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元至正二十三年平阳保卫战史略

2020年04月10日 15:22: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陈斌

  元末,红巾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群雄纷纷割据。时方国珍据温、台、庆元三郡,周嗣德守平阳一州。元至正二十三年(1343)三月,方国珍遣其侄方明善率部攻打平阳,历时六个月,因敌众我寡,叛徒出卖,周嗣德等人被俘,平阳城陷落。

  

  

  民国《平阳县志·周嗣德》

  

  

  明平阳县城图

  一、战争的起因

  1.周嗣德据平阳州与方国珍对峙

  周嗣德(1306-1371),字宗道,平阳州崇政乡睦源(现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人。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载:“(周嗣德)曾祖汝临,宋江阴军节度判官。祖雷轰,入元不仕。父应奎,浙东道宣慰司同知副都元帅,赠同签太常礼仪院事,封汝南郡侯,谥康惠(《平仲集·周公墓志铭》)。长兄元德,平乐府历山县尉。”其家族大多是元朝官吏。至正十五年(1355)盗寇蔓延平阳州,周嗣德时任福建海口场盐司令,政绩卓著。浙东道宣慰使恩普宁来温镇守,以周嗣德为摄平阳州事。后江浙行省左丞达识帖睦儿来镇抚温州,令其募集义勇讨贼。周嗣德与其弟周诚德到平阳江南乡募集丁壮为兵,先后打败李师、金翁瑞、张仲卿、葛兆、金龙十、吴悌五等部。据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载,因剿寇有功,元廷封周嗣德为“浙东道同知副元帅,总制本州及瑞安军事”,后升为“行枢密院判官”。并也封其两个弟弟,“官诚德以昭信校尉、温州路总管府判,官绍德敦武校尉、同知州事,麾下士锡命有差。”至正二十三年平阳保卫战发生之前,周嗣德所部实际据为平阳州及瑞安州部分地区。

  周嗣德在平阳州崛起之际,方国珍逐步占据温、台、庆元三郡,至正十八年(1338)派其侄方明善经略温州,占有温州大部分地区。《方国珍寇温始末》载:“(至正)十八年戊戌,国珍以兄子明善为省都镇抚,分驻温州,屯兵千佛寺。”于是,周嗣德与方国珍其侄方明善部形成了对峙。

  2.方国珍部周边唯有周嗣德比较薄弱

  至正八年(1328),浙江黄岩人方国珍聚众反元,其后数次降元叛元。至正十八年(1338),方国珍占有温、台、庆元三郡。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七》载:“(至正)十七年(1337),国珍遣部将李德孙来温。十八年戊戌,国珍为参政,先令理问丘楠、吏朱颢至郡。夏,遣侄明善为省都镇抚,分据温州,屯兵千佛寺。”

  方国珍割据地区的北部是张士诚占据的姑苏、常、湖等郡,势力比较雄厚,国珍与之交战,互有胜负。西部当时已被朱元璋的明军占领。《方国珍寇温始末》载:“(至正)十九年(1339)己亥三月……时明已取婺州(据《太祖纪》《方传》修。原本谓已取婺、栝二郡。按括下,在是年十一月,此时未取也)。”明军实力强悍,国珍只能乞和。

  唯南部周嗣德只拥有平阳州和瑞安州部分地区,实力薄弱,故方国珍将扩充实力的方向定于南方。

  3.周嗣德与方国珍部冲突由来已久

  周嗣德崛起于平阳州,与元王朝的支持分不开,而方国珍与元王朝的关系比较复杂,时降时叛。至正十八年起,方明善占据温州大部分地区后,数次以军队袭击平阳州,均被周嗣德击败。周嗣德因实力弱小,一直希望与方国珍和睦相处,《方国珍寇温始末》载:“(至正)二十年(1340)庚子夏……乃遣弟明德往谒国珍,被留不遣。”且周嗣德派都事张君锡漕贡大都。方明善在直沽港口夺印,未克。至正二十二年(1342)春,方明善率军队三千多艘战船列营飞云江、鳌江沿岸。周嗣德使人断其碇缆,俘获两百多只战船,并向元廷上书方国珍侵犯境界。元廷下诏责备方国珍。方国珍闻之大怒,至正二十三年(1343)三月发温、台、庆元三郡之兵攻打平阳州,于是爆发了这场平阳保卫战。

