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明“宸濠之乱”与平阳籍进士郑瓛

2021年06月01日 14:40:54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通讯员 蔡新祥 编辑 王秀华

  

  

  明代(1368-1644)是科举制度相当完善的时期。明代,也是继南宋之后,平阳在历史上科甲成就方面的一个小高潮。据历代府志、县志及现有各种文献记载,明代平阳共有进士30余人。

  在有关方志、文献中,明代知名的平阳进士资料基本较为详细,但也有语焉不详的,如彭修(御史)、陈玑(江西参议)、陈讷(解元)、张真(太常博士)、郑瓛(山东都转运使)等。特别是官居河东、山东都转运使的郑瓛(从三品),有关记载寥寥无几,非常令人遗憾。

  最近,笔者在明《国朝献征录卷·明亚中大夫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郑君瓛墓志铭》和近年南京出土的郑瓛亲撰《敕封安人继妻陈氏墓志铭》中了解到的情况,可以解开郑瓛的身世之谜,了解他的官宦生涯和他在明代“宸濠之乱”中的作为。

  籍属平阳才堪治繁

  郑瓛(1471-1529),字信卿,明代外徙平阳籍进士。民国《平阳县志·补遗》中有按语:“瓛先世早隶南京卫籍,本削不收,后考是科题名碑兼题浙江平阳人,始知卫籍例不绝本籍。《两浙名贤录》收之,非无见……应该补入《外徙传》。”另外,隆庆、康熙、乾隆平志选举志之中俱载郑瓛为平阳(籍贯)人。

  据查,明徐象梅《两浙名贤录·清正·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郑信卿瓛》载:“郑瓛,字信卿,世为平阳人,国初,从戎南京骁骑右卫,因家焉。”可知郑瓛为外徙平阳人无疑。而据多洛肯《明代浙江进士研究》载:“郑瓛:南京骁骑卫籍,浙江平阳县人。字信卿,国子生,治尚书,行一,年29,应天乡试30名,会试68名。”

  关于郑瓛籍贯的争议,明刘龙《郑瓛墓志铭》《江南通志》称其为平阳人,而《浙江通志》则记为应天(今南京)人。今据《郑瓛墓志铭》所载,五代时,郑瓛先人郑瓘职为评事,由河南固始迁徙浙江平阳,代为著姓。明初,先人郑政从戎南京骁骑右卫,乃入籍南京,由此可知,两种说法皆无误。“平阳”为旧籍,“应天”为新贯。郑氏虽为平阳著姓,但其祖父郑贵、父郑让俱“隐德弗耀”,可能未出仕。郑瓛弟兄三人,作为长子的郑瓛自然“期振门户,以成先志”,家人对其寄予厚望。

  郑瓛幼年颖异,少从长史王延表研习《尚书》,被老师称为“远器”。郑瓛于弘治八年(1495)中应天乡试(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登己未科伦文叙榜进士第(三甲88名),时年29岁。此榜共取进士300名,其中一甲赐进士及第3名,二甲赐进士出身95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202名。值得一提的是,与郑瓛同榜的有明代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殿试名次是二甲第6名)和平阳童器(平阳万全人,殿试名次二甲第63名)。此榜浙江共有46人举进士,平阳有2人,殊为不易。本科状元伦文叙(1466-1513),字伯畴,号迁岗,明广东南海县人。

  郑瓛中第后,初授任新喻令。上任伊始即劝课农桑,均徭役,平狱冤,民赖以安。新喻,今江西新余县。郑瓛于新喻县令任上政绩卓著,时人称誉。弘治十六年(1503),其于任上修《新喻县志》,又修庙兴学,文化蔚然以行。乃召为刑部主事。

  后上疏归养其母,故改南京刑部,迁郎中。在南京刑部郎中任上,郑瓛政绩颇著,史载:“持廉秉公,狱无冤滞,声称籍甚,达司寇戈公礼遇优待,擢知高州府。”擢升广东高州知府后不久,以其才堪治繁,调任江西布政司南昌知府。

  宸濠之乱威武不屈

  “宸濠之乱”是指明宗藩宁王朱宸濠于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起兵争夺皇位的叛乱事件。朱宸濠是朱元璋第17子朱权后裔,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宁王于南昌。正德九年(1514),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恢复已裁撤的护卫,畜养亡命之徒,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他企图以己子入嗣武宗,取得皇位。

