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爱国情·奋斗者】70年,从"喝上水"到"喝好水"

2019年09月23日 10:09:32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李凌峰 编辑 宋淑莹

  “妈妈,水缸里怎么有块‘冰糖’?”

  “这是明矾,用来净水的。”

  在记者孩提时代,水不“甜”、不清,还常常因为水量不够而缺水。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总会争分夺秒地清洗好食材、碗筷、衣服等,早早叫在外玩耍的我们回家洗澡,就怕一会儿没水了。

  而如今,我县农村和山区等地,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源源不断的清澈饮用水。这是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怀,实施扶持农民饮用水政策的结果。

  

  以前挑水、买水是常事

  多少年来,一根扁担、两只木桶,伴随着祖祖辈辈,晃晃悠悠走过了无数春夏秋冬。

  

  

  今年64岁的华稳建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水头人多是带着扁担、水桶去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溪边水井挑水吃,我们一个普通家庭每天挑3担水,每担都有50多公斤重。”

  华稳建说,他父亲的老家在凤卧镇一个边远山区,海拔有300多米高。他小时候也住过一段时间,同村民一起手提或肩挑到水源地取水。若离水源地近,大家多以手提为主;离水源地远,则多要肩挑,走上百来米路。年纪尚小的他开始懂得了,水的重要性和取水的艰苦。那时的华稳建心里老是想:要是大家用水不用挑,而且能取之不尽该有多好。

  据介绍,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县农村普遍采取扁担挑水吃的方式,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昆阳、鳌江、水头、萧江、麻步等几个重点镇,才逐渐开设自来水厂,其他农村地带住户吃水仍旧以肩挑手提为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已出钱请师傅打了水井,用于洗衣、洗碗、擦地等。然而,井水渗出速度慢,加上邻居们也经常来‘借水’,生活用水往往不够用。”家住麻步的杜丽艳告诉记者,当时因家境殷实,故不像大家一样挑水,而是买水吃。“每天都有卖水人推着板车,大街小巷吆喝着‘卖水’。板车上整齐摆放着五六桶水,一桶0.2元左右,我们家人口较多,两天就要吃一桶水。”

  曾是平阳氮肥厂师傅的李其夫介绍,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乡镇逐渐设立了自来水厂,虽然还是以挑水为主,但个别家庭能在家一拧水龙头,就可以吃水了。

  

  现在村村水龙头有水喝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普及面这么大,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几乎所有的行政村、自然村,以及只有几户人家的偏僻村落也都有了自来水。而且,一半左右的村还进入了达标提标阶段。”参与这项工作时间最久之一的华稳建介绍,他们承担了全县几百个村镇的农民饮用水规划、设计、施工技术指导、运行管理指导任务,并经历了初级、达标提标等几个阶段,将党和政府对三农饮用水的关怀转化为现实。

  

  

  在县水利局农水所将各村列入实施饮用水计划后,华稳建的主要职责是和各位工程师进村开展前期勘察、现场规划、指导设计方案、施工技术指导及在运行管理中帮助技术指导等。他们要通过多次进村看点、选点,了解水源点是否为历史水源点,日产水量是否够村民饮用;若是新增水源点,则要了解水质是否满意要求,计算水源点的水量是否够用等。

  了解情况后,华稳建及同事还要对水源如何接到蓄水池,蓄水池容量的确定,一体化净水设备和消毒设备的布置方式等,开展一系列研究和讨论,并进行现场指导,制定设计方案。对于需要测量的部分,测量队还会开展实地测量工作。一项项问题的解决,转化为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变更,待方案设计完成还要上报,让领导和专家进行会审,然后再进一步修改设计,尽量做到最合理、最科学、最经济。华稳建说,他们都会亲赴现场检查指导工程,脚印踏遍了平阳林间山野、千村万户。

  “有时候进村、进山区看点,由于偏远村路程远,山区海拔高、地势险等。一来一往间,大半天就过去了,我们经常匆匆出发,回家时一身尘土。有时候甚至连续好几天,奋斗在一线。”这些辛苦,对于华稳建来说是平常事。工作近40年,共参加过全县50多座水电站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管理指导的他,用所学知识,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而本已退休的他,不忘初心,接受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的返聘请求,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平阳县水利志》记载,1981年至1990年,全县实施农村改水。一是改造非管道供水5019处,其中大口井720处,小口井2231处,老井沿用299口,水泵提水1756处,山坑引水13处;二是埋设供水管道331处,其中水塔式管道供水54处,铺设管道引流274处,泵站3处。1991年至2000年,全县农村改水投入8000万元,新建自来水厂(站)460座,农村自来水受益率达85.01%。到了2004年,我县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启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初级阶段,目标是让自来水能够到达每家每户。2004年至2009年12月,全县共建设了189个村27万人的安全饮用水工程。2010年至2012年12月底,完成400个村的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了46.5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看着这些成果,华稳建和工程师们的内心满是喜悦。“水是生命之源,是群众生活的第一需要。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们作为执行者,一步步走来,看着农村饮用水一年年的变化,居民生活一年年的变好,自豪感油然而生。”

  

  未来饮水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的观念从‘喝上水’到‘喝好水’转变。”华稳健说,他们按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的原则,持续推进饮用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饮用水的质量。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从初级阶段成功实施过渡到如今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变化可谓是惊天动地。

  华稳建记得,2004年,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初级阶段时,管道能接通水即可,未严格要求管道大小,导致用水高峰期水压上不去,高层住户无法用水;而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时,将原有的管道全部替换成计算过直径的达标管道,以控制流速,达到高层住户在用水高峰期也有水可用的效果。

  

  

  为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建设,他们除了在“硬件”方面推波助澜外,还在“软件”方面持续发力。以前,净化设施简单,自来水比较浑浊,吃水前经常得先进行澄清处理;如今,厂家净水设备一体化,全部配套消毒净化设施,对水质要求高,净化后的水全部再消毒,以达到国家饮用水规定标准,保证群众饮水安全。同时,每个村还配套消毒净水装置,配备管理房、办公桌、消毒液、管理台账等,在水源地设置监控,张贴“水源重地,闲人莫入”等标志。

  在管理方面,他们还会对村或水厂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将经验分享,共同探讨最佳管理方案。

  如今,我县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已完成了百分之五六十,剩余部分还需几年努力。“在国家政策不断的支持下,我们也不断帮助村里达标提标。如有些村水源不够、水质较差,我们就多找其他水源点,并用引水管从远处引水,解决用水难题。”华稳建说,以前供水未往农村和郊区辐射,人口集中地能供上水就好。而现在,要保证边远山区都有自来水管道网络。与城镇近的农村,考虑如何将城镇的自来水辐射到各村;与城镇远的农村,帮助其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同时,他们努力将村与村之间的水网组合,组成的网络越大,越便于管理。“我们热爱这份工作,看着它逐渐步入正轨,大家内心都是满满的成就感。”

  随着饮水质量的不断提升,我县居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也将日益提高。

网络编辑:周昌均

【爱国情·奋斗者】70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