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平阳工匠】杜纪钦:巧用匠心 化竹为器

2020年06月02日 10:46:38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本网记者 荏苒文/摄 编辑 王秀华

  随着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的普及,篾制品渐渐淡出人们生活,竹编技艺也陷入了传承难的尴尬境地。然而,在鳌江镇务垟社区,有一位老人却重操就业,坚持篾制品制作。他,就是杜纪钦。

  

编制箩筐

  

  重操旧业与竹为伴

  篾匠,凭借一把篾刀、一根毛竹,便可制作鸡笼、米筛、鱼篼、箩筐等竹制品。60年代初,塑料制品及金属制品还未普及,篾制品还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16岁的杜纪钦跟着他的哥哥起早贪黑,用心学艺。

  制作篾制品的工具简单,技艺却复杂。3年多的学徒生涯,杜纪钦基本掌握了竹编技术,而他的双手也被竹纤维扎过无数次,长出了厚厚的老茧。学成后,他曾为生产队修过箩筐、簸箕,也为村民编过蒸笼、竹篮……他转过业,在配修厂干过。

  十多年前,杜纪钦重操旧业,一门心思投入到竹编技艺中。十多年来,他除了编制普通篾制品,还凭借记忆,参照竹编艺术品,编制复杂多样的竹编工艺品。他编过箩筐、竹篓、簸箕、鱼篼等日常竹器,也编过嫁妆盒、食盒、书箱、芭蕉扇等复杂竹器。他将铜片修剪敲打成铜钉等配件,常以福、禄、寿、喜等字样点缀篾制品,不惜花费大量精力编制龙纹芭蕉扇。杜纪钦编的字字形方正、笔笔到位,芭蕉扇扇面和扇柄上的飞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2017年,他被评为非遗“温州竹编(平阳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我梦也梦不到自己岁数大了还会做回老本行,但脑袋里的东西终于又有用了。”

  

  破篾抽丝编竹为器

  篾制品好不好,破篾抽丝是关键。破篾抽丝最考验篾匠的基本功。越是精美小巧的竹器越需要纤细均匀的篾条。杜纪钦一手执刀,一手握竹竿,比划好宽度后,将其劈成大小均匀的竹条。他将刀刃对准竹条横截面,不断重复一压一撬的动作。去掉松脆层,留下坚韧层,再将坚韧层一分为二,二分为四,最终分离出来的篾条薄如纸。随后,他将两柄小刀固定在条凳上,让刀刃按一定距离相对。他将篾丝穿过刀刃间,一压一拉,篾条的宽度便有了统一。最后,用篾刀将篾条处理成两边薄中间略厚的光滑篾条。杜纪钦告诉记者:“这样处理过的篾条,编成的竹器不会扎手。”

  展示完破篾抽丝,杜纪钦坐在自制的竹椅上,用双腿夹住已经编了一半的小箩筐。他用手指上下拨弄,薄薄的篾条便有节奏地跳动。到了该出花纹的那一段,他便全神贯注,嘴里还不断念叨着:“我先把这圈编完,错了就麻烦了。”

  杜纪钦告诉记者:“每名篾匠编制出的篾制品都不一样。篾匠的构图能力和对器型的把握都会影响成品的样子,因此,从断竹、劈竹到破竹,从编织到扎架、锁口,任何细微的变化,他都反复研究。”

  近几年,杜纪钦开始为竹编工艺寻找新出路。他正努力用更细的篾条编制更小、更精致的竹器,尝试为茶壶、茶杯等容器编制壶套、杯套等。相信在杜纪钦等篾匠的努力下,竹编工艺会焕发生机。

网络编辑:张超霞

【平阳工匠】杜纪钦:巧用匠心 化竹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