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存史资政 嘉惠学林 民国《平阳县志》整理本出版

2021年01月19日 15:20:52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编者按:近日,民国《平阳县志》(整理本)正式出版。该书整理历时5年零8个月,其间经历了3年的点校整理,后因故暂停,三审三校后,总算得以出版。谈起该书的整理出版过程,主持整理工作的赵丹感慨良多,他说:“点校整理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充足的时间,文献审读、古文句读、错讹匡正……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本网通讯员 赵丹 编辑 王秀华

  

  

  民国《平阳县志》共计130余万字,其广搜博采,考订精当,被誉为“近代浙江方志之佳作”。想要了解和研究民国以前的平阳历史文化,民国《平阳县志》不可不读。在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借阅纪录中,此书至今保持着最高的借阅次数。由于原书为竖排繁体字,且没有标点符号,普通读者阅读还是有不小的困难。因此,民国《平阳县志》的点校整理势在必行。

  2015年初,民国《平阳县志》整理工作正式立项。随后,民国《平阳县志》整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编辑部成立,办公室和编辑部设在县图书馆。

  2015年5月,点校整理工作开始谋划,从制定整理计划、编制预算、挑选点校人员到文字录入、选择底本、撰写凡例、任务分配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善。比如挑选点校者时,我们既选择了熟悉本地历史文化的学者,也加入了熟悉点校整理业务的年轻人,同时注重老、中、青人员的搭配,既保证整理质量,又可以培养锻炼新人。

  古籍的点校整理并不是加几个标点那般简单,其中涉及底本选择、疑难字辨识、字体转换、文献审读、内容校勘、学术考证等方面。古籍整理既需要有语言文字、文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广博知识,又要求我们有严谨细致的作风和甘于寂寞的精神。例如,在民国《平阳县志》底本中,“已”“己”“巳”三字往往混用不别,空闲之“闲”与空间之“间”皆作“閒”,我们要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又如,“於”字的简化字为“于”,但当“於”作语气词“於戏”,语音语义发生了改变,就不可随意简化作“于”了。标点古籍也有很多细节,例如,句子中只用引号而不用冒号,末尾的标点须放在引号外边。引号末尾附加有不属于原文的语气词时,下引号放在附加语气之上,上引号的前面也不宜使用冒号。又如,《咸淳临安志》、雍正《浙江通志》,此二书的书名号位置有所不同,年号一个在书名号里面,一个在书名号外面,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标点形式,就要看原书的题名本身是否有加年号……

  

  

  民国《平阳县志》虽然堪称典范之作,但受当时条件限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金石志》中的一些石刻文献收录不全,录文有误等,我们在整理过程中会尽可能根据最新的考古成果进行勘正。又如,《文徵外编》中刘克庄的文献多录自上海涵芬楼藏赐砚堂钞本《后村先生大全集》,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版本错误较多,在进行版本调查、反复比较研究后,选择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后村大全集》对底本进行了勘正。

  在整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字书未收或难以输出的文字符号,我们采用造字或截取图片的形式来处理。特别是《金石志》中有大量残缺文字和特殊符号,一是难以输出,二是为了存真,我们都采用了截图的方法来呈现。

  在点校整理民国《平阳县志》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发现。例如通过文献比勘,我们发现民国《平阳县志》的多个印本之间存在异文,或改字,或增加新的内容,或删减文句,或打墨丁。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异文多达一百多处。由此可知,民国《平阳县志》并非一次刻成,而是经过了多次剜补修正。我们认为,民国《志》在民国十四年(1925)刻成付印后,因陆续发现字句等错误,不得不通过挖补的办法改正错误,这个过程持续到民国十五年(1926)。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刻本的用字来探究地域的历史文化,比如本书“ ”“垟”“ ”等字习见,这些字反映了浙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和交通历史文化。

  本志书总纂原是江西宜黄人符璋,然修志不久,符璋便“辞就沪上修书之聘”,离开了平阳。副纂刘绍宽便负责志书的纂修工作,是实际的总纂,为此志书的编纂呕心沥血。2017年我们完成了民国《平阳县志》点校整理工作,正值刘公诞辰150周年。如今,此书得以顺利出版,算是对刘公最好的纪念。

网络编辑:谢天涯

存史资政 嘉惠学林  民国《平阳县志》整理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