  二、防御的策略

  1.高筑墙

  为了防御方明善部的进攻,周嗣德与元朝经略使李国凤下令修筑平阳州城,并任命陈顺民为督工,所需石料取自万全石塘,不够者用平阳县城北塘河路的路面石块。《谢千夫长陈君顺民率缮州城序》载:“外浚湟濠,内增甃筑,凡雉堞楼橹,一举而新之,巍然为一方之巨镇。”乾隆《平阳县志·建置上》载:“县城……至正间州守周嗣德重筑,周围三里八十步,计六百五十三丈,高一丈三尺,厚一丈三尺。”他们希望通过建造高大坚固的城池,抵御方国珍部的入侵。

  2.重民生

  周嗣德出自本地士大夫家庭,得到平阳州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他占据平阳州八九年间,推行内政,深得当时民众的认同。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载:“(周嗣德据平阳)自是州人安于耕凿,以供租税矣。嗣德曰:‘外攘之功粗立,其益严内治之修乎!’壁于州南五里而镇焉,革蠹弊,平讼狱,布宽政,行义役,与民休息(《墓志》)……拓海堤若干丈,广二丈,崇半之。又兴土木之功,官署、孔子庙学、东岳行宫、城隍祠、广福宫悉复其旧。内而布教条,外而修职贡,使者咸出其途,迎来送往,礼无或遗,虽廪无馀粟。”故在内部形成一定的凝聚力,以共同防御方国珍部。

  3.守江岸

  方国珍割据的温、台、庆元三郡均为浙江沿海一带,其部擅长水战。平阳州城地处飞云江与鳌江之间,距两江距离皆为二三十华里。每次方明善率军进攻平阳州,也大多由军队乘船至飞云江和鳌江,而后登陆发起攻击,故周嗣德将第一道防线设在江边。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载:“(至正二十年)明善屡以舟师相轧,屡却之(《墓志》)。”“(至正二十二年)壬寅春,遂以三十馀舟列营横阳江口及瑞安飞云港。嗣德四面受敌,激诸军以忠义,人皆感奋,屡挫其锋。又遣没人断其矴缆,乃解去,追获舟二百。”“(其弟)诚德尤为方明善所惮,明善之据温也,屡以舟师来侵,诚德屡败之。”

  4.求外援

  周嗣德担心以区区一州之地与方国珍三郡对抗,力量对比悬殊。元廷又不可能救援,故向朱元璋求救。《明太祖实录》载:“己亥六月壬戌……上(朱元璋)自宁越还建康,元守平阳山寨周宗道遣人来降。”《明书·方国珍传》载:“(至正二十三年)甲辰九月,明善攻土豪周宗道于平阳,宗道急来降。”

  三、战争的过程

  1.坚守城池

  平阳保卫战始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43)三月,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载:“(至正二十三年)癸卯春(据《平仲集·诚德墓表》补),(方国珍)调台、庆、温之兵悉来攻,相持阅六月……”在随后的六个月里,周嗣德兄弟率部奋起反抗,使方国珍部无法攻破城池,同时,也给方国珍部一定的反击。《苏平仲文集·故元承德郎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周公墓表》载:“癸卯春,台、庆、温之兵悉发,以捣州城,自以为谈笑取之,而又再败。”

  2.叛徒出卖

  方国珍部强攻没有取得效果,屡次被挫败,于是通过收买叛徒,里应外合,攻占平阳州城。《苏平仲文集·故元中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载:“相持阅六月,阴啖公帐下林淳,以厚利使为应。三郡兵攻其外,淳应于内。”《苏平仲文集·故元承德郎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周公墓表》也载:“其秋乃赂遗诚德麾下林淳、林子中,使狙伺于内。”林淳,平阳盖竹人,元泰定间官从仕郎,潮州路录事,至正初转承事郎,南恩州阳江县伊,后随平阳州守周嗣德抵抗山寇入侵,为周诚德部将。在方明善攻打平阳城时,出卖周嗣德、周诚德兄弟,导致周嗣德兵败城破。后其率家人迁居夏桥前村。

