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走近红都记忆

2019年10月16日 14:03:33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黄锦钗 宋正义 编辑 王秀华

  近来我县红色旅游氛围浓郁。我们趁着一个周末空闲时间,带上孩子到凤卧、山门半日游,近距离感受当年革命的艰辛,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里的溪水好清澈啊!”“在红军小学上课的是不是都是小红军呀?”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不时发出惊叹,向我们抛出一个个问题。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素有“浙南西柏坡”“浙江红村”之称的凤卧镇凤林村。映入眼帘的是风景如画的青山绿水、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我们顿时感觉进入了世外桃源。

  在冠尖山下喝完“红军茶”后,我们沿着红色的栈道拾级而上。这条栈道好似一条腾飞于山间的巨龙,把我们带到省一大纪念园。我们踏着先辈们的足迹,仿佛走过一段段血与火的生死岁月。一楼的省一大会议模拟现场融入了VR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在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座座精美的雕像、一件件老旧的物件、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我省现代史有了进一步了解。

  沿着小路下山,一座木结构二层小屋出现在我们眼前。因着这座小屋,空气中突然多出了一份庄严肃穆。80年前,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这座不起眼的木屋里召开,浙江省的革命圣火就是在这么一间小屋中被点燃。“原屋主名叫郑永暖,思想进步、拥护革命。房屋一楼设有秘书处、食堂、厨房等,二楼是会场,另有小门可通向后山。凤林村群山环抱,周围幽涧深壑遍布,形成天然屏障。要想进入凤林的冠尖,须得翻山越岭。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撤,有群山掩护,可至文成、瑞安、泰顺……”导游介绍道,当年,凤林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红军,全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12位,老区人民为浙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参观完省一大旧址后,我们乘车来到山门红军挺进师纪念园。沿着红旗通道拾级,边上是映天的红色辉衬着满山遍野的翠绿,滴血一般的殷红引领着我们虔诚地进入。参观了北上抗日出征门、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陈列馆等,一种沉重与庄严慢慢在心中沉淀,一个个可歌可泣、百折不挠的红军形象在心中屹立。从1935年6月下旬开始,挺进师八进平阳,与平阳人民并肩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多次大规模“围剿”,革命队伍由400多人迅速发展到1500多人。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部从平阳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几经辗转历尽艰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几年时间,挺进师从几百人发展到1500人,又被“围剿”到几百人,再重新发展。面对无数的艰难困苦,无数次的失败困惑,他们从未放弃过。

  陈列馆边上是如今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在东楼遗址——粟裕将军上过课的教室里,黑黑的泥地上,课桌椅整齐地摆放着,虽破旧却“崭新”。它们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粟裕将军曾声情并茂地为学员们讲授游击战术、作战形势……从学员们的眼神中,看得出他们的心潮在澎湃,“驱逐日寇,还我山河,振兴中华,扬我国威。”因党中央指示要北上抗日,抗校只办了短短两个月,但却造就了邱清华、林夫、林斤澜等一批优秀的抗日青年干部。

  1984年2月,一生戎马的粟裕将军在北京逝世,他留下遗嘱:“浙南是我的第二故乡,将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1985年,他的夫人遵照遗嘱,将骨灰撒在了他曾辛勤工作过并始终挂念的土地上。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都沉默不言。这些英勇无畏、舍生取义、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值得后辈追思,而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传承发扬。

网络编辑:谢天涯

走近红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