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牙郎

2019年12月18日 14:40:2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通讯员 包兴桐 编辑 王秀华

  夏天的夜里,村人聚在院子里乘凉,常常会看到一点光在山岭上移动。大家知道,长腿又走动了。

  长腿才丁点大时,嘴巴就特别甜,只要远远地看到一个老人,他就乐呵呵地跑过去,响亮地叫一声“阿公”。大家都说,这孩子,这张嘴是吃四方饭的。要是家里有什么收成,像丝瓜、玉米棒子、豇豆、柚子什么的,看到有人从家门前走过,他就一定要送一点给人家尝尝鲜。有人客气不要,回家一看,长腿早把东西偷偷塞在担子里了。他到地里采摘,一大篮子的丝瓜,到家就剩下篮底的两三根了,一大篮子的豇豆,也就剩一把了。但后来大家发现,顶特别的还是他的腿。他那两条腿显得特别长,脚掌也特别厚特别宽,特别兴走。才五六岁的孩子,每天把村子走个遍,常常吃饭的时候都找不到人,好在经常有人请他吃饭。村里的房子都是依山势而建的,一户人家和一户人家之间的路,要么上坡,要么下坡,要么过溪过桥,就是十来岁的孩子也常有掉到坎下摔到溪里的,但是长腿从早上眼睛一睁开到晚上上床睡觉,整天在村里这家进那家出,从没见他摔倒。他每到一户人家,就会一个人一个人问好,好像正月初一给人拜年。要是看到有人在做事情,他就会赶紧挨过去帮忙。要是看到老人家坐着出神,他就会拿张小凳子紧挨着坐下和他讲一会话。他就这样每天在村子里挨家挨户走一圈。有人干脆就把剥豆荚、捡谷粒这样的小事放着,等着长腿来做。大家都说,这孩子心轻。

  长腿的双腿真正派上大用场大概是在十来岁的时候。我们村怎么看都像一个挂在半山腰的亭子。好像是村里的先人最初来这里的时候走累了,就决定在这里烧荒建房休养生息了。虽然是挂在半山腰,但离山脚少说也有二十多里路,到乡里少说也有三十里路。从村里到乡里一般都要走两个小时,办点事,买点东西,要个大半天。村里人十天半个月才去城里采购东西。等长腿长大了,大家才觉得松了一口气。有什么要紧的东西没了,就叫长腿。长腿拿了钱就跑,路上遇着人,他就会热心地问:“婶,我要到乡里帮上屋的七公买点冰糖,你有没有什么要买?要买的话搭我就是了。”

  不一会儿,长腿真的就从乡里买了冰糖回来了。一看时间,这来去还不到两个小时。

  那会儿,村人差不多每天都可以看到长腿从村里下山的那条小路上飞奔下去的身影。

  他父亲看到了,就会冲着他越来越小的身影大骂:“断种儿,你跑,你赶命地跑,我一天要多一碗饭,一个月要多一双鞋。”

  后来,村里人有红白喜事要通知六亲九眷,干脆也都让长腿跑去报信。长腿年纪虽不大,但很会说“老人话”,又稳重得体又讨人喜欢。他又是个见面熟,好像没有谁家的亲戚他不认识。报丧或报喜的时候,他一天要跑很多村子,甚至还要跑到邻县去,文成、泰顺、苍南……好多地方他都去过。那时候,长腿差不多是同龄孩子中的英雄了。他走过的地方最多,认识的人最多,吃过的点心最多,拿过的红包也最多。不管是报喜还是报丧,他每到一户人家,都有一碗点心,都有一个小小的红包。

  长腿越跑越有劲,整天乐呵呵地跑这跑那。人都长得树样高了,可还是一天到晚地跑,地里家里的活儿一样也不搭手。不管是村子还是他的家,对他来说,都像是个凉亭,歇歇脚,他又起身了。老人们说,只有给长腿找个女人,成了家,他的脚掌心才不会发痒,双腿才不会乱走。

  可是,不知为什么,长腿一直没有结婚。后来,他成了我们那儿的一个牙郎,一个长腿快嘴吃四方饭的人。他什么都懂,什么都在行,牛、羊、猪、番薯、洋芋、藕芋粉,他什么中间人都做。一次次地,他把一个个外乡人带到村里来,做成了一笔又一笔的买卖。他的调解,每一次都使买卖双方感到满意。买卖成交后,大家就会高高兴兴地坐下来喝酒讲话。酒菜是主人热情招待的,但那些外乡人怎么也没想到,长腿早就偷偷地把酒菜钱塞给了在灶间忙碌的女主人。

  长腿知道很多事情,装着很多地名,会唱很多小曲,会讲各样故事。反正我们觉得,长腿不结婚也好得很。

网络编辑:谢天涯

牙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