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从谜语联想到的老物件

2021年01月13日 15:19:23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讯(通讯员 谢锦芳 编辑 王秀华)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落后的年代,人们不得不采用古老的办法、古老的生活方式,面对水、火、风等带来的威胁。在过去,不少老物件便是应水、火、风而生。“纸包水”“纸包火”“纸包风”这几个谜题,过去平阳县城里的店铺设置猜谜活动时常常用到。

  纸包水

  “纸包水”的谜底是雨伞(纸伞),谜目提示是:“用纸包住天上落下的雨水,打一雨具。”纸怎能包住水呢?这正说明了前人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制伞的工艺早已适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了。

  平阳县城早在清末至民国初期就生产并出售纸伞了。平阳纸伞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价廉物美,经久耐用。解放前,白石河街有“王永顺”纸伞店,老板名叫王银贵;南门街有“李春和”纸伞店;坡南街有“张春盛”和“王万顺”两间纸伞店。他们用来生产伞的纸是“棉纸”,性韧不易断裂,两面涂上厚厚的“桐油”,雨天撑开纸伞,雨水往伞边流淌而下,行人不被雨水打湿。所谓“纸包水”,便是这个意思。

  他们生产的雨伞,选上等材料,经过多道工序,讲究精工细作,质量上乘。解放后,平阳纸伞厂成立,其厂址设在昆阳镇北门横街。不久,纸伞被时髦、花色多的布伞所取代。

  纸包火

  “纸包火”的谜底是“灯笼”,谜目是:“用纸糊住篾壳罩,里面只见红烛站”,打一灯具。

  我清晰地记得,童年时代还没有电灯和手电筒。到了夜晚,不管在家里或是外出,照明是一大难题,总不能闭着眼睛像瞎子一样走夜路吧!于是人们创造了“灯笼”。灯笼内的红烛不易被风吹灭,加上竹柄子作为提把,移动方便,安全可靠。

  戏剧舞台的夜景场面中挂着许多“红灯笼”,可见“红灯笼”的起源之早。后又衍生出宫灯、彩灯等。

  过去西门后垟街一纸扎店也有制作灯笼出售,店主名为岩宣伯;大巷口“王天和”字号大房和二房的纸扎店也做灯笼卖。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放灯期间,买灯笼者骤增,灯笼店生意红火。

  如今,千家万户普遍用电灯照明,“纸包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纸包风

  “纸包风”的谜底为纸扇,乡里人称之为蒲扇。

  顺口溜说:“日日在手中,夜夜打蚊虫。”在过去,纸扇的作用很大。我至今不忘童年时的暑天,在那些酷热的夏季里,气温一天天升高。白天,孩子们可以到环城河去戏水;到了晚上,闷热难忍,汗流浃背。父母们更是焦急万分,不得不拿着纸扇,不停地往孩子身上扇,等孩子合上眼睡着了,才松一口气。

  凡是开纸扎店的都兼做纸扇出售。专业制作纸扇的唯有大巷口陈阿其老师伯。他家子女多,帮手有,日产量高,做出的纸扇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款式俱全,价格不贵,质量好,受顾客欢迎。

  破了的纸扇还有利用价值,生“火”是个好帮手。可惜如今想找一把纸扇也难了!现在家家都有电风扇、空调,纸扇已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了。

网络编辑:谢天涯

从谜语联想到的老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