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黄贤军收藏视野下的温州古代金银饰品展开幕

2020年04月21日 12:14:28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李梦 编辑 黄佩佩

  为弘扬温州地方历史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4月14日,镂金叠翠——黄贤军收藏视野下的温州古代金银饰品展在平阳县博物馆开幕,并免费向公众开放。据了解,这是我县首批引进县级以外的文物展,展期将一直持续至7月14日。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平阳县博物馆承办,温州九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主要以黄金白银为主,共展出汉代至民国金银饰品323件。这些展品跨越遥远的时空,产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囊括头饰、耳饰、颈饰、手饰、挂饰、配饰等品类,造型精美,灵活运用范铸、锤揲、錾刻、累丝、镶嵌、炸珠、点翠、烧蓝等工艺,镂金叠翠、巧夺天工。

  

  

  饰品展举行目的明确

  平阳作为千年古县,至今已有1736年历史。据了解,截止至今,平阳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超过1600件(套),主要以陶瓷、书画、家具、碑刻等类别为主。展厅内基本陈列的内容也是以我县历史文化为主线,用图片展览、实物陈列等方式体现千年古县的悠久文化底蕴,涵盖了我县历史概况、历史文化名人等板块,唯独缺少对温州古代金银饰品的了解。通过此次展览,可以让公众领略汉代至民国时期无论是宫廷、贵族抑或在民间,从头冠、簪钗、耳环、甚至插屏等金银饰品,以此来弥补我县人民对古代温州金银饰品了解的不足。

  

  

  

  

  据了解,金银饰品时间跨度上,可追溯到汉代下至民国;在用途上各有功能,审美上也各具特点,饰品中蕴含着显著的温州风格,而其精湛的工艺制作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面临失传。此次以图文方式面向大众的展览,不仅能让现代人学习古代金银饰品的精湛技艺,了解中国金银首饰发展历史,更能展现金银首饰丰富的种类和多变的款式,以及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金银器首饰前世今生

  一直以来,黄金和白银占据着古代五金(金、银、铜、铁、锡)中的两个重要席位,是金属矿产中天生丽质的贵族。它们具有引人注目的色彩和光泽、良好的延展性以及不易被氧化的特性,很早就被人们发现利用。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高拉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金制装饰物,主要有装饰在服饰和帽冠上的环、花饰和新月形饰物,距今约有6000年历史。而金银在中国的发现利用历史也非常悠久。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中出土的夏代金银首饰,距今约有3700年。同时文献记载表明,先秦时期已有寻找识别金矿和银矿的方法,如《管子。地数篇》:“上有丹沙者,下有黄……山上有铅,其下有银。山上有银,其下有丹。”自夏朝出现以后,金银首饰的使用一直延绵不断,并对中国古代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工艺中熠熠生辉。金银首饰总是聚珍时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风格,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样式。因此,金银首饰款式多变,种类繁多,按装饰位置和装饰功能可将其分为头饰、耳饰、颈饰、首饰、挂饰、配饰等。此外,通过对金银饰品制作工具和锤揲、錾刻、累丝、鎏金、镶嵌、点翠、烧蓝等制作工艺,展现了汉代到民国时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宋代以前,温州金银首饰仅有零星出土;宋代时期,金银首饰出土较多,主要以窖藏为主;元明时期,金银首饰出土不多,以墓葬为主;清代和民国时期,金银饰品制作是中国金银饰品制作发展的一个高峰,融汇了中国几千年金银器制作工艺之大成,呈现出空前繁荣。它以工巧华丽见长,以点翠、镶嵌、烧蓝工艺为特色,宫廷与民间制作都十分昌盛,其中江南的工艺仍居首位,目前现存的金银首饰以传世为主。

  

  展览通知

  展览名称:《镂金叠翠——黄贤军收藏视野下的温州古代金银饰品展》

  主办单位: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平阳县博物馆

  协办单位:温州九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展出时间:2020年4月14日至2020年7月14日

  展览地点:平阳县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昆阳镇西城下南路8号)

网络编辑:张超霞

黄贤军收藏视野下的温州古代金银饰品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