  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之罪行,武宗于是下旨收其护卫,命令他归还所夺地田。宸濠得知消息后,于正德十四年6月14日兴兵,杀死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7月初,又以其部将守南昌,自率舟师东下,攻打安庆,欲夺取南京。汀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闻变,举兵勤王,于7月20日攻克南昌。宸濠闻讯,回救南昌,24日与明军相遇于南昌东北的黄家渡,叛军败退八字脑。26日,明军以火攻,宸濠大败,焚溺而死者3万余人,宸濠与其世子、郡王,及下署均被擒俘,乱平。明武宗仍自率万余官兵南下,以亲征为名南游作乐,直到次年十二月,武宗才班师回通州(今北京通县),并在此处死朱宸濠。

  据史料与郑瓛本人在“宸濠之乱”亲历所述,他和时任江西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等在与朱宸濠的抗争中作用甚大。郑瓛调任南昌知府。时宁王朱宸濠谋逆,想拉拢郑瓛同流,均遭抵制。据《江西通志·名宦》载:“始至,宸濠气焰薰灼,瓛独不附,岁时宴遗一无所与,其群小不法,辄问遣,凡百需索,峻拒之。濠积恨既深,遂诬奏下狱煅炼,濒死。”刘龙《郑瓛墓志铭》载:“始至,适宸濠谋逆,缔结权奸,气焰熏灼,莫敢谁何,豪杰之流,亦往往被其笼络。君仗忠义,奋不顾身,岁时宴遗,一无所与。其群小不法,辄问以编成,凡百需索,峻为拒绝,意在剪其爪牙,潜消逆萌。绩恨既深,遂以诬奏下狱煅炼,屡濒于死。”

  郑瓛于南昌知府任上时,宸濠气焰薰灼,常于南昌府索讨夫马,多派葬祭银两,皆被郑瓛阻拒,致恨在心。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宸濠大集群盗吴十三、闵念四、闵念八、凌十一等,打劫新建县库银七千余两。郑瓛密差快手聂凤捉获窝主何顺监问,宸濠愈加嗔怒,差人将聂凤捉拿夹打,逼供郑瓛无名赃私。又有万锐表兄伍吟,犯该徒罪,曾被郑瓛打二十,在监病故。万锐告知宸濠,就将前事捏饰具本诬奏,辄将郑瓛拿送按察司监禁。

  据郑瓛亲撰《敕封安人继妻陈氏墓志铭》载:“正德己卯四月,予遭江西逆藩宸濠之害……调南昌,适宸濠构逆方炽,予理剧防变,苦心焦思,日不暇给,退常至三鼓,出以鸡鸣……戊寅冬,濠纳叛日甚,予计捕党恶数十,发其奸。濠谋劫府……岁己卯,濠谋赂权奸,下予狱,锻炼以死,继而乱作矣。”

  郑瓛下狱后被朱宸濠迫害惨重,屡濒于死。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朱宸濠号称集兵十万,于南昌举兵叛乱。先是,朱宸濠令涂钦等“将都、布、按三司府县见监囚犯尽行放出”,并将郑瓛和瑞州知府宋以方取入仪卫司监禁。后又令别囚郑瓛于一舟中,声称要杀郑瓛以祭天。七月二十三日,郑瓛假称风感,骗过守卫,得脱械逃跑。

  郑瓛先登岸斩杀范成等七贼,携所获逆贼与马若干,径奔献于都御史王阳明军中,具陈敌中虚实。郑瓛因“备称贼情,并荡平方略”而得到王阳明信任。王阳明以为忠,乃授以兵四百,委任他原职守城,相与决策。攻入南昌后,委派郑瓛围守朱宸濠王宫,郑瓛乃“搜剔余党,抚辑居民”,甚有劳绩。

  自陈冤情复官原职

  “宸濠之乱”平定后,郑瓛并未得到复职或升迁,而且被诬告,受到处罚。他愤然自白,长达两年之久才得以昭雪。据《明世宗实录》载,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诏复江西南昌府知府郑瓛”。时距叛乱平定时间已近两年,是何原因所致?刘龙《郑瓛墓志铭》载:“顾以介直忤当事者,竟不蒙录,物论称屈,屡经勘核,久之不报。”说明是因为郑瓛在叛乱中被宸濠监禁,受非议,得罪当权者,屡被查核功罪,以致长期不得复官。“初,宸濠以私隙,奏瓛不法,被逮禠官,至是瓛上自白刑部,具列其事。”应当是记载此次事件。

