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理学,走进南雁荡山

2021年08月10日 17:40:13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通讯员 黄进峰 文/摄 编辑 王秀华

  南雁荡山在成名之前,是唐末、五代避世者吴畦、薛正明的“世外桃源”;是温州官长李皋、路应、吴璋、朱著等猎奇、寻幽之地。他们步趋谢灵运寄情山水、形诸吟咏的风范,以暂解宦海失意、世事纷乱的惆怅。毕竟在唐、五代之前,温州属“偏州下邑”,经济和文化都无亮点。南北雁荡,皆不著盛名。荒僻的程度,一如中唐诗人顾况在《莽墟赋》里所描绘的山里情况。直到五代初期,吴越国王和高僧愿齐集一县之赋,筹建开发南雁荡山,确定雁荡之名后,名贤、邑士才集群慕名而来。山水遇诗文,相得而益彰;名区逢学士,相映而成趣。宋代正是南雁荡山开发相对成熟后,尊官名流、理学之士带着宋诗的内敛和理趣接踵来游的时期。

  

  

  平阳学统先驱者走进南雁

  有籍记载,宋代乡土名人中,首位连袂走进南雁荡山的是平阳学统开创者陈经邦、经正兄弟。兄弟俩都有诗描绘、吟咏南雁荡山,并被《南雁荡山志》和《东瓯诗存》收录。

  陈经邦诗曰:“老从神武挂尘冠,要与傍人分碧山。阵落风前排集雁,影翻日下舞双鸾。云关隔断尘寰杳,月牖光通宇宙宽。安得此身生羽翼,朗吟飞过万山间。”

  陈经邦这首诗写得工整、洒脱、老练。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要向南齐陶弘景学习,挂朝服于神武门,然后去寻仙访隐。他看到群雁挟着秋风飞栖于雁峰、雁湖;拖着长尾巴的雉鸡翻飞在阳光之下,宛如双鸾起舞。高耸的云关阻隔了凡尘的骚扰;仙姑洞中晶莹的光线穿过“月牖”连接着宽广的宇宙。诗人发挥了想象力,他愿身生羽翼,高唱诗歌飞越整个南雁荡山看个究竟、赏个明白。诗中的“云关”“月牖”都属于南雁西洞景区。云关也称“西天门”“玉楼门”,每值风雨,溪云飞入其下,卷舒变幻,气势雄浑。“月牖”在今仙姑洞内,有小洞如窦,光线透天,攀援可登。这首诗是“十四寒、十五删”韵通押,其中二个“尘字”重复,可能版本有误。

  陈经正诗曰:“雨晴华表插天孤,雾散丹霞落雁湖。洞窈不知红日过,峰危常倩白云扶。人间谁道无蓬岛?天地分明有画图。山鸟罔知人未醒,隔林款款唤提壶。”

  据诗意,陈氏兄弟应当是携手走进南雁荡山的。那一天,雾过天晴,早晨秋阳灿烂。南雁华表峰高耸入云,朝霞染红了雁湖。山中深窈的洞口,无法感受到一轮红日的照耀;欹危欲倒的峰巘,似乎需要白云来帮扶。谁说人间没有蓬壶仙境?这天地美得就如同画图。只怪它山鸟“的咕”得太早,不晓得人睡未醒,隔着树木叫唤个不停。

  陈氏兄弟是宋代宰清乡乐溪(今水头镇鹤溪社区)人。据陈彤先生考证,经正是堂兄,经邦为堂弟。经正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贡入太学,经邦于崇宁元年贡入太学(1102)。在开封求学期间,他们一起西游洛阳,拜读于程颐门下。经邦考中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终迪功郎;经正则布衣终身,以教育为职志。当时,国家崇尚王安石新学,程门洛学一度被禁毁。程门子弟在官场受到排挤。经邦、经正兄弟先在家乡鹤溪创办书院,在南雁和鹤溪都开展过讲学活动。后人又将书院迁到南雁,命名为“会文书院”。

  将近过后100余年,陈氏后人为了纪念先祖传播洛学之功,又在今南雁东南屏障下面竹坡西侧创建“棣萼世辉楼”。这事被南宋咸淳元年(1265)武进士,麻步人陶良器所证实。

  陶氏有诗题《棣萼世辉楼》:“罗列奇峰插太虚,研覃经义寄山居。联芳棣萼真堪羡,伊洛渊源咫尺余。”

  南雁荡山奇峰插天,陈氏兄弟为了深研、传播洛学寄居在山里。他们兄弟真的值得世人羡慕,把遥远的伊洛之学带到平阳来,让后人能在咫尺之间领略到二程洛学的魅力。

  紧跟陈氏兄弟的脚步,潘安固、林待聘、萧振、宋之才等,这些带有理学学问的人物,联翩来到南雁荡山寻幽访胜,都以诗留下痕迹。

  宋之才字廷佐,与萧振同时登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第。萧振游南雁留下《仙官峰》诗,宋之才则对石柱庵印象深刻,有诗吟咏。诗曰:“炼形仙入天聪洞,卓锡僧居石柱庵。穷胜不知天已晚,归来药径月盈篮。”

  石柱庵今剩遗址在西洞景区石柱峰下。天聪洞,非同“石天窗”,在两仙峰下。两仙峰,今亦称“仙人对弈”。这风景,今在吴山往南雁渡口路上举目可见。峰似仙人两尊,中间棋盘石状如纸平,神似两仙对弈,即两仙峰。药径,即采药径,山产草药,近今梅雨瀑,旁有杜鹃林。

