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他在古物堆里发现历史

2020年12月23日 14:59:47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记者 荏苒 编辑 王秀华

  日前,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2020考古进行时》第四季《海昏侯大墓考古发掘现场(十一)》,我县市民柯方青便是此次科考队伍中的一员。

  

  

  柯方青,1962年出生于昆阳镇。他小时候经常能接触到旧书、古籍、字画等。他从过军,经过商,一次偶然的购买,让他走上了古玩鉴赏之路。2004年,柯方青有机会在故宫博物院高级书画院进修,之后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进修。两年半的时间,他系统地学习了考古与文物鉴定知识。这为之后他参与天山南北车师国探索、玉树称多县岩画科考等活动打下了基础。在与古物的接触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乐趣,而他那些科考的经历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

  在海昏侯墓文保工作室里,他与科考人员们一起为五铢钱称重、测量,细细比较钱币之间的细微差别。一年多时间,他们清点了近四十万枚五铢钱,分出了近200种版本,发现了错版五铢钱、私铸五铢钱……说起这次科考经历,柯方青顿觉成就感满满:“这次古墓的发掘为西汉早期五铢钱种类的划分与分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海昏侯刘贺的人生十分曲折,在世期间曾历王、帝、侯三种身份。从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中,我们发现刘贺其实颇有学问,这与史书中的描述是有出入的。”

  1986年,柯方青在重庆以十几元的价格购得一枚带柄铜镜。之后,他从纹饰、款式等特征入手,查阅资料、深入探究,总算弄清了铜镜的所属朝代。他说,那是一枚宋代的铜镜,带柄的特征是在唐代由西方传入。之后几年,他从家乡的书画入手,零零碎碎地进行着自己的爱好。他说,一开始,他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书画鉴赏,只能从材料、印章、纸张(绢)、印泥、墨迹、墨色等方面入手,学习的过程漫长而零碎。

  十多年前,他由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推荐,参加了国家文化部及科技部的“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工程(2)”,给工程主要研究员邓聪当助手,研究史前玉器。说起这次探索工程,柯方青便滔滔不绝:“当时的玉被称为神玉,是人类与神沟通的媒介,只有最高统治者和法师才有资格佩戴。玉的工艺相当于一个时代最高的技艺,从玉器的打制工艺可以看出当时的科技水平,而从使用功能、痕迹等可以推出中国礼文化的大致面貌。‘工程(2)’的探索足足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推进了1000年。”

  大概四年前,柯方青跟随考古专家,进行了天山南北车师国的探索(《发现车师牙帐》于《探索发现》栏目播出)。4天时间,他们以骑马的方式翻越天山车师古道。天山曾是车师国子民冬夏两季放牧之地,车师古道则是往来新疆和昌吉州的近道,如今成了户外爱好者的探险之路。之后的一年,柯方青跟随考古专家,穿越可可西里,对玉树称多县的岩画进行了科考。难以想象,作为南方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是如何完成了长时间的科考活动。

  在我县,有不少收藏爱好者、文保人员,他们与柯方青一样,对古物的神秘色彩和它所在时代的历史痴迷,每一次古物现世都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近期吕洪墓的发掘,牵动了多少平阳人的心!鳌江镇横河村古墓出土的西晋谷仓罐,堆塑着楼阙、人物、鸟兽,令人惊叹……

  这些年,柯方青在鸣山村鸣竹学堂开公益课,与收藏爱好者们分享考古经历,讲述收藏知识,探讨古物真伪、材质、朝代等。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收藏事业,石雕的收藏已成了古玩市场里的特色。

网络编辑:周昌均

他在古物堆里发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