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感恩是一棵树

2021年06月18日 14:57:37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通讯员 李玉红 编辑 王秀华

  从小到大,听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人要记住人家的好。”长大后,我逐渐懂得,母亲是想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上世纪40年代初,母亲出生在农村。她没上过一天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经常会出现没米下锅的情况。每当这时候,母亲便急得团团转,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邻居家借米,往往借了几家才能借来一平盆的米,可是到了还米的时候,母亲总是把盆里装得像小山似的。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母亲还会特意送点平时极少吃得到的食品给人家。那时,吃食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弥足珍贵。最初,我对母亲的做法有些不解,明明借来一平盆,为何还多给人家?母亲说,困难时期,谁家都过得不易,肯帮咱们就已经很难得了,我们得感恩。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这句看似简单的话深藏着做人的道理和善良,让我受用一生,如今,也成了我在孩子面前常说的一句话。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跌倒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个伸手拉你一把并给予你帮助的人。那个人,是你一生都要感恩的人。

  1989年,初中毕业那年,我认识了文字道路上的领路人——韩玉芬老师。她是县城一中学教师,也是一名业余作家。她认为我在文字方面有天赋。在她的引导下,我加入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那年我十八岁,加入“联合会”让我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当时我在农村,她在县城。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发展迟缓,人们并不富裕。我家与县城之间往返车费要三元,我要积攒很长一段时间的零花钱才能凑够,因此,我与韩老师只见过三次面,更多的是书信往来。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文字的喜爱。每封信韩老师都回得及时、认真,在文字上给了我许多指导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婚后,我忙于生活,少了看书、写字的时间,并且渐渐与韩老师失联。但我对文字的喜爱未曾改变,寻找韩老师也成了我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牵挂。我一面忙于生活琐碎,一面打听关于韩老师的消息。

  2010年,网络逐渐走近人们生活,这为我重拾写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我开始在网上发表文字,一边打听韩老师的消息,一边努力写作,希望能不负韩老师对我的期望和帮助。

  2015年,我的文字由网络发表走向了实刊发表。从报纸副刊到文学刊物,我实现了最初的愿望。我努力着,盼望着,想象着与韩老师见面的样子。

  2016年冬,我终于打听到了韩老师的消息——她已于十多年前去世。那晚,我彻夜未眠,落在心头的雪再未曾化去。

  我知道,我再也没有机会去回报韩老师的恩情。我能做的,唯有心怀感恩,在文字上努力。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另一种感恩,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韩老师的去世成了我无法抹去的痛。

网络编辑:周昌均

感恩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