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山门:绘、治、建,打造"美丽河道"升级版

2020年07月24日 13:57:41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记者 周兆奕 编辑 黄佩佩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酷暑难耐,许多群众选择前往山门镇大坑溪天然游泳池纳凉消暑。烈日还未落下,游泳池内早已人头攒动,市民们或套着游泳圈,懒洋洋地漂浮在水里消暑;或悠闲自在,变换着各种泳姿畅快游泳;或三五成群,带着孩子在水里嬉戏打闹……曾经洪水肆虐、垃圾遍布的大坑溪已华丽转身,成了人们游玩嬉戏的好去处。

  

  凝心聚力,绘制治水蓝图

  大坑溪是怀溪的支流,起于大坑自然村,从山门镇桥西村穿村而过,注入怀溪,长约2公里。“大坑溪西岸有220多亩水田,而上垟村民住在河对岸。大坑溪上的丁步是村民每天耕作的必经之路。但在雨水多的时节,大坑溪就会满水,村民要绕道五六百米才能到达溪东岸的水田耕作。雨太大时,水还会漫进溪边的民房。”已到花甲之年的上垟村民许祥清年轻时一直以务农为生,对这条溪的情况深有感触。他说,当时,村民对水环境不太重视,都图方便,将垃圾就近倾倒在河里,导致大坑溪河面堆弃着垃圾,河道淤积堵塞,岸滩杂草丛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上垟村两委把水环境治理、保护放在首位,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结合《山门镇水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对水环境整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治理,制订大坑溪治理计划,重点突出桥梁施工、防洪堤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清淤疏浚等。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积极响应,纷纷出资出力,从50元到5万元,都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村里治理水环境。有些村民为工程费心费力,甚至把私家车提供给村里使用。

  9年来,上垟村民相继在这条溪上造了5座桥,除了苏坑大桥、上垟桥、友谊桥,还有两座无名桥。仅苏坑大桥、上垟桥建设,村民就集资了68万元。当然,造桥是治水的第一步,不仅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而且有利于后续在河道上的治水工程建设。

  

  群策群力,治理美丽河道

  山门镇民间河长慧敏住在大坑溪旁的上垟自然村,和悦来自然村隔溪相望,平时负责河道的管理和监督。她每天都会绕着大坑溪走上一圈,见证了上垟村民的治水热情,也见证了河道变清、变美。

  慧敏说,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上垟村两委积极推进走村入户,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等活动,结合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听民声,征民意,群策群力,紧紧依靠民间力量治水。

  开展生活垃圾清理,河道清淤疏浚,岸滩杂草清理,投入100多万元开展农污工程、入河排污口整治……随着治水工作的推进,大坑溪河道治理成果凸显。但河道治理不是“一阵风”。该村将大坑溪的洁化、绿化纳入美丽乡村提升扩面的建设内容,将河道治理保护纳入村规民约,采取“服务外包”实施常态化保洁,让河道“美丽永驻”。村干部自告奋勇担任河道保洁卫生监督员。同时,村两委依托主题党日活动,经常性开展“五水共治”(河长制)宣传,在全村营造出爱水护水的社会舆论环境。

  “以前这条溪,甚至成了村民口中的‘撒尿溪’。现在村民们看到河里这么干净,听到党员们的解释,不仅不再往河道丢垃圾,参与保护河道的意识也提高了。”山门镇治水办负责人陈梨梨说。2018年以来,大坑溪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

  

  集思广益,共建幸福河流

  两岸绿草茵茵,水面清波荡漾。沿着大坑溪旁的步道一路向前,这片藏身于半山坡的“景观带”,俨然一幅精致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河道的整治,也带动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上垟自然村做起了“水岸同治”的文章,通过三个“一事一议”项目,由村两委出面找村民“化缘”,建设完成大坑溪中段防洪堤520米、大坑溪下段防洪堤300米、大坑溪下段左岸防洪堤200米。同时,还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桥头小公园、文化长廊,880米的大坑溪滨水景观大道建设,380平方米的滨水大道文化廊墙绘,景色越来越美。

  2017年,在县治水办和山门镇的指导下,上垟村在大坑溪苏坑大桥段开展“游泳河”建设。他们将溪床、池底平整了5000平方米,建设1座堰坝,修建400米防洪堤,建设人行通道400米,长度100米的普通泳道、宽度30米深度为1.3米~1.5米的儿童泳道,设有跳水台、淋浴房、更衣室、卫生间、警示标志以及浮标等其他游泳配套设施。

  “以前是谁住得离河近,谁就遭罪;现在是谁住得离河近,谁就惬意。”从垃圾河到游泳河,大坑溪不仅寻回了本色之美,更蝶变为亲水宜居之地,全面提升了桥西村村民的幸福指数,让沿河而居的村民打心眼里高兴。

网络编辑:谢天涯

山门:绘、治、建,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