  事实上,郑瓛复职又被拖了一年。据郑瓛《继妻陈氏墓志铭》载:“嘉靖改元(1522)正月,奉命复官。”此乃郑瓛亲撰,真实性毋庸置疑。何以会出现误差?此当是复官令虽出,然敌对势力再三阻扰所致。据《明史》载,“宸濠之乱”后,当权者“以嫉守仁故”,对功臣“通裁仰之,或赏或否,又往往借考功法逐之去”。王守仁曾“再疏辞爵,为诸人讼”。尽管郑瓛不在王阳明上疏名单之中,但从此事可见当时官场之风气。

  两个多月后,郑瓛便被降职别用,事因御史杨材言郑瓛等人“逆濠之变,山等观望,隐忍偷生不死,怀二心也”。据《明世宗实录》(卷12,嘉靖元年三月戊申)载:“罢户部主事金山、原任抚州府知府陈槐俱为民,南昌府知府郑瓛降级别用……”另据《明世宗实录》(卷164,嘉靖十三年六月丙申)载:“初……江西逆濠执山监禁之事。平得释复原官。未几,御史杨材,劾山及南昌知府郑瓛,甘心囚执,偷生辱国,不宜复忝官列。诏禠山职为民降用……至是山上书讼冤,吏部覆言,瓛有守土责,山不过单车使耳,瓛既从薄罚,而山独罹重黜不平,宜稍昭雪……”

  侍郎吴廷举等为之不平,上疏辨之,郑瓛也“自陈始末”。嘉靖五年(1526)三月,郑瓛上奏嘉靖帝:“而御史杨材乃诬臣投到于贼亡之后,心迹未明死有余恨,吏部以闻。”从这里可知,嘉靖元年(1522),郑瓛又因他人诬陷而由吏部转到兵部,进行对质。在其上奏后,世宗曰:“瓛抗逆遇祸,不陷非义,又颇有斩获功,准复旧秩,不必再勘。”郑瓛以其忠义正直得到嘉靖帝的肯定和信任,才冤情大白,至此,对于他的诬陷和非议才得以终结。

  嘉靖元年(1522),朝廷正式招复郑瓛南昌府知府之职。不幸的是,其继妻陈氏由于在“宸濠之乱”中惊吓过度,于是年5月29日产后去世,年仅29岁。郑瓛一妾(惠氏)一女(喻生)也在“宸濠之乱”中受惊去世。痛失三位亲人,郑瓛痛心疾首,在《敕封安人继妻陈氏墓志铭》中道:“呜呼痛哉,仇贼贻及一家于死者。”嘉靖二年(1523)正月初四,陈氏归葬江宁县新亭乡祖茔,墓志铭由郑瓛亲自书篆。

  不久,郑瓛擢升河东都转运盐使。时值其母八十大寿,郑瓛准备回乡贺寿。但未及见面,其母便去世。郑瓛非常哀痛。嘉靖八年(1529),郑瓛改任为山东都转运盐使司都转运使,故放舟南还,未至,发病不可治,卒,终年59岁。后归葬祖茔。

  结语:

  郑瓛进士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有三子,名曰:守矩、守忠、守益(恕)。长子郑守矩,气宇清雅,足乘家学。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科举人,任职湖广邵阳县令。郑守益,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科举人,授官广西桂林同知。

  郑瓛去世后,其子郑守矩向当时著名学者刘龙请铭。刘龙曾与郑瓛交好,于是写下了《明亚中大夫山东都转运盐使司运使郑君瓛墓志铭》。落款为赐进士及第、资善大夫、南京吏部尚书、前翰林院学士经延日讲官、兼国史玉牒、上党刘龙撰文。

  郑瓛可谓是杰出良吏与名宦,特别是地方任上,堪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不幸的是在南昌知府任上碰上“宸濠之乱”。他忠于明廷,与逆藩朱宸濠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其屡经坎坷,久陷诬告与非议,终以正直忠义得到昭雪。

  对于他的评价,从墓志铭中可以体现。其撰文、书丹、篆盖者均为当时朝廷素有名望的高官与学者,由此可见他的为人、德行、学识。

  其《墓志铭》曰:“西江鼎沸,狂涛鼓风;张尔赤手,欲障其东。力虽弗逮,气也则雄;身虽可辱,志也则忠。竟以奇略,赞成大功。将谓伊拜,必位之崇;将谓伊考,必算之丰。事多遗憾,理固难穷。维兹壮节,挺然在躬。不以忌泯,不以寿终。九原有木,维柏与松;岁寒凛凛,气魄乃同。将千百载,庇此幽宫;过者起敬,是维郑公。”

网络编辑:谢天涯

明“宸濠之乱”与平阳籍进士郑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