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平阳唐代招讨副使倪九畴

2019年11月29日 11:01:30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蔡新祥 编辑 王秀华

  入宋后,特别是南宋起,平阳的科举日见兴盛,人物显著,异才辈出,一往甲于东南。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然而,找寻或研究平阳古代史(汉、晋、唐)与人物史料,目前尚是“难题”。因平阳地处东南沿海,远离中原地区,唐代以前,史料记载极为缺乏,若有记载也是极为简略。故平阳自西晋设县以来一直到唐代,未见人物著者。在清乾隆《平阳县志》人物志按语中,修志者张南英曰:“语有志,英才不择地而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诚以崧生岳降,各有钟灵,苟能树立自足,光耀前酋火,芳流后世,故人物尤为志所乘重,平之人物,宋以前,漫无可考,厥后英才辈出。”

  笔者查阅史料发现,其实晋唐时期平阳也有著名人物。早在西晋年间,曾出过为后代传诵记载的名人横阳松山(今苍南桥墩)周凯,乃是西晋年间的治水神、平水大王。这是民间传说,明代大儒宋廉有记。笔者核对民国《平阳县志》,确认该历史人物真实存在。而平阳招讨副使倪九畴为唐昭宗时(889-905)横阳(平阳)人,迁徙居宁波象山梅溪,这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唐代横阳籍将军。其人历史事迹至今已有1100多年。因此,可以说唐代平阳也是有杰出之人物,只是目前史料缺载而已。这些名人事迹都是与历史血肉相连,并让我们引以自豪的。

  

  倪九畴生前生后

  据清雍正《浙江通志》卷237载:“唐招讨副使倪九畴墓,明嘉靖《宁波府志》载,在梅溪乌岩之阳;明嘉靖《象山县志》载,九畴,平(横)阳人,唐昭宗时官招讨副使,值乱航海抵象,爱其山盘地迥遂卜居焉,夫人余氏葬墓之东冈;倪九畴宅,明万历《象山县志》九畴,平(横)阳人,唐昭宗时官招讨副使,抵象之缯棚岭,遂卜居焉。”

  清乾隆《象山县志》卷16-流寓记载:“唐,倪九畴,平(横)阳人,昭宗时官招讨副使,朱温之乱,称疾不仕,航海抵象山缯绷岭,爱其山盘地迥遂卜居焉。好义乐施,邑人怀之,卒葬梅溪乌岩。元至元间,其裔征乞危素撰碑铭……”综合以上,倪九畴不是山西省平阳府人,而是浙江平阳人无疑。山西临汾(古平阳府)地处内陆,他不可能走海路去往宁波象山,唯有温州平阳临海航行可行。

  再查民国《平阳县志》卷41,人物,外徙载:“倪九畴,昭宗时官招讨副使。朱温之乱,称疾不仕。航海抵象山之缯绷岭,爱其山盘地迥,遂卜居焉。好义乐施,邑人怀之,卒葬梅溪乌岩。元危素铭其墓,谓当唐之末,豪杰并起,方钱缪诛董昌并州郡,修武荣名建功之日,乃退,挈妻孥遁藏山海间,可谓度越众人矣(《象山县志》流寓又文参危素倪公墓碑铭文参)。”

  以上文献载:“唐之末,豪杰并起,方钱缪诛董昌并州郡。”钱缪乃五代吴越国王,此倪九畴为唐代平阳人无疑。唐昭宗时(889-905),招讨副使倪九畴自平阳航海至象山,定居该村(今象山梅溪)。相传建村初,溪旁梅树成林,故名梅溪。随着各时期各姓迁徙该村,因处后山东麓,故名后山村。今该村有唐招讨副使祠(倪氏宗祠)。倪九畴定居后,后裔繁衍生息,其为梅溪(后山村)倪氏始祖。成象邑倪氏宗脉发祥地。其生子三,“长居邑廛,次居梅溪,三居钱仓”。

  唐招讨副使祠(倪氏宗祠)位于丹东街道后山村(下海溪),祀奉唐末招讨副使倪九畴。唐昭宗时(889-905),黄巢(朱温)等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唐室崩溃,各路节度使割据一方,时永嘉朱褒兄弟拥兵自重,据郡为大。在温州平叛的平阳招讨副使倪九畴不思为王,厌倦征战,怜惜黎民,休养生息。他遣散部属后,合家从平阳北航,寻找清净之地隐居。航行途中,见象山梅溪青湾一带山盘地迥,遂卜居该处。

