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桔坡山的变化

2020年09月15日 11:09:33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通讯员 罗平 文/摄 编辑 王秀华

  结缘桔坡山,起于1980年我读初二下学期。我在萧江中心校读了一年半的初中,于1981年毕业。上学期间,我中午在校就餐,餐后有段空闲,常常结伴到山上逡巡一番。一路上多是茅草,少有树木,黄泥路面,坑洼不平。山顶是一块不到百来平米黄绿错杂的空地,没有树木和其他建筑,据说那里曾有炮台……而对于桔坡山的变化,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桔坡山的变化,首先在于荒草山蜕变为绿树园。

  现在,山上的绿植大多交叉密集,少有空隙,下边的野草已没有太多生存空间,却多了些野生动物。从上世纪80年代始,林孔光先生靠编织袋赚了钱,自买树苗,掏坑挖泥,几十年如一日地造林,现有很多大树就是那时的杰作。当然,更多的林木是后来社区种植的。如今,白云寺周边的很多树皆为上世纪所种,有的已合抱不过来了。

  

  

  萧江建镇时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曾有顺口溜“萧江建成镇,镇长统姓陈,走路留脚印,吃水着要顿,厕所着要寻,读书着要轮,看电影要自带凳……”说的是建镇初期基础设施薄弱的实情。后来,山西侧、原影院旧址上兴建了老人乐园,上方筑有自来水池及东来禅寺。下侧老江淤积成双庆路,留存了老陡门桥的几条石板,边上老榕树虬枝盘曲,上下安有双亭。

  桔坡山的变化,其次在于道路的不断拓展。

  山上几条大道路面的铺设就印证了公园发展的轨迹。从公园口进来,北侧山道直达白云寺的散石路铺设最早;上世纪,散石路换成了条石路面;世纪之交,双庆南路石路改建,用块石铺筑连接观潮亭下的路口直抵山顶;十年前,随着鼓楼筹建,铺设了白云寺旁通往山顶的石板路,使其上下连接,现又对其拉直修葺,更为齐整雅观。

  随着上山人员剧增,21世纪初又集资修建了环山绿道。主要是在南面山麓开辟了一条新道,花岗石铺面,饰以围栏,间造曲桥路亭,植有幽草灌木,然后与东北面的旧道接成一环状,像给山体挂上一条银腰带。这样一来,周遭四通八达,来回穿插灵活自如。环山道上,人们散步观光、快跑锻炼,游人如织。

  十来年前,桔坡山与萧江一中之间的北麓空地被开发打造为文化广场。为利于行人上下坡,前些年,于广场口西开辟了一条直通山腰的便道,底下40多级台阶筑有6米多宽的类扇面体,而后转盘向上有宽3米台阶,选用黄色花岗石铺砌,曲折亮丽。

  桔坡山的变化,又在于居民们踊跃自愿的捐献。

  1990年冬,桔坡山辟为公园,买断土地经营权,周边筑上仿古围墙;1994年,白云寺西兴建太极主场馆;后来,二期工程把太极馆围成四合院样,前部通过空架延伸拓展空间。以上的修建,大多都少不了本地人士的捐献。

  而今的山巅,面积已增到2500多平方米,矗立中心的是宏伟的五层挑檐鼓楼,高达35米,单是镏金顶柱的高便超3米。这是2011年开工,2015年完成,萧江人自筹创建的硕果。长期负责鼓楼建设的鲍克跳先生还在对周边和内部进行深入的整饰、完善,以增强文化内涵,留存萧江传统。

  早上的桔坡山上多是来锻炼、消遣的人。登顶远望,西南方高楼鳞次栉比,一改往日低矮荒凉的景象,一条“世纪大道”贯通东西,车水马龙,鳌江特大桥宛如巨龙,凌空而立;东面是龙港和鳌江,少云时还可见到南麂列岛的轮廓,水天迷离,波平浪静,几块绿装仿佛是镶嵌海天的仙境。

  桔坡山的变化,还在于人们自发亲为的积极行动。

  鼓楼北下方、太极馆和白云寺中间地带原有一块300多平方米的太极晨练地及杂地。为方便大家锻炼,提升公园档次,2019年11月起,经张克权、郑元发、林新月及热心人士半年多的筹措和尽力亲为,这块杂地成了1300多平方米的太极广场。八角石亭立于古樟道旁,素朴雅致;灯柱音箱分立在绿带周边,相得益彰。环顾楼馆,寺、亭、树簇拥,背倚峰巅、翠绿掩映、清幽和谐。早上拳剑演练,形式多样,晚间彩灯闪烁、亮丽堂皇。

  而今的桔坡山,树林阴翳,时闻鸟语花香,已然为不可多得的城中花园。桔坡山的演化,折射的是近年萧江经济发展的现状。

网络编辑:周昌均

桔坡山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