  宋之才理学学于杨时,是程门再传弟子。其理学修养、人品风范直接影响到平阳学统集大成人物——徐谊。

  宋之才这首诗的意思是:渴望长生不老的仙人隐居在天聪洞中;而诵经习禅的僧人却住在石柱庵里。我从东洞游玩到西洞,一直到施岩梅雨瀑、杜鹃林和采药径,归来的时候月光洒满了我的行囊。

  宋之才之后,平阳理学名士,蔡必胜、彭仲刚、徐谊联袂向南雁荡山走来,都有诗篇吟咏。他们参观了玉帘瀑、白水瀑、三台峰,游遍了南雁荡山核心景区。

  徐谊有诗《游南雁荡》:“青霄卓笔蘸银河,欲向云天书太和。潇洒竹坡终待凤,孤高华表半牵萝。连屏雨霁新开画,夹涧莺声巧弄歌。并驾仙游多少客,琅琅珠玉响岩阿。”诗中的“卓笔”,即卓笔峰。南雁有大卓笔峰与小卓笔峰之分。大卓笔峰,在明王峰景区,笔架峰之左;小卓笔峰,在东洞景区观音洞南。徐谊所游乃小卓笔峰。

  “竹坡”在清风谷(今东南屏障)下,旧“棣萼世辉楼”旁,过去有道士林守静居此,后来,吴姓人在废址上种竹,故名。

  “华表”即南雁著名的“华表峰”,位于东洞景区,余公洞(贞士洞)之上,今会文书院左侧。诗中的“连屏”即指“五色屏风”。五色屏风就是指贞士洞、会文书院旁的苍崖翠壁,足下溪流奔赴,苍崖翠壁在日光映照下,五彩生色。

  “并驾仙游”在诗中是有特指的,他向我们透露了徐谊和蔡必胜、彭仲刚是一同来游的。因为,他们在平阳学统谱系中,不但同为乡籍名宦,且属于师友关系,感情非同一般。

  徐谊此诗,可以翻译如下:湛蓝色的天空,卓笔峰像根巨笔,它蘸着银河水,向天空写出太和的景象。竹坡上淇竹离离,以待凤凰之来栖;华表峰高耸入云,半被女萝所牵绕。贞士洞旁的苍崖翠壁,雨后经太阳照射,幻出斑斓的五色,如天工作画;黄莺儿啼声脆亮,宛转如歌,夹着涧流,欢快地跳跃在东西洞茂密的树梢头。我和蔡状元、彭监丞他们一行来雁山作客,溅瀑岩溜如同珠玉响于岩阿之间。

  继徐谊等人之后,南雁荡山又迎来了易学名家朱元升、武状元朱熠、文状元周坦以及乡土理学大伽应节严、林景熙等辈。他们足迹所及,均留下诗篇,一一为雁山增色。

  

  “元丰九先生”来游南雁

  元丰九先生是温州永嘉学派的先驱之辈,其中最著者当数周行己和许景衡,《宋元学案》为其专列《周许诸儒学案》。他们和平阳陈经正、经邦兄弟一同求学于程门,并把洛学带回家乡,启迪莘莘学子。

  周行己字叔,今温州城区人。哲宗元祐六年(1091)进士,官任州学教授、秘书省正字等职,为程门高弟,著有《浮沚集》。他在南雁留下诗篇《游南雁荡》:“避喧习静入仙家,历尽荒榛见丽华。地杰一方灵洞谷,天垂万象在烟霞。峰峦对屹东西画,桃李临波上下花。久坐广严精舍塔,三关攻破是生涯。”

  周行己和平阳有诸多渊源。他和平阳理学先驱城关人蔡元康是太学好友,和水头杉桥朱氏有姻亲关系,《游南雁荡》这首七律诗,不见今存《浮沚集》残本。

  周行己,永嘉人,他至平阳毕竟隔了一条大江,来往有些许不便。他对南雁荡山的景物不是很熟悉。上诗中,具体写到的仅东西洞景区,关于仙家、荒榛、灵洞、烟霞、桃李、寺塔,仅有泛泛的意象,不能精细到某个景物名称。

  周诗的意思是:我到南雁是躲避尘嚣,修习静定,而入了仙家之境。足底踏遍山中的荒榛野树,才见识到她的华丽尊容。仙洞灵谷真是地杰一方,烟霞云树可见天垂万象。峰峦耸立在东西洞景区两侧,美如图画;溪边满栽着桃李,花艳照水,照耀了上下流一片。我久久地默坐在寺院的塔边,静思着如何才能破除修身中的“人己关”“敬肆关”“迷悟关”,从而成为一个儒家圣贤。

  许景衡也来了,或许周许他们是携手同来的。许氏有诗《游南雁荡》:“层崖何代已悬钟?暖翠来青淡复浓。天地有图供罨画,山林无处著尘踪。风泉韵合桐丝细,石洞门深花影重。酌罢溪盘红日落,更看明月白千峰。”

  许景衡字少伊,瑞安人。绍圣元年(1094)进士,官尚书右丞,程门高弟。许景衡与平阳亦有关系,萧振是其女婿,坡南潘安固是其密友,鹤溪陈经邦、经正兄弟是其太学学友和程门同侪。

  他这首诗的风格和内容与周行己上首差不多。他们都不十分熟悉南雁景区具体的风景名称。许景衡此诗的意思是:多彩多姿的南雁荡山啊!你到底开辟于何时?这里的风景真是艳丽多姿,如同图画;山林之间都是儒、释、道的静修者,让凡夫俗子没办法踏进尘踪。风中飞泉,韵合丝桐之声,袅袅不绝;石门洞窟,花影重重,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就在溪边就地铺席饮食,一直待到日落西山,一轮皓月照亮雁山的万壑千峰。

网络编辑:张超霞

理学,走进南雁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