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千年智觉寺的传奇

2020年01月10日 10:09:43 来源:平阳新闻网

  潘孝平 编辑 王秀华

  这是南雁荡山脉一个寻常的清晨,千山初醒,朝云出岫,一阵清越的钟声从寺前垟上弥散开来,于是,云烟缥缈的水头老镇醒了。这是智觉寺每一天早课的前奏,有谁知,这样的晨钟梵呗之音已在“泾川盆地”里流响了千年。

  据明弘治《温州府志·寺观》载:“智觉院,在泾口,天福七年建。”公元942年夏季,智觉寺动工兴建,时值后晋高祖石敬瑭龙驭宾天。泾口为古地名,在今平阳县水头镇江屿寿安桥一带。清初一代宗师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一文中写到:“横阳江(鳌江)一港入顺溪,分源东流,合睦村、周奥,入东南流,合横浦、三桥,出泾口江。”宋元年间,泾口一带已是商贾云集之地。南宋遗民诗人林千之进士作《寿安桥记》,开篇就有“泾川通圜带匮,故为万商之渊薮”之句。泾口地处进出南雁荡山的交通要冲,是当年鳌江北港区域的经贸中心,那从温州港、洞头岛、鳌江埠纷至沓来的海运船舶,满载着外埠的商品,泊在寿安桥下,物流贸易无止日,于是,“泾口市”声名远播。

  《温州府志》载,明弘治年间,平阳县有五镇六市,“泾口市”为六市之一。明万历年间,邑人山东济宁州判金汉所写“菉汀十景”之《石桥市肆》诗曰:“五灵庙畔寿安桥,夹岸樟林耸碧霄。巨石平分帆影壮,激流偏带雨声饶。通圜醴酒招仙侣,出肆珍馐赛市朝。过客尽堪容驷马,离舟不绾绿杨条。”描绘了当年“泾口市”的繁荣景象。

  智觉寺位于泾口之西二里许,因“泾口市”衍生寺前街,寺前街因位于智觉寺的山门之前而名。智觉寺,俗称“寺前堂”,坐北朝南,坐落于平垟旷野之上。其面临鳌江,后滨堂后河,绿水青山环抱,经幡猎猎,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乃平阳县最为悠久的禅院之一。

  话说1146年的某一天,平邑麻埠人武翼大夫林熙载进士自温州赴福州接任侯官主簿,路过智觉寺。他看见佛殿一角鸱吻缺损,便问僧人是怎么回事。僧人说:“这上面以前有两只鹳鸟在筑巢,近来被雷击落了,又有大蛇在上面盘踞,我们害怕,不敢上去修缮。”僧人又说:“寺里有很多鹳鸟。你看,殿前的大松树上就有三只鹳鸟住在一个窝里。几年前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有一条大蛇爬上树吃掉了鹳鸟的幼崽。鹳鸟无力抵抗,在一旁空中盘旋悲鸣,直到晚上才离开。第二天,三只鹳鸟请来了一只雄壮的鹳鸟。鹳鸟很凶猛,见那条大蛇还没有离开,就直接俯冲入巢,和大蛇殊死搏斗。鹳鸟用利爪袭击大蛇,发出“革革”的声响,这样反复搏斗几次,大蛇被撕裂成三四段,坠落于地。鹳鸟也不吃蛇,便扬长而去。”林熙载诵读杜甫的《义鹘行》给僧人听,以互为佐证。林熙载跟南宋端明殿学士、著名文学家洪迈友情甚笃。有一回,两人青梅煮酒,博论苍生。林熙载谈及智觉寺的“义鹘”传奇,洪迈有感于此,遂将此掌故载入其志怪笔记小说《夷坚甲志》。历代的《平阳县志》亦记录在案。

  南宋嘉泰元年(1201),智觉寺再度扩张,其遗留山门石柱有镌刻“信女陈氏五七娘舍此石柱”,落款是“宋嘉泰元年岁次辛酉九月二十四日”。当时智觉寺门庭巍峨,规制恢宏,成就九进高墙大院。其大雄宝殿有联曰:“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多少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无量梦中人”,点醒着寺前街上几多南来北往行路人,一时声名鹊起,居士广集,不时有名流慕名而来。