  危素(1303-1372)字太朴,号云林,江西金溪人,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元顺帝时,被荐入经筵,参与修撰宋、辽、金三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参中书省事、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元亡仕明,为翰林侍讲学士,与宋濂等同修《元史》,兼经弘文馆学士。素工诗文,善书法,著有《云林集》二卷等。

  倪九畴后裔倪钲于元代至元三年(1266)重修倪九畴墓,请时任中书右丞危素撰《招讨副使倪公九畴墓碑铭》(倪氏祠堂碑)。危素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倪九畴从平阳至象山定居的来龙去脉,为平阳历史留下了浓墨一笔。后其后裔在下梅溪后山建唐招讨副使祠。

  倪九畴后裔清乾隆名士倪象占有“寒花一路梅溪上,不敌唐家副使祠”的诗句,赞美该祠的胜貌。现在,下梅溪后山倪家的倪氏族人在原址重修了倪氏宗祠,作为敬宗尊祖和敦亲睦邻的活动场所。

  

  避朱温之乱还是朱褒之乱?

  危素《倪氏祠堂碑》载,倪九畴职务“或曰修武,或曰亚将,或曰副使”。修武是指整治武备。《史记·陈丞相世家》载:“以平为亚将,属于韩王信。”《隋书·礼仪志三》:“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副使,即招讨(副)使,是自唐代开始设置的军事长官。唐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共计21年)末,置招讨使,以大臣、将帅或地方行政长官兼任,兵罢即撤。从修武、亚将、副使职务来看,唐昭宗时(889-905),招讨副使可是个不小的官职。

  据《倪氏祠堂碑》载,倪九畴迁徙象山是由于“朱温之乱,称疾不仕”。这段历史来由其实有误。据今人考证,唐末“朱温之乱”不及温州之地,而实际情况是由于永嘉朱褒陷温州,倪九畴实为避“朱褒之乱”前往象山。

  在民国时,著名象山籍方志专家陈汉章先生在《史事考》按语云:“朱温之乱,不及平阳。《通鉴·唐鉴》:中和元年九月,永嘉贼朱褒陷温州。天复二年五月,温州刺史朱褒卒,兄敖自称刺史。十二月,温州将丁章逐敖。胡注引薛史云:朱褒,温州人,兄弟皆为瓯牙校。刺史胡璠卒,吴诞据郡,褒逼诞而代之。盖褒据温州凡十九年,当时避朱褒之乱耳。”这一考据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温州文史专家沈克成先生编著的《温州历史年表》唐代载:“唐僖宗中和元年(881)九月,温州人朱褒拥兵占据温州。次年,被委为温州刺史。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朱褒以其兄朱诞为温州刺史。唐昭宗乾宁元年(894),朱褒又以其兄朱著为温州刺史……唐昭宗天复元年(901),朱褒再任温州刺史。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四月,朱褒卒,其兄朱敖自为刺史,主理州事。十二月,被稗将丁章驱逐。自中和元年至天复二年(881-902),朱氏兄弟交替为刺史,占据温州达22年之久。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四月,丁章因残暴自大,为木工李彦所杀,裨将张惠取而代之,据温州。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八月,处州刺史卢约命其弟卢佶攻陷温州,张惠败逃福州。”

  以上两种考据对比说明,唐昭宗时(889-905),唐招讨副使横阳(平阳)人倪九畴确是避永嘉朱褒据温之乱迁徙象山。约四百年后,元正元三年(1266),倪氏后裔倪钲始得复修(倪氏宗祠)。危素撰书《招讨副使倪公九畴墓志铭》,详述倪九畴迁象山之史实:“当唐之末,盗贼纵横,豪杰并起。方钱镠诛董昌并州郡,固修武荣名建功之日,乃退挈其妻孥,遁藏山海间,可谓度越众人。视彼一时势位而声名泯没,其于修武遗爱在人更数百年者,得失皎然矣。”危素撰书碑虽无存,而其文尚存。它证实了唐招讨副使倪九畴为横阳(平阳)人,同时也道明了,早在唐代也有杰出的平阳人物!

  

民国《象山县志》 卷22

  

民国《平阳县志》卷41-外徙

  

清乾隆《象山县志》卷16-流寓

  

民国《象山县志》卷14

  

网络编辑:谢天涯

平阳唐代招讨副使倪九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