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平报小记者  ->  我爱写作文 -> 列表

清华行

2019年08月22日 11:13:18 来源:平阳新闻网

  北京的夏,格外炎热。清晨,风便十分焦灼,像个爆脾气的孩子,从车窗外朝车厢里一下又一下地挥舞着重拳。高举遮阳伞的人们像高举自由女神的火炬,对宛若封建君王的太阳大声抗议。

  但我心清凉,任凭车在热浪里穿行,驶向我心目中的殿堂——清华。

  终于,刻有“清华大学”的石碑闯入我的视野,如一只小鹿撞向我的心头。它跳动着,撩拨我血液深处等待许久的兴奋。我想,我若是个小女孩,定会拉起裙角,跳芭蕾舞似地转圈。

  车子继续行驶,停在一座古朴的大门前。下车,抬头一看,青砖白柱,简洁肃穆,典型的中国建筑风格。正中一道大门,四根圆柱立于灰色的基座上,护卫着它。两边各挨着一扇小门,左右对称。上方镶嵌一块匾额,题着“清华园”三个大字,正楷字体,端庄浑厚,落款:那桐。听说这是老校门,当前被称为二校门。许多清华学子和来访游客喜欢在此拍照留念。我也不例外,迈着笃定的脚步,走上前请父亲帮我定格这美好的时刻。

  穿过二校门,沿着笔直宽广的柏油路向内行走。两旁古老的槐树,枝干虬劲,枝叶交错,枝头点缀槐花,星星点点,一呼一吸间,清香萦绕。若不是一浪又一浪的蝉鸣提醒,还以为是春天呢。行走间,迎面不时会有大学生出现,有骑着单车的,也有一身劲装,慢跑锻炼的。前额,健康的汗珠亮闪闪。他们,和这片树木一样,散发着青春活力。

  同行的清华学子杨叔叔对我说:“清华学生习惯很好,每天坚持早锻炼半个小时,然后找一个喜欢的地方晨读,他们都善于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不会读死书。像我,在清华求学十年其间,一边修完博士学位,一边担任校民乐队队长,羽毛球也多次取得冠军。”

  这不正是我所向往的校园生活吗?我对她的喜欢不禁又多了几分。

  大道的尽头,是黄砖黛瓦的礼堂,前面偌大一个绿草坪,正前方一块方石碑,刻着“行胜于言”。叔叔继续讲述:“这是清华人的行事准则,意思是做的要比说的好”。他又指着附近兜售校徽的老人说:“他们卖的校徽上,有两句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抢着回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赞许地看了我一眼,却不知我在草稿纸上曾写过多少遍。“行胜于言,行胜于言……”我默默念着,握紧拳头暗暗下定决心。

  绕过礼堂,便是水木清华前的小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映红”,正是盛夏,眼前,绿色的荷叶层层叠叠,参差交错,是苏轼言下的“擎雨盖”。粉色的荷花如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纵情绽开,露出黄色花蕊,美不可言。荷叶下,几条红色的鲤鱼自由自在地畅游,似与荷花上款款而飞的蜻蜓互相嬉戏,好不逍遥自在。

  跟着叔叔,向荷塘深处走去,拨开岸边的垂柳,一尊塑像赫然呈现。他,着一身中山长袍,袍下双腿平放。头发一齐向后梳,圆框眼镜后,一道饱含深情的目光,正凝望前方曲曲折折的荷塘。“你知道他是谁?”“朱自清!”我脱口而出,“他是我的散文引路人、名篇《荷塘月色》的作者,他还是那个不食嗟来之食的典范。”“他也曾任教清华!”叔叔补充道。没想到,朱自清也是位不折不扣的清华人。对于清华大学,我不禁又肃然起敬了,像是谁拿了一只瓢往我的胸腔倒入满满的景仰。

  参观完图书馆、宿舍楼、音乐厅、新的教学楼后,清华行随着烈日当空而临近尾声。是与凊华说再见的时候了,但我明白,今日在清华走过的路,看过的景,遇见的人,已清晰成一个踌躇满志的目标:六年后,我也要成为一名清华人。

  萧江二小 六年(5)班 林雨舒 指导老师:应丽君

网络编辑:雷鹏

清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