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粟裕平阳不了情

2021年04月27日 15:03:36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通讯员 陈肖粟 编辑 王秀华

  1984年2月5日下午,粟裕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粟裕生前立下遗嘱:身后希望把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5月上旬,平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山门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旧址举行了粟裕将军部分骨灰敬撒仪式。将军次子粟寒生、刘英之子刘锡荣(时任温州市委秘书长)和中央军委、南京军区及省、市、县有关领导参加了敬撒仪式(夫人楚青因身体原因留在温州,次年清明来祭奠)。在抗校旧址桂花林中,竖起一座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粟裕同志部分骨灰敬撒于此”十二个大字。十余株桂花树,高过抗校楼顶,还是粟裕将军当年手植。2000年,将军当年战友,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副校长黄先河在杭州去世。遵其遗愿,也将其骨灰敬撒在抗校旧址的桂树之下。

  

粟裕(右四)在杭州刘庄接见在浙南战斗过的老同志,左三为林辉山,右三为郑海啸,右一为黄先河

  

  1935年1月,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为挺进师师长,刘英为政委。红军挺进师深入浙南,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夏秋间,粟裕率领挺进师300多人,从庆元经百丈南下到达平文瑞边区大峃地方,下午转到公阳村。中共浙南委员会委员黄先河得此消息,立即赶到公阳,通过当地党支部负责人找到粟裕住处,受到热情接待。5天以后,黄先河随粟裕在泰顺、福鼎之间的大山上找到刘英,并一起和粟裕住了49天。其间,刘英主持召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时刘英托黄先河把一封信转交给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叶廷鹏收到信后,恰好浙南临时委员会委员杨进和上海特科接上关系,带着党中央文件从上海回到浙南。中共浙南委员会派交通员立即向临时省委转去杨进从上海带回的中央文件,包括《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八大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十二月决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等重要文件。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中央文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实行重大政策调整。

  

新发现的粟裕墨宝

  

  1936年9月上旬,黄先河跟随粟裕以及200多名红军战士,告别刘英,赶了5天路程,到平阳山门。黄先河先派交通员送信给叶廷鹏,约定浙南红军游击队和红军挺进师在平阳北港山区和瑞安交界的葛藤湖村会师。叶廷鹏先派刚从南京回浙南参加领导浙南红军武装斗争工作的陈铁军、董启文等人率领部队在葛藤湖迎候。当日,两支部队移师平阳包垟,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和新任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到达包垟和粟裕会晤。叶廷鹏汇报了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斗争情况。因粟裕听不懂温州口音,郑海啸带闽南腔的普通话同时补充汇报。粟裕向叶、郑等人仔细询问了平瑞一带敌情、群众的革命斗争及生活情况,还问及浙南地下党领导的组织、活动地区及周围交通要道等等。当场勾划了当地地形图和部队行军路线。粟裕传达了临时省委的指示,挺进师要在闽浙赣建立游击根据地,要求地方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密切配合。

  

粟戎生、粟志军父子在粟裕纪念碑前

  

  次日晚上,粟裕率领部队转移至马迹村,浙南红军游击队夜袭尾随红军挺进师的国民党军队。接着,红军挺进师和浙南红军游击队一起再回到包垟,公开活动3天。粟裕离开包垟的前一夜,把刘英密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交给黄先河,要他设法转送给中央特科上海办事处。随后,中共浙南委员会派林心平赶赴上海,将刘英给中央的报告转送上海特科,特科办事处将报告转送至党中央。自1934年4月红军挺进师在战斗中丢失电台,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达一年半之久,至此重新与党中央恢复联系。

  

大屯村立石

  

