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新新职业|智能送达专员:让司法文书“零等待”

2020年09月23日 12:19:09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人物名片:宋青青,29岁,浙江畅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送达专员,从事“智能送达”近一年,所辖法院驻点累计每月成功处理送达案件超1500余件(被告人2000余个)。从驻点法院送达数据看,“智能送达”模式大大提升了司法文书送达效率,助力法院审判执行各环节提速增效。

  本网记者 陈云散 文/摄 编辑 宋淑莹

  送达,是指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将诉讼文书或法律文书送交收件人的诉讼行为。随着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无纸化”办案模式的逐步推进,一种由“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送达方式的“智能送达”应运而生,从而延伸出“智能送达专员”这个职业。那么,智能送达专员是如何办公的?谁在做智能送达专员?

  

  

  成为智能送达专员,要经历重重关卡

  “您好,我是XX法院的送达专员,现在我将XX案件的相关材料以电子送达的方式发送给您,您同意的话稍后马上发送到您的手机上。”记者见到宋青青时,她正忙着拨打电话,手上不停地敲打着键盘,将案件信息同步上传到系统。

  “每天,我们一接收到法院报送的案件信息,就要马上启动送达程序,然后再将送达结果实时反馈给法院相关部门。”宋青青介绍,司法文书送达实践中,最难的还是找到当事人,因此如何精准筛查当事人信息是关键。而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后,要通过平台线上操作,将应诉、举证、传票、权利义务告知书、证据材料等文书材料推送给当事人,完成司法文书电子送达。

  一手接电话,一手敲击键盘搜索资料。一般情况下,她每天得连坐7小时。“相比以往的送达方式,现在智能化操作方便了许多,若还是以前的送达方式会更辛苦。”宋青青说。

  当记者搜索“智能送达专员”时,这个职业甚至还没有自己的百度词条。

  宋青青记得,她当时应聘这一岗位也是经过重重关卡,光是面试环节就要经过视频面试和现场面试双向考量。面试通过后,由公司邀请行业资深讲师进行系统性的话术技能培训,并通过书面笔试、现场话术实操、平台软件操作等环节,考核优秀后方可派驻当地法院上岗。另外,从事该方面工作的智能送达专员,须定期进行法律学习、政策解读,从而不断更新司法知识面,确保司法辅助工作的专业性。

  在宋青青眼里,为司法机构服务,不仅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可想而知,成为一名专业的智能送达专员门槛并不低。

  提升送达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近年来,随着民商事案件渐增,“送达难”已成为继“执行难”之后,法院面临的又一难题。目前,法院案件文书送达工作主要存在送达文书数量多,送达时间跨度长;当事人下落不明,且信息不完整;送达成功的认定以及跟踪流程长;当事人不配合,持抗拒态度;送达成本花费较高,送达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严重影响诉讼效率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由此,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的《浙江法院无纸化办案工作指引》文件中,明确指出“对于同意电子送达的当事人,平台通过手机短信、‘浙江法院网’‘移动微法院’等同步推送诉讼材料,送达内容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时,即为送达”。

  “今年年初,浙江畅达针对‘无纸化’办案推出了‘智能送达平台’,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法律文书传统送达方式,提升送达效率,降低司法成本。”宋青青介绍,受送达人难找、当事人消极应诉、送达过程难留痕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送达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新”送达方式则不然。

  宋青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智能送达平台”实现了司法文书送达时效从原来的3-10天缩短到0-6小时的“零等待”。从“智能送达”在各地法院的合作时效看,司法文书成功送达率已达到70%以上,财政费用减少50%以上,大幅度降低了公告送达率,直接带动了审判执行各环节的提速增效。

  此外,“智能送达平台”在送达路径上,通过送达系统完成实时上传送达录音资料、推送诉讼文书短信等操作,各类送达节点信息实时同步,当事人可通过“移动微法院”或点击网址链接阅读签收,相关信息自动回填形成送达回证,确保送达工作在“无纸化”背景下有依据、有流程、有记录、有节点、有成效,实现真正意义的“无纸化”办案。

  “智能送达”作为司法文书送达领域的创新模式,它能否长久地走下去?宋青青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很有自信,“从各地法院的运行实效看,我们的‘智能送达平台’自入驻法院以来,既减少了案件文件打印、人工干预送达等工作步骤,也避免了纸质材料丢失的风险和人为失误操作。随着‘无纸化’办案模式的全面推进,‘智能送达’或将成为司法送达领域的必然趋势。”

网络编辑:雷鹏

新新职业|智能送达专员:让司法文书“零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