  3.兵败被俘

  由于林淳、林子中的叛变,坚守了六个月之久的平阳州城于至正二十三年(1343)九月终被攻陷,周嗣德、周诚德兄弟等先后被俘。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载:“(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城陷,嗣德及绍德俱见执。诚德自战处败,奔径口,亦为林子中所执俘以去(参《平仲集·诚德墓表》、旧《志·列女传》修)。诚德慢骂,被殛。绍德缒以石而沈诸海。送嗣德于国珍,国珍甚礼嗣德,好语嗣德曰:‘台省诸臣皆听我命,公独敢我抗,豪杰士哉!自今与公释憾,其仍为参政我所。’嗣德曰:‘我与尔有不共国之仇,而与尔共事乎?’国珍终不敢加害(《墓志》)。”

  四、战争的结果

  1.生灵涂炭

  方明善占据平阳州后,四处烧杀掠夺,生灵涂炭。《周重修义兵防御金牌万户侯童公墓记》载:“方元季,同佥周嗣德为方寇所擒,生民无主。”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论曰:“《宁波府志》载逸事云:至正二十三年(1343),方明善以舟师攻平阳,执元守臣周兴嗣,幽之于鄞。明善入平阳,恣淫虐月馀。”

  2.童闻复收

  方明善在平阳州纵兵抢夺,胡作非为,激起很大的民愤。周嗣德旧将童闻(又名童环)、镇抚陈达等人起兵击败他们。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载:“闻以骁健为嗣德部校(吴纂)。嗣德兄弟被执,闻奋然曰:‘吾主既死,吾生曷为?’与镇抚陈达招集溃兵五百人力战,擒诛伪知事郑子敬等(旧《志》),克复州城(《童顺墓记》)。”

  3.平阳入明

  不久,方国珍派方文举领兵大举来援,童闻与项伯文等人前往向驻守处州的朱元璋部胡深求援。项伯文为周嗣德外甥,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载:“项伯文,字魁甫(旧《志·隐逸》),金舟乡项桥人(《项谱》)……父叔大,于嗣德为甥舅。嗣德摄州,以守御功授叔大万户府提控案牍。叔大没,伯文袭职州。附明后,伯文进阶武节将军。”胡深遣将孙安率偏师克复平阳及瑞安,正军进攻温州城,方明善大惧,向朱元璋纳表请降如藩守,岁纳币二万两。此时朱元璋正和张士诚处于决战时期,暂时不想与方国珍大规模决战,于是接受这些条件,命胡深班师。然而并未退出平阳州及瑞安部分地区,而是一直占领着。《方国珍寇温始末》载:“……明善遣弟文举再击,环度不能支,闻明兵下处州,遂与嗣德甥项伯文往,请援于其守将胡深,深遣将孙安,击走明善,遂下瑞安。二十四年甲辰春,胡深进攻温州。国珍惧,修贡于明,请俟杭州下即纳土,太祖诏深班师。”《明史·胡深传》载:“温州豪周宗道聚众据平阳。数为方国珍从子明善所逼,以城来归。明善怒,攻之。深遣兵击走明善,遂下瑞安,进兵温州。方氏惧,请岁输银三万充军实。乃命深班师,复还镇。”至此,平阳州入明。可以说,在温州各地,平阳州是最早入明之地。

  周嗣德据守平阳州一隅,实力薄弱,与方国珍据三郡之兵抗衡,失败也是必然的。但周嗣德主政平阳州八九年间,积极推行内政,营造战乱中的一方乐土,保障地方百姓的安宁,为当时平阳的百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网络编辑:雷鹏

元至正二十三年平阳保卫战史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