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踏访红色地标③|岭门头:中共浙南委员会诞生地

2021年05月07日 11:28:17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记者 徐远虑 编辑 郑振国

  在麻步镇渔塘社区岭门头村的山腰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农家院落,坐北朝南,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这里是中共浙南委员会的诞生地——陈阜故居。

  推开院落的大门,一座四开间的古朴民居映入眼帘,正厅前悬挂着一块写有“中共浙南委员会旧址”字样的牌匾,一位老人正在打扫庭院。她便是陈阜的孙媳妇朱金凤。多年来,老人与丈夫一起守护着这座祖宅,守护着那段红色记忆,守护着这一处红色地标。

  1931年下半年,中共温州中心县委主要领导人被捕牺牲,瑞安县委、乐清区委、温州中心县委和平阳县委相继解体,浙南革命陷入了低潮。10月,红十三军一团干部陈卓如与红十三军战士徐岩夏一起,专程来到平阳与张培农、叶廷鹏商议恢复浙南党组织事宜。当时,因张培农南下福州,他们便隐蔽暂住张培农家。随后,叶廷鹏与陈阜前往会合,共同商讨筹建浙南党组织事宜。

  1932年2月5日(农历1931年除夕),叶廷鹏、陈卓如、徐岩夏、黄先河、陈阜等5人,在麻步渔塘岭门头陈阜家中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共浙南委员会,并推选叶廷鹏为书记。同时,建立浙南红军游击队。在白色恐怖笼罩、失去与上级党组织联系的特定环境里,中共浙南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的成立,为浙南地区恢复、发展党组织和开展游击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浙南党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如今,在陈阜故居的墙壁上,还挂着叶廷鹏、陈卓如、徐岩夏、黄先河、陈阜等人的照片。朱金凤老人每隔两天就会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着这些照片,嘴里还时不时念叨着平阳的发展与变化。“老房子不打扫就会有灰尘,不能让革命先烈、先辈们的照片积灰。”朱金凤认真地擦拭着每一张照片,向记者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听着她的讲述,仿佛将记者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

  “这里比较偏僻,隐蔽性强,所以我爷爷当时就建议在家里开会,这座宅子就成了中共浙南委员会的诞生地。”朱金凤站在屋内,向记者复述了他从祖辈们口中听到的革命故事:“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环境也十分恶劣。我听奶奶说,她经常凌晨三点起来为爷爷做饭,防止被敌人发现,连灯也不敢点,爷爷吃完饭后就立马出门。”

  从1931年至1937年春,中共浙南委员会重建、恢复了平阳、瑞安两个县委,建立了9个区委、58个支部,发展党员500多人,并在瑞(安)平(阳)边形成了纵横数十公里的秘密游击区,为红军挺进师和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进驻平阳创造了基础条件。

  “这是爷爷和革命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守护老宅是我与丈夫的心愿,我们也会一直守护在这里,让红色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从朱金凤朴实的言语中,读出了她坚守红色地标的信念。

  这座红色地标承载着红色记忆,见证了时代变迁,记录着90年前那段不寻常的往事。目前,县文物部门秉承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对中共浙南委员会旧址修缮工作进行详细规划,让红色地标焕发生机。

网络编辑:张超霞

踏访红色地标③|岭门头:中共浙南委员会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