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上林垟米厂

2020年12月02日 11:14:25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章宇 编辑 王秀华

  秋收后,家家户户的门口空地上就晒起了谷子。晒完之后,谷子们还要去一个地方——米厂。这是最后的“刑场”,糠和米要完成一场“离别”,做一个“了断”。

  我骑车从鸣山出发,沿着河边行去,一路美景,左拐走石塘线,未到上林垟的路边有个小标牌,写着“上降米厂前方600米”。再往前,会看到“前方100米右拐”的标识。从小路进去,左边有一栋独立砖房,墙上竖一木牌,白底黑字,写着“昆阳镇上林垟村米厂”。边上一个小金属牌,是作息时间表。表格的抬头写着“上降米厂”,下面标明作息日期和营业时间。米厂每周五休息,端午、中秋也休息,夏天上午7点、冬天上午8点开张。

  这是一家夫妻店,男主人姓林,本地人。这里说是米厂,其实是米房。一间空屋子被木板隔成两部分,前面是一台碾米机和一台分色机。碾米机旁竖放着一块木板,上书“稻谷加工每袋收费2元”。木板后面的地上堆着一堆砻糠,我抬头一望,木板上有几个洞,管道穿过。明白了,谷子在进入机器后,砻糠直接被管道排到后面,米则留在前头。谷子经过除尘、去壳、头道、二道之后,出来的已经是雪白的大米了,最后一次过分色机时,少数才脱糠皮的糙米、黄色紫色有杂质的米都会被分色机剔除出“大部队”,剩下的就是雪白发亮的精米。

  大厅里停着几辆三轮车,车身上喷有白漆“宝马”二字,里面装着农民自己收的谷子。男主人戴着一个已经开了点小口的口罩,熟练操作着机器,不时吩咐谷子的主人倒米、停、再倒。木板上、管道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本地话叫“米谷皮”),可以卖钱或给猪当饲料,砻糠也可以卖钱。

  米和糠完成了分离,糠留在米厂,米则随主人回家。不由想起“赵五娘吃糠”,是《琵琶记》中故事。丈夫蔡伯喈在外,家里三年饥荒,五娘省下米给公公婆婆,自己吃糠。所以她是民间孝媳妇的典范。古代没机器,是“舂”,手工分离。

  据说步廊教堂边还有个小米厂,但我去了三次,每次都是铁将军把门。希望大家都好好的,分离可以,别离不行。

网络编辑:张超霞

上林垟米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