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豺狼桥

2021年04月07日 14:43:43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通讯员 章宇 编辑 王秀华

  (一)

  庚子末,勇哥临安归来,单车去其宋桥旧居,谈文艺忆师友。继访宋之问纪念馆。后拐三都王,见塘河绿道已竣工,遂沿路骑行,过交川书院,观“纶褒世节”牌坊,一直向北。

  遥望一亭,矗于路边,斗角飞檐、古朴沧桑。近竖一碑,上书,“平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豺狼亭(桥)平阳县人民政府二0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公布平阳县文化与广电旅游体育局立”。传说中的豺狼亭就是它。不远处,即是豺狼桥。

  (二)

  昔年在温,读周干先生《跬步集》,有文谈及晚清俞樾来平阳,路过豺狼桥,留诗一首。抚卷心念,何日回故里访之。然冗事缠身,每每归家,停留短暂,未能如愿。辛丑初,在平谋一教职,心中又起念想。箧中取书,周先生书中云:“同治十二年(1872年),为了探望老母,俞曲园从杭州到福建福宁时,道经平阳县城……”这些诗总题《壬申春日自杭州至福宁杂诗》和《自福宁还杭州杂诗》。

  又如:万全的万全浦和杜山头之间有桥名豺狼桥,当俞氏从福建福宁返杭,经平阳到瑞安时,也留有“轻舟卅里到罗阳,道是山乡又水乡。流水小桥无限好,不知何故署豺狼。”

  (三)

  薛茂盛老师在《万全榕树人家》中录:豺狼亭为平瑞塘河古驿道上遗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亭……该亭原来称万全浦亭,由于亭旁边是一座名声远扬的“豺狼桥”,后来人们就习惯称此亭为“豺狼亭”。

  又录:据民国《平阳县志》载:“豺狼桥在三都,俞樾有诗……”当时为什么起这么凶险的桥名呢?后来在民间传说中,我找到答案。原来该桥原意为“柴郎桥”,与湖岭风门山上的“卖柴郎”和金垟大户人家有关。由于题写桥名先生笔误,将“柴郎桥”写成“豺狼桥”。

  (四)

  真是这样吗?《埤雅》云:“豺,柴也。”又曰“瘦如豺”,是矣。

  王安石《字说》云:“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豺能胜其类,又知祭兽,可谓才矣。”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故字从才”。

  “豺”“柴”同音,豺体瘦如柴,读豺,乃通假;又豺有胜乎其类,有捕猎祭兽之才,故字从才,乃会意兼声。

  “豺狼”二字并列,意义偏重于“豺”。如此看来,题写桥名的写字先生亦是一位高手。

  (五)

  八年级孩子偶尔也引经据典。比如他们常说“男女授受不亲”。这又引出《孟子》里的一个故事: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这里的豺狼,当然是贬义。嫂子掉水里,不施手帮助,是“不仁”。可是随着时代发展,古人对豺狼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明刘伯温《郁离子·豺智》中云:“郁离子曰:‘豺之智其出于庶兽者乎?呜呼,岂独兽哉,人之无知也,亦不如之矣!故豺之力非虎敌也,而独见焉则避。及其朋之来也,则相与犄角之,尽虎之力得一豺焉,未暇顾其后也而犄之者至矣,虎虽猛,其奚以当之?长平之役,以四十万之众投戈甲而受死,惟其智之不如豺而已。’”

  刘基老乡对豺大加赞赏,老虎可以干掉一只豺,但最终一定会被群豺咬死。豺是有智慧的,赵国赵括的智商,刘基认为连一只豺狼都不如。这当然是个寓言,指赵括“纸上谈兵”。主要想表达“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践,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六)

  辛丑清明小长假,偶遇高中同年汤家骐女史。她故里万全宝兴。清明当天,我们骑单车过鸣山,拐石塘,穿金宕,来到万全塘河绿道边。路过汤女史老家,她笑言:“一过家门而不入。”绿道边风景如画,行人稀少,略显寂寥。我远远看到豺狼亭,心想:“身为国学大师的俞樾,难道看不出豺的智慧?”

  题写桥名的先生史上无名,但他应是有才的。家乡学子们,亦当偶尔远离书房,去乡下走走看看。

网络编辑:谢天涯

豺狼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