  1937年3月上旬,刘英率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教导队,在龙尾与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和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会合,中共浙南委员会并入中共浙南特委,并进行了数月艰苦的“反清剿”斗争。5月中旬,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派代表开始和平谈判,至8月24日达成协议,闽浙红军集中平阳北港,改编为国民革命军。9月30日,刘英率临时省委迁驻山门水办村。11月上旬,粟裕率部从浙西南抵达山门水办村。次日晚上,临时省委和闽浙军区在水办村马仙宫召开部队整编大会,红军挺进师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司令员,下辖3个支队和1个教导队。1938年1月4日,临时省委机关和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队部从凤林村移驻大屯村。当时天寒地冻,可红军指战员还没有棉衣、棉被。郑海啸从山门请来裁缝林书胜。林书胜是党员,带来十几个徒弟,村里妇女帮助钉纽扣。经过半个月努力,赶制了几百套棉服和被子,解决了部队御寒问题。郑海啸回忆:“元旦过后第三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省军区迁往大屯,刘英住在郑永盛家里,粟裕住在吴茂树家里,后移龙井庵办公。”粟裕回忆:“为了加强抗战力量,我们在大屯村的郑氏宗祠举办军政干部训练班。”大屯军政干部训练班,学员为部队连级以上、地方县级以上干部。粟裕讲授《游击战术讲授提纲》讲稿,这是粟裕《军事文集》开篇之作。接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山门小学创办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粟裕兼任校长,黄先河任副校长。临时省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党组织推荐、动员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前来学习。1月15日,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在山门畴溪小学举办开学典礼。抗日游击总队队部移到抗校旁边龙井庵,也是粟裕办公歇宿处。粟裕亲自上课,为学员讲授26堂游击战术课。粟裕上课讲话风趣。他左臂负过伤,刘英右手腕负伤致残。有次上课他说,“人们以为刘英和我是三头六臂,其实我们两个人加起来只有一双完整的手”,把大家都说笑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是当年南方8省14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一所抗日救亡干部学校,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抗日青年干部。1938年3月5日,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组织部长曾山来到大屯,在大屯召开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史称“大屯”会议。会上,刘英代表临时省委作工作报告。曾山传达中央政治局对南方游击区工作决议和东南分局指示。根据大屯会议决议,3月18日清晨,粟裕率领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400余人,在山门街誓师出发,北上抗日。在皖南,这支部队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3营。平阳成为浙江新四军主要发源地。

  

新发现的粟裕墨宝

  

  作为早年浴血奋战过的地方,粟裕将军对于平阳满怀深情。《粟裕回忆录》记载:“1936年8月,我们又与活动于平阳北港地区的一支革命力量汇合。这支革命力量是由老共产党员叶廷鹏同志为首组织起来的。原来他在与党失去联系以后,仍然在那里联络群众,坚持斗争。当挺进师进入浙江,革命形势有了发展时,他又进一步团结了何畏、吴毓、陈铁军、杨进、黄耕夫等一批革命青年,并与北港凤翱乡的群众领袖郑海啸同志一起,在平阳北港和瑞平边创建了一块纵横十五公里的秘密工作地区。他们主动要求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这样就使浙南游击根据地的范围扩大到平阳北港一带”。

  1962年4月,粟裕将军到平阳视察沿海战备工作,住在县府大院后边接待室里。县委、县人委还在县府小礼堂举行招待演出,邀请粟裕观看平阳京剧团张和琴、张和兰主演的《红娘》剧目。粟裕还在县城转悠,到过白石河街的百货店。粟裕还特别嘱咐县委办主任徐新对,约见山门西山村老党员林仰持和山门水门头老书记林书欣。1979年9月至10月间,郑海啸作为浙江省代表,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央组织部召开的老革命根据地干部代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0周年庆典。粟裕特地派专车把郑海啸接到他家,并设宴款待。他对作陪的工作人员说:“老海是浙江省老区干部和人民的代表,我不能喝酒,请你们代我敬老海三杯。”郑海啸还谈及新四军离开大屯后,1941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大屯疯狂烧杀,群众遭受苦难的情况。和郑海啸晤面,又勾起粟裕对山门这块红色土地的深切怀念。1980年春,他派秘书吴克斌到大屯看望乡亲们,捎去3000元,买来茶苗,开辟茶园。吴克斌还到山门抗日干校、大屯村、马头岗等地采访和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带回北京给粟裕。当时,粟裕十分动情,留下“兵民并肩齐奋战,鱼水相依情意牵”和“浙南新四军出征地”的珍贵墨宝。是年6月,粟裕在杭州刘庄专门邀请参加过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老战友座谈,包括黄先河、郑海啸、林辉山等,合影留念。

网络编辑:周昌均

粟裕平阳不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