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列表

耳朵可以经常掏吗? 医生提醒,警惕掏耳朵暗藏的危害

2020年07月02日 09:07:45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记者 黄颖颖 编辑 林蝉

  随着现代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对闲暇时间放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采耳(掏耳朵),作为一种舒缓神经、调节情绪的方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采耳的感受如此美好,你是不是心动了呢?别急,采耳虽然给人带来舒适感,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威胁你的健康。

  在外采耳当心交叉感染

  “不要轻信采耳店、美容院等非正规医疗场所的所谓‘采耳’,卫生状况令人堪忧,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黄中官提醒,“采耳”有很大的隐患。从解剖学上看,采耳涉及的是露在头部两侧的耳廓和深部的外耳道,耳廓外露,可以直观观察,一般问题不大,即便有耵聍或损伤也可及时发现;而容易出现问题的则是外耳道、鼓膜。一旦用力不当,容易损伤外耳道,造成外耳道出血,甚至造成鼓膜穿孔,导致耳道反复流脓、耳鸣、疼痛、听力下降。

  由于外耳道比较窄,耵聍(又称“耳屎”)一般附着于外耳道壁上,如果掏耳朵用的工具比较粗大,比如头端比较大的棉签,那么耵聍可能反而会被推入深处,不但更难以取出,而且有可能闭塞外耳道或黏附于鼓膜上,影响听力。

  “实际上,大部分采耳师或者技师都不够专业,所使用的工具也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黄医师表示,采耳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引发感染,导致外耳道感染,引起流脓和耳痛。尤其是在公众场所采耳的人,易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正常情况耵聍可自动排出

  据了解,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对外耳道的皮肤有保护作用,主要成分有油脂、蛋白质和黄色素,还有少量水份以及钾、钠等元素。

  “耵聍刚产生时有一定的油脂和水分,可以滋润皮肤,保持湿度,还有点弱弱的抗菌作用;新鲜耵聍在耳道里时间一久,水份挥发后大多就成干片了,也有是黏稠黄色的,后者叫‘油状耵聍’,属于正常现象。”黄医师讲解道,耵聍可以起到帮助耳道抗菌、保温、保湿、防噪、防异物入侵等作用。

  正常情况下,耳屎可以缓慢地从耳道内向道口移动,在人体进行咀嚼或者张口运动时自行排出。而人体无法自行排出的耳屎一般位置较深或者比较坚硬,清理不当很可能将耳屎推入到耳道的更深处,引发耵聍栓塞,导致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适感,甚至于损伤耳道内敏感组织,造成永久损伤,引发更加严重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让医生借助器械将栓塞的耵聍取出。”黄医师提醒,对于耵聍分泌旺盛或排出受阻者的油耳朵,建议定期到医院清理。

  游泳时可以戴上耳塞保护耳朵。如果在游泳、洗澡时耳朵进水了,可以把头侧向进水的一侧,适当跳几下,基本上耳朵里的水就可以流出。此外,佩戴助听器的人要做到定期清理耳朵的耵聍,以免影响助听效果,当耳朵发炎时要及时治疗,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干燥。

  警惕掏耳朵对人体的伤害

  “其实,少量耳屎不会影响耳朵健康,可以不用管,反倒是随意的掏耳朵对耳朵伤害更大。”黄医师说。

  在门诊中,黄医师时常遇到患者自己掏耳朵把耳朵伤了的情况。“大家在掏耳朵时,一般都会用相对较锐利的工具,比如挖耳勺、棉签、火柴梗等,这些物品容易损伤外耳道或耳膜,也容易在受到意外的外力撞击时对局部造成严重损伤。”黄医师说,耳道内局部皮肤损伤后容易引发细菌感染导致外耳道炎或中耳炎。除了急性损伤和引发感染外,长期掏耳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或耵聍腺癌。

  “在孩子没有主动表示耳朵不舒服时,家长不要随意去掏孩子耳朵。”黄医师提醒,孩子的外耳道相对比成人窄,皮肤也更脆弱,频繁帮孩子掏耳朵可能将孩子耳道皮肤的天然屏障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孩子耳道湿疹。对于一些耳屎已露在外耳道口的,可以用儿童安全镊子夹出,耳道深处,轻易别碰。

  老年人由于肌肉松弛,下颌关节运动无力及外耳道口塌陷等原因导致耵聍不易排出。“尽量不要让老人自行掏耳朵,以免发生意外,最好定期带老人去医院借助医生的帮助清洁耳朵。”黄医师建议。

网络编辑:周昌均

耳朵可以经常掏吗?  医生提醒,警惕掏耳朵暗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