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烈士周少梁传略

2020年09月30日 10:54:22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周恒仁

  周少梁(1899-1934),乳名周栋,曾用过小良、小龙等别名,1899年农历五月初一出生于平阳县水头区闹村乡苍南村(原状元内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周气速是个忠厚朴实的农民,家里有兄弟五人、姐妹三人和父母,共计十口人。周少梁小时候禀性聪明。他父亲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希望长子能够读点书。为了周少梁读书及全家度日,父母先后忍痛卖掉两个弟弟,又把两个女儿送给人家做童养媳。

  

周少梁

  

  1908年,周少梁10岁的时候,被送到当地养正小学念书,1911年念完初小。一年冬天,周少梁班级(包括周少梁)只到三个同学,徐子锦(老师)就问:“今天为什么只来你们三个人呢?”周少梁站起来对答:“徐老师,今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无法上学。”徐老师又问:“那你们三人是怎样走来的呢?”周少梁又对答:“我们是顶风冒雪,不畏严寒而来学习。”此后老师们认为周少梁出语不凡,将来准有出息。老师们也时常夸赞周少梁。在养正小学念书期间,周少梁成绩很好。他念完初小以后,由于本地无高等小学,他父亲便送他到福建省霞浦县读高等小学。因农业歉收,家中租税负担很重,他读了一年多便无法继续学习,后来辍学。

  

周少梁教书用过的篾箱

  

周少梁的光荣纪念证

  

周少梁读书用过的灯

  

  1913年,周少梁刚满15岁,由族亲大姐介绍到青街南网地方教书。他白天认真教学,夜晚挑灯自学,与当地青年施味辛结为好友。

  当年正是辛亥革命之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新学”,正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对象。辛亥革命的果实不久为袁世凯所篡夺。1913年,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

  关于如何救国这个问题,周少梁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认为救国应从教育入手。在黄坑任教期间,他锐意革新,一反旧传统,采用新编《新中华国语课本》,向学生灌输新思想。可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之后,这小小的“改革”遭到了当地习惯势力的反对。没等学期结束,周少梁就不得不离开学校。

  

黄坑小学

  

周少梁故居

  

  1917年,当他到洞头小学教书的时候,正值五四运动的浪潮风起云涌,中国人民保护民族独立和争取民主与自由的意志,使他受到很大的鼓舞。1922年以后,施味辛在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在邓中夏、瞿秋白的思想影响下,已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他经常将《新青年》杂志寄来,李大钊、陈独秀等犀利的文章,使周少梁突破旧的思想,开始新的探索。1923年,他离开胡乡到南方去,先后在福建汀州中学、广东蕉岭中学、广州培元中学任教。

  1926年春,江浙一带还在军阀孙传芳的盘踞之下,而南方的广东已充满革命的气息。周少梁从国共合作、二次东征胜利意识到革命高潮即将来临。这一年秋,他回到平阳。这时,他的好友施味辛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的政治部,也从福建回到平阳。此时,平阳籍在外地的共产党员陆续回来,开展群众工作,帮助国民党在平阳建立县党部,迎接北伐大军的到来。周少梁积极、热情地参加群众工作,领导农民运动,宣传减息减租,组织工会、农会。

  1927年1月下旬,北伐军从福建进入浙江,入平阳后,经瑞安到温州,受到了沿线群众夹道欢迎。在革命高潮中,国民党右派勾结封建势力,进行反革命串连,他们诋毁农会,反对革命。是年3月10日,平阳和水头同时发动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周少梁参加了水头群众的斗争,回击反动势力的挑衅。可是没有多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革命形势迅速逆转,到处是白色恐怖,他又和施味辛转入地下活动。1927年7月,他们化装出走厦门,经过许多周折,找到了党的关系。在革命处于低潮时,革命阵营中的不坚定份子,纷纷退党或叛变革命,他却不怕艰难险阻,坚决地跟着共产党走。

  1928年1月,周少梁由施味辛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经组织安排,他和施味辛被派赴马来亚,到马来亚霹雳州的关丹领导华工进行革命活动,反对英殖民当局。由于不适应热带雨林气候,施味辛得了水肿病,病情日益恶化。周少梁毅然决定担负起护送施味辛归国的任务。他长途跋涉,辗转颠簸,终于将施味辛送回平阳镇下关,通过地下党组织转送到南网施味辛的老家,自己再回到厦门,受到党组织的表扬。

  1928年冬,福建省委分配周少梁到同安县负责恢复党的组织工作。在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福建福州、厦门、泉州先后出现“四三”“四九”“四十”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八闽。周少梁来到同安,通过同安马巷山后亭小学教师郭客民的介绍,担任山后亭小学校长,以校长的公开职业,掩护革命活动。

  在同安,周少梁首先把同安县“四二九”清党以后隐蔽下来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恢复革命活动,同时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他会说闽南方言,给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他说:“我们的祖先是从闽南去平阳的,现在又从平阳来到同安,就像回到祖家。”在教学之余,他发动党的外围群众组织“盟兄弟”,同时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吸收他们入党。1935年任同安县委书记的陈仙查同志就是他亲自培养起来的。

  同安党组织恢复起来以后,他又回到厦门市委工作。

  1931年底,同安特支书记李南金调回永春。厦门中心市委派周少梁到同安参加特支扩大会议选举新的特支领导班子,他负责特支宣传工作。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他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当时有一个破产的农民叫陈墙,作战很勇敢,但染有抽鸦片的恶习。周少梁要他戒掉鸦片才准许参加游击队。陈墙果然把鸦片戒了,并担任了游击队分队长。陈墙在1933年9月12日带队攻打马巷税契局,打死局长和两名收捐员。

  1933年9月,厦门中心市委重建同安县委,周少梁担任县委书记。他日以继夜,勤奋工作,传单自编自刻。他担任县委书记才3个月时间,党员就由7名增加到20多名,成立了3个区委,而且建立了一支50多人有枪的游击队,还有少先队30多名。

  1934年9月,上级调共青团靖浦边区委员会书记彭德清来接任同安县委书记,周少梁又调回厦门中心市委工作。仅隔一个月,他因叛徒出卖被捕,受尽严刑不供,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牺牲于厦门市禾山之地,时年35岁。

  周少梁同志一生追求真理,为革命背井离乡,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永远值得纪念。

网络编辑:张超霞

烈士周少梁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