  公元1518年的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月光如水,向来喜好访山问水的平阳榆垟人福建转运副使蔡芳进士,在平阳县丞马性鲁的陪同下,游历南雁荡山,记曰:“潮来发棹,抵詹家埠,乘月行二三里许,至泾川,憩智觉寺,明日鸡初号,钟声方尽,遂出寺。”他们一行返程仍留宿这一座“古精舍”,并有感于智觉寺盛传的“义鹘”轶闻而歌赋。

  如果说“义鹘”传奇让智觉寺蜚声遐迩。那么“鹳道士”的异闻,则给智觉寺涂上了神秘的色彩。

  明隆庆《平阳县志·寺观》记载了智觉寺“鹳道士”的神奇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智觉寺的殿脊有鹳鸟正在筑巢孵化,寺旁有一个孩童偷偷爬上殿脊盗走鸟卵,想要煮着吃。寺僧慧永听到鹳鸟悲鸣哀号,于心不忍,责令孩童把卵重新放回巢里。不一会儿,只见巢中突然飞出雏鹳。慧永好生奇怪,就自己爬上去一探究竟,但巢中空空,只看见一块石头和一根青草。慧永取下那根青草插到瓶中供养。过了不久,智觉寺来了一个道士,看见瓶中那根青草,惊叫起来:“我到处寻找不见,原来你就在这儿呀!”道士一边说,一边把青草从瓶中抽出藏进自己的袖子里,顿时化做鹳鸟腾空飞走了。

  万历十七年(1589),著名旅行家王士性进士游览南雁荡山之时,曾“憩于智觉禅林”。谁料想,不到半个世纪,智觉寺历经社会板荡,风雨飘摇,早已风光不再了。崇祯十一年(1638)的一个春日,平邑名儒郑思恭来游南雁荡山,记曰:“鸡初号,乘潮至詹家埠。舍舟而舆,过智觉寺,衰飒无足观。”这是明清之交的多事之秋,兵荒马乱,智觉寺已相当衰败,风气萧索。这在年届古稀的郑思恭眼里已没有什么看头了。

  清道光年间,智觉寺毁于一场火灾,徒留断瓦残垣。据民国《平阳县志》载,咸丰二年(1852),在当地居士的热心倡建之下,智觉寺修建一新,香火由是繁盛。迨至民国时期,时局动荡,民生凋敝,智觉寺日益落寞凄凉。新中国成立之后,智觉寺一度改办为江屿公社奶厂;“文革”时期,被辟为寺前大队畜牧场,僧徒四散,其时屋宇腐朽,破败不堪了。1980年,僧人起慈来此住持,在四面信众的乐助下,筹募缘金,陆续修葺了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以及东西厢楼,造就了一座木构合院式的古朴禅院。2000年,起慈禅师出门游方,静修于瑞安陈家垟慈观寺,由灵凯禅师住持智觉寺。其时,智觉寺历经二十年风刀雨剑,难敌虫侵蚁蛀,已然黯淡无光。灵凯禅师有心于光大古刹,踏破芒鞋,八方化缘,着手革故鼎新。越三年,智觉寺大放异彩,洪钟大鼓激荡。前殿为金刚殿,雕梁画栋,气势宏伟。殿内四大金刚横眉怒目、威猛可畏。正殿大雄宝殿飞檐翘角,威仪大观。书法大家启功为之题“妙相庄严”匾额,熠熠生辉。殿内神座供奉有释迦摩尼佛、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无不栩栩如生。中庭左右轩房拱卫,松桂森森,自成一方清净天地。

  智觉寺因“鹳蛇相斗”“鹳道士”传奇而声闻不废,流传至今,冥冥之中笼罩着一份诡谲的氛围。午后,智觉寺四野寂寂。为了探寻玄机,我于中庭独踟蹰。云天之下,我透过袅袅香烟,思接千载,感应着当年殿脊上那蛇坠鹳走的悲壮,还有那一位道士羽化飞天的飘逸。我的思绪游离在一个久远的神话世界里,要不是寺中一通暮鼓声起,把人拉回尘世,我将不知今夕何夕。

网络编辑:雷鹏

千年智觉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