战乱,稍有风吹草动,大家赶紧逃难,但是东门街店铺还在开张,“黄泰昌”生意照样做。黄家人丁兴旺,老大黄庆生,1921年生,还有下面几个弟妹,我爷爷都看着他们长大。我爷爷人称“伯龙”先生,老家万全练川鲍垟,在城里打拼。我父亲和姑母陈爱梅在平中就读。2016年,我在上海拜访黄家老二庆荣先生(上海平中校友会发起人之一,当时也是平中学生)。他称我父亲“景钧”哥,说他们兄弟经常到龙船巷一起玩。同乡詹荣之子詹振权(后为温州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著有《都过去了》回忆录)在县城读小学,认我爷爷为义父,我爷爷为他送了三年饭。“黄泰昌”收有学徒,其中老大蔡师兄和黄庆生年龄相仿。老二程卓然,1939年14岁,家贫辍学来店里当学徒。黄庆生从小聪敏,少读私塾,15岁即能作诗。一度他还在附近葛溪小学担任国文教员。黄庆生发现程卓然和蔡师兄聪明好学,就教他们和妹妹美秋每晚学习《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平时怡然相处,亲如手足。

  黄庆生少年时经常住在其迎学垟外公叶昌岳家,认识表舅叶廷鹏,受到革命思想熏陶,弱冠之年,忧国忧民,不满国民党腐败无能。1946年禀父命在鳌江从事商务,结识老共产党人杜贤宏、项经川、黄藻如(1938年中共鳌江独立支部成员),相见恨晚。当时杜、项、黄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正寻找党组织。项经川时任鳌江小学校长,黄藻如、杜贤宏出面组织“当代企业公司”,黄庆生和父亲商量出资当股东,并赴台湾督造“新鳌江”号轮船。但内战继起,百业萧条,公司折本歇业。当得知县长张韶舞将调离平阳,他们在县城发动开展“反张斗争”。1947年春节过后,黄藻如、杜贤宏、项经川迫于形势,相继避祸去了台湾。黄庆生留了下来,和中共平阳县委组织部长洪汝兰接上关系,并加入共产党。

  东门人李德新当时在温州加入共产党地下组织,5月回到平阳。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派安邦同志来指导平阳学生运动,黄庆生即和李德新联系,在县城联络回乡学生,组织“读书会”。时县长王启炜等人集体贪污联合国救济物资“面粉案”,由横阳(昆阳)镇镇长孔藜青等予以揭露曝光。黄庆生和李德新两人组织“读书会”和大专回乡学生,展开反对“贪污面粉集团”的斗争。8月8日,以学生为主体的游行示威队伍走上街头。县长王启炜被迫在县中心小学龙湖分部接见游行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学生要求,彻底清查案件。不料此时敌人已经发现了中共党组织的活动踪迹,查到了中共温州特委和县城革命青年联系的人员名单。当天下午三时许,孔藜青、李德新、余彩莲被捕,旋即以重大政治犯案押送文成绥靖处,孔藜青被杀害。黄庆生当天逃脱,从八角桥元坛殿河边坐小船,由店里阿德老司送至水亭,辗转上山至梅溪中共县委机关所在地,正式入伍参加革命。当时党内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极少。黄庆生到老区参加革命工作,县委书记郑海啸很高兴,称他是“党内宝贝”。时中共平阳县委下辖平西区委、安西区委、小南区委(1949年4月分为鳌江区委、万全区委)、江南区委、平南区委。洪汝兰兼任小南区委书记,于1947年8月7日牺牲,当时黄庆生三弟黄庆来同行脱险。后郑子雄接任小南区委书记。黄庆生即任小南区委委员,化名茹辛,山民装束,经常在墨城、西湾沿海与瑞平两县毗连山区曹村等地活动,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组织民兵,加强敌后游击区建设。黄庆生动员大妹爱秋、三弟庆来、四弟庆寿、五弟庆明、二妹蔚文参加革命(时老二庆荣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安排大妹爱秋和妹夫到瑞平交界的曹村以开办西药房为名,建立党的地下秘密联络站。1948年夏,国民党县政府在《浙瓯日报》刊登通缉令,缉捕黄庆生,并火烧黄泰昌。老二黄庆荣从上海回家处理善后。次年5月平阳解放,黄庆荣协助项经川接管平中,任教导主任。

  1948年5月中旬,浙南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后,黄庆生分工负责城区地下党活动和联络工作。组织上要他负责寻找项经川、杜贤宏、黄藻如的下落。是年冬,杜贤宏只身先归。1949年春,项经川在台湾基隆市接到杜贤宏转送的浙南特委要他速回家乡参加革命的信件后,立即转告散居台湾的同乡青年做好回乡的准备。5月13日,突然传来黄藻如被高雄市警备司令部逮捕的消息。当时台湾港已经封锁,后找到一条木帆船,六、七个人在基隆口外洋上船,在大海里颠簸三四天到温州,不久回到鳌江。此时鳌江已经解放,黄庆生任鳌江区委书记,专门召开了欢迎会。项经川先是协助整顿鳌江区的小学和复课工作,接收平阳简易师范学校和南雁中学,不久出任平阳中学校长(解放后第一任)。

  1949年5月12日,平阳解放,县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成立,主任郑海啸,委员为郑志偶、苏松、屠德川、黄庆生。“5月13日凌晨,县委副书记郑志偶、鳌江区委书记黄庆生率鳌江镇区机关进入鳌江镇区。9时,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第一、第三大队从鳌江上埠插入镇区,迅速包围了盐警中队驻地新堂。盐警中队全部放下武器。宣告鳌江解放。”(现凤湖公园“红色记忆”展版载)9月,县人民政府党组成立,黄庆生任党组成员,身负重任。10月,解放军南下,成立中共平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县委书记戴尚义兼任县长,黄庆生任秘书(相当于常务副县长)兼财政科长。由于熟悉地方情况,黄庆生对建立地方政权、安定社会秩序、恢复财政经济与文教建设忘我工作,卓有建树,有口皆碑。当时,组织上还从县中队调配张振发担任他的警卫员。1949年5月建立县委直属昆阳镇党支部,由黄庆生一手培养并介绍入党入伍的程卓然任书记;9月改为直属镇单位,他的多年战友李德新任镇党委书记。1952年11月,黄庆生遭“莫须有”罪名,蒙受不白之冤,后来安排到县工商联工作。1958年又补划为“右派”,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黄庆生冤案昭雪,彻底平反,落实县工商联工作,享受县级待遇,直至离休。1982年以后,邀为七、八届县政协委员和县志编纂委员会委员。他喜爱古诗词,多有吟作,感慨“晚来景色晴偏好,放眼乾坤笑语多”。吟咏葛溪,吟咏仙坛,吟咏战友,吟咏故乡。平阳解放四十周年,他感慨“英雄叱咤风云变,志士忠贞日月悬”,一片赤心,至死不渝。上世纪末,旧城改造,八角桥拆除,不久黄先生去世,但东门街至今还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保留。

  今年是黄庆生先生诞辰100周年,也是他逝世二十周年。千年东门街,黄泰昌还是留在人们心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黄泰昌一门英杰,是东门街的骄傲,也是横阳古城的骄傲!

网络编辑:谢天涯

东门黄泰昌 一门皆英杰——谨以此文纪念黄庆生先生百年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