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民生 -> 列表

平阳:发展粮食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10月15日 11:42:17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编辑 黄佩佩

  今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活动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呼吁,政府、国际组织、高校等社会各界需凝聚共识,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改变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消费者要积极改变膳食结构,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减缓气候变化,为共同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作出应有贡献。

  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三链协同”和“五优联动”,深入开展“六大提升行动”,加快建设与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节粮减损,做大粮食供给“无形粮田”

  由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于9月9日至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举办的最大的一场国际盛会。

  中国倡议并首次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出于怎样的考虑?中国将如何强化农业经贸合作,促进全球粮食市场稳定发展?如何建立节粮减损长效机制?在国新办9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猛、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等共话节粮减损问题。

  

  粮食安全要“加法”“减法”一起做

  民以食为天,粮食减损和减少浪费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心的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年世界粮食及农业状况》中讲到,全球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供应链环节内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14%。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粮食,14%被损耗掉了。”谈到粮食损失浪费问题,马有祥充满忧虑。

  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情。实现粮食安全需要“加法”“减法”一起做。马有祥强调,“加法”是千方百计增产,“减法”是千方百计节约和减损。

  谈到节粮减损的重要意义,马有祥详细算了一笔账:世界粮食年产量大约为28亿吨。如果世界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2800万吨粮食的损失,可以多养活约7000万人。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减少损失650万吨,按400公斤粮食一年一人计算,可养活约1600万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减损就是增产。

  马有祥指出,节粮减损既涉及生产、收获、运输,又涉及仓储、加工、销售;既涉及供应,又涉及消费;既涉及设施装备技术,又涉及思想观念转变;既涉及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又涉及国际贸易。因此,节粮减损是系统性工程、国际性工程,离不开国际合作共同推进。

  围绕节粮减损,中国高位谋划、合力推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减少粮食损耗浪费;4月,反食品浪费法出台;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方案……

  马有祥介绍,近年来,中国围绕粮食损失与浪费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设施减损、技术减损、防灾减损、制度减损四方面展开部署,收效显著。农业农村部拟在山东潍坊设立国际粮食减损研发交流平台,开展国际节粮减损技术经验交流、创新和试验。

  

  凝聚共识促进世界粮食安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依然流行,今年北美干旱、国内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位波动,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挑战。加强合作、凝聚共识,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迫在眉睫。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推动农业国际合作,分享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经验和实践,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隋鹏飞表示。

  隋鹏飞介绍,为促进世界合作,中国将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推动提升国际粮食减损技术支撑能力。此外,还将加强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围绕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减损能力设置议题,推动各国在粮食安全治理方面达成共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的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推动在粮食减损、运输、检疫、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形成合理的国际规则。

  这次大会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形式召开。李猛指出,大会围绕生产过程减损、产后减损、减少消费浪费精心策划3场主题论坛。会议期间,还宣布了《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并启动山东省粮食减损行动。

  

  全链条发力建立节粮减损长效机制

  专家指出,节粮减损是全产业链条的,节粮减损也就是增产增收,也就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粮田”。

  目前,受生产条件、技术水平、消费意识等影响,我国粮食损失与浪费在产、收、储、运、消等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都需要作出减损的转变或粮食产业发展的转型。

  粮食损失与浪费在产、收、储、运、消等环节有哪些体现?对此,隋鹏飞条分缕析——在生产环节,存在播种粗放、用种量偏高等问题;收获环节,存在收割机械精细化程度不够、农机农艺不配套等问题;在储运环节,存在储运设施装备落后、储运途径不完善、对冷链体系重视不够等问题;在加工环节,过度加工问题不容忽视;在流通环节,存在流通物流体系和专用性技术装备不到位的问题;在消费环节,需要继续大力提倡“光盘行动”,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节粮减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政策法规等诸方面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施策。”隋鹏飞强调。

  隋鹏飞表示,未来我国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助力节粮减损。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装备提升,加强各环节基础性的科学研究,加快新品种的选育,提升种子质量,提高收获环节的机械性能和质量,改善烘干、仓储、物流条件,提升加工工艺和配套装备。二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主要体现在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社会化服务,强化物流体系建设。三是要建立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制度体系,落实好反食品浪费法,进一步强化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意识教育,明确各级政府和全民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节粮减损从我做起

  水稻可以加工成大米,米糠可以提炼稻米油,稻壳还能用于发电;低温储粮技术,不仅能防治害虫,还能保持粮食新鲜度;通过综合运用横向通风、谷壳压盖、粮堆保冷等技术,能有效减少粮食在储藏中的损失……前不久,在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上,一项项新成果,让人看到了科技创新在节粮减损中的作用。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从长远来看,节约是另一种方式的“增产”。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意义上,要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目标,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

  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光盘行动”,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蔚然成风,我们就能更好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

网络编辑:张超霞

平阳:发展粮食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