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闲说书法那点事

2021年01月06日 14:37:59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作者 郑小同 编辑 王秀华

  书画朋友在一幅书画作品完成后,会拿出印章蘸饱红红的印泥,在作品的落款处、起首处、压角处很认真地钤盖上自己的名章和闲章,作品顿时增色,大有锦上添花之功效。名章,以示郑重;闲章,富有雅趣、寓意,可寄托作者的抱负和联想。近些年,我受朋友嘱托刻了一些诸如“我师古人”“天地吾师”“师古不泥”“师万物”“不二法”等数枚闲章。

  师(師),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注释为:二千五百人为师。说的是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其实“师”字有很多种解释,比如老师、教授、效法、继承等等。

  先说“老师”。老师,就是教授学问、传授知识的人。韩愈《师说》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少时在鳌江小学就读,学校里组织了一个松散的美术兴趣小组,中高年级段爱好画画的同学可以参加。小组大约有十来人,指导老师是谢秉初。每周,他会给我们布置一个题目回家创作。周六下午没上课,大家带上作业,来到他单人的寝室(那时他还没结婚),聆听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画作评点。秉初老师擅长中国画,尤喜山水。平日里挥毫不止,当一幅国画作品完成之后,在四周涂上藏蓝色边框,犹如已装裱上丝绢一样,再将作品悬于墙上,自己慢慢地往后退,审视良久。那是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固有的特定动作,我至今还记得。

  绘画艺术陪伴秉初老师一生,年岁越大成就越高。上个世纪,他的画作由当地报刊、美术报及中国文联出版社等选登。后来,他随孩子移居杭州,在那里举办过“古石山水画展”“西湖情书画展”等,出版有个人画集。他每年都会回家乡举办师生画展、师友书画展等书画活动,还为故乡留下了钱仓山风景长卷。不幸的是,秉初老师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给大家留下了不尽的思念。

  再说“效法”。合乎法则,遵循前人的规则,称之效法。“继承”也有这个意思,各个流派各有师承。宋代叶适言:“亲师友,学习古今。”

  学书法的朋友,篆、隶、草、行、楷,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种碑帖韵味深厚,各有千秋。他们临习碑帖,就是学习前人的书法技艺,即师法古人。

  县书法协会去年11月发布“平阳县首届书法篆刻临摹展”征稿启事,其中书法作品要求临习古时碑帖。家门口的书法展事,可不能错过!我们书画会有十多位朋友送去习作。

  万来君征稿作品书体是楷书,他平时主要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法帖。该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初学颜体者大多从此碑入手。万来君每天坚持临帖,几年下来已深得该体要领。日前,他送我一幅用颜体书写的《心经》横幅,260个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

  庆锡君选送的作品是节临《曹全碑》帖。《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东汉时期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撰,风格清逸秀雅,结体平正清丽,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四尺直幅作品,从“君童龀好学”至“远近惮威”,洋洋洒洒123个字,中规中矩,深得碑韵。

  义生君这次送稿二幅,一幅节临孙过庭的《书谱》,另一幅临习赵孟頫《三门记》。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专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至时无人能出其右。《书谱》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

  光荣君作品是临空海《风信帖》,该帖是日本平安时代高僧空海的代表作。空海渡海来唐,从晚唐书家韩方明处得授笔法,自云其书颇得“骨法”,可见其对于所学的自信。

  除了上述朋友外,还有一些书法朋友,他们都在应征该展后的日子里,反复临习碑帖,少则数幅,多则十数幅,决心拿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上交临摹展组委会。

  学无止境,师古不泥。愿学书者耕砚不止,春华秋实,收获满满。

网络编辑:张超霞

闲说书法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