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荆溪村志》的编修故事

2019年12月06日 09:58: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何静 文/摄 编辑 王秀华

  荆溪村,位于鳌江镇西首的荆溪山脚下,全村总面积3.33平方公里。据当地桥梁石刻记载,宋熙宁(1068-1077)年间,荆溪村就有先民开荒种田,栖身定居。位于魁峰下的魁峰书院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建立,建立者为荆溪人叶逢春。然而,这个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所保存的历史资料寥寥无多,实在令人惋惜至极。

  

  

  荆溪村如何发展变化而来?近千年的历史中发生了哪些故事?这些历史能为年轻一代提供哪些借鉴?这是所有荆溪村村民想要共同追溯的答案。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记录荆溪村的悠久历史,延续荆溪村历史文脉,丰富荆溪村的文化内涵,2018年3月,荆溪村两委研究决定,启动村志修编。历时19个月的精心编纂,今年11月20日,这部13.2万字的《荆溪村志》终于出版了。该书涵盖了荆溪村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社会、人物和风俗等历史与现状,图文并茂、表照兼具。

  资料散失,收集艰辛

  2018年3月,72岁的文史专家程作华欣然应邀主持编务。“这个美丽的村落使我眷恋。”程作华说,“我曾多年担任荆溪新农村建设顾问,对荆溪村比较了解。”

  “地方志的编写原则包括‘纵不断线、横不缺项、述而不论、生不立传、越境不书’等,从哪一年到哪一年,主线不能断,自然、人文、景观等方方面面都要写到,不能有议论,也不能讲其他地域的记载。”《平阳县志(1989—2012)》常务副主编夏江雷介绍。而正因为如此,地方志的编写就显得更为不容易。程作华工作案头上的200多页档案复印件,来自于县地方志研究室、平阳档案局、鳌江镇及西塘社区等,所有稿件均由手写完成,手稿叠起来厚厚一沓。

  而随着荆溪村的行政区多次变动,久远的历史已无可追溯,大量文字材料在村居办公室的搬迁中散失,大段史料空白、不连贯。为了完成任务,程作华与鳌江镇荆溪村党总支书记陈福潮等人“踏破”了村民的门槛,遍访村中的老人,以及现任社区干部、各企业负责人,前后采访200多人次。

  离职多年的老干部难找,解放初期的老资料难翻,寻根求源的老族谱难要。“大海捞针!”一位编委回忆找资料场景时感慨道。许多荆溪村的历史只零散地存在于鳌江镇、西塘村等历史资料的相关记载中,百来页的资料里只有几页写到荆溪,编委们却如获至宝。能找到八九十岁的老干部也十分不易。常出现的状况是,编委登了门,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却遗憾地告知:“我刚调到这里,实在不知道情况。”遇到这种情况,编委们就继续问,一个个问,一趟趟跑。编委成员陈瑞林得知当地某些村民家保存了完整的族谱,马上动身前往。但出于族谱的私密性,个别村民实在很难被打动:“拿我家的族谱去干嘛?弄丢怎么办?”长达两个月时间,陈瑞林“厚着脸皮”,天天往这些村民家跑,也吃了不少闭门羹。有时,村民佯装不在家,闭门不见,有时直接拒绝谈话。所幸,陈瑞林的真诚与热忱打动了村民,最后他们积极地提供了近20本完整的族谱,为荆溪村先民们的迁徙历史提供了原始依据。

  工作终于做通,老村民们放宽了心,老干部找着了,老资料有了。采访得以顺利进行后,编委们收集的资料也越来越多。而这些来自村民口中的历史故事,也成了村史资料中最接地气的养分,为荆溪村村史的编写打开了大门。

  反复修改,定稿付梓

  当资料收集告一段落后,经过精心修撰,初稿终于在2018年11月完成。在这之后,是长达数月的校稿。村书记陈福潮、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敏、县史志办常务副主编夏江雷先后对稿件进行了多次审读和修改。

  经过反复修改、增删后,《荆溪村志》终于定稿付梓,与世人见面。该志正文共8章34节91目,既有述、记、图、表、录,又辅以社会调查、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还记述了人口、氏族、方言、村政、民间传说等特色,可谓独属于荆溪村的一部客观全面、生动易读的“百科全书”。

  翻开这本志书,只觉得荆溪村的历史厚重而精彩。在第七章《人物》中,载有陈继岚、叶逢春、叶之真、叶之瑷、陈传候等6位明清历史名人,也载有叶芝汉、倪茂组、杨崇卓等10位现代英模及先进人物的历史故事。这些人物故事生动讲述了荆溪村优秀儿女在军事、教育、农业、商业等领域为国家、民族和乡民的幸福生活奋斗的故事,读来令人振奋。而在第六章的《人文景观》中,则囊括了荆溪村16处庙宇宫殿和1条古道,还有4则有关栖凤桥、丰乐亭、寨头山、龙潭新河的传说故事,风土人情颇有趣味。此外,第八章《诗歌和楹联》还详细收录了当地自清代、民国以来,刻在山石木竹等处的数十首诗歌,如《荆山》《游荆山》《荆山八咏》等,这些原来散在民间的诗篇,灵秀非常,读来回味无穷。据介绍,这些精彩内容大多源自村民口述及相关档案资料,并经过采编人员实地走访和考证获得。

  “《荆溪村志》是我县的第一部村志,可谓填补了平阳地方志文化的空白。”陈敏说,历史是文化的根脉,是一切故事的源头,一本志就是活生生的历史,而“修志”的过程,就是对一个地方的地情进行一次大调查,对当地的发展轨迹进行一次梳理分析。而今,村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独特魅力。为提升文化建设,留住鲜活历史,保存文化根脉,我县其他乡镇、部门也纷纷认识到修志的重要性。眼下,我县各地修志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网络编辑:雷鹏

《荆溪村志》的编修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