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革命老区行】腾蛟,绘就老区新景再出发!
来源:平阳新闻网发布时间:2019-07-11 09:25:00

  本网记者 周兆奕 编辑 陈伟

  

  

  站在岭门村农业观光园的山上极目远眺,青山绿水相融,绿树鲜花交错,长约1800米的游步道处处透着幽静清新,绿意葱葱的油茶树遍布整个农业园的山地,处处生机盎然。腾蛟镇岭门村,这座古老的红色山庄在红色引领下,开启了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

  作为革命老区,腾蛟镇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洪汝兰烈士墓、平阳县委机关驻地旧址、王坛宫、包垟宫遗址、老海洞……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省一大在平阳召开80周年之际,“红动浙南”平阳革命老区行走进腾蛟镇,触摸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历史,感受乡村振兴的时代脉动。

  

传承红色基因,

这里曾是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地

  现在的岭门村属于岭门社区,由原来的岭门村和王坛村合并而成,位于平阳与瑞安两县交界处,曾经是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地。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平阳早期革命者先后来到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这里便成为中共浙南委员会、平阳县委和浙南红军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长驻在王坛村,召开县委会议,举办各种训练班。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起,革命战士便与当地村民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岭门村,地处平均海拔近500米的山上,从腾蛟镇主城区,沿着这条刚好容下两车交汇的盘山公路,一路蜿蜒着进村,车程约15分钟。来到村里,正赶上该村烈士后代、老党员洪成樑为党员干部上党课。“我们王坛是平阳革命红色基地,保存有很多纪念碑,就比如这块纪念碑,‘人民心中血碑立,烈士血迹踏不减’,就是由革命老前辈黄先河为洪汝兰烈士题词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说起村里的红色历史,已八旬高龄的洪成樑老人如数家珍,他希望后人都能了解这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全媒体记者在采访

  

  “我们每个月都会请老党员来上党课,不仅为了记住这段红色历史,更是激励党员干部传承前辈的革命精神,为美丽乡村建设点燃星星之火。”岭门村党支部书记白植派告诉记者,该村还保留着很多红色印记,如洪汝兰烈士墓、平阳县委办公旧址,以及王坛宫(原村办公楼)、老海洞等。下一步,该村计划集资对这些旧址进行修缮和保护。

  

老党员上党课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岭门村党支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地处偏远,10多年前,岭门村不但经济落后,村民们还大都住在木石结构的老房子里,下雨时,房子会漏水,台风来时更是要转移。”作为近30年来岭门发展变化的推动者和见证者,腾蛟镇人大办公室主任、原岭门社区党委书记白洪推告诉记者,以前从岭门村到腾蛟镇主城区,要翻山越岭,一个来回就要近3个小时。后来,腾蛟到岭门的盘山公路通了,去镇上打工的村民每年能有3万多元的收入,镇上的人也能开车到山上收购土鸡、番薯干等绿色食品,为村民增加了收入。这条路,成了村民致富增收路。

  在岭门村农业观光园,250多亩的油茶树连绵不断,一株株生机盎然的幼苗,更是承载着村干部团结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梦想。这几年,农业园的收入逐年增加,但岭门村的党员群众不甘于此,他们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利用抛荒地,在油茶基地旁种上了80多亩桃花,以及西瓜、蜜桔、樱桃等。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休闲,这才是他们为该村旅游发展定下的最终目标。

  

平安村油茶基地

  

秉承绿色发展,

不忘初心带领群众走向幸福路

  距离岭门村十分钟车程的平安村(原包垟村),现属于龙尾社区,是浙南早期革命根据地之一。追寻革命足迹,我们来到了这里。

  

  

  1932年,平阳早期革命者黄先河、郑海啸先后来到包垟山区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这里建立了包垟党支部。1936年9月,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后,移师包垟。直到现在,这里还留存着包垟宫遗址的纪念碑。

  “我们村有不少烈士,他们不惜流血牺牲,就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剥削的人民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平安村党支部副书记、原包垟村党支部书记吴加怀是革命后代。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建设乡村,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和信念。“作为烈士后人,接力棒传到手中,我们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为群众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吴加怀说。

  

  

  红色,既是平安村人传承接力旗帜的颜色,更是平安村几十年发展不变的底色。在担任村两委干部以来,吴加怀带领着村里的党员和群众开展项目建设,村级防汛形势图、景区公厕、通村公路……村庄基础及配套设施样样都不落下。

  平安村海拔700米,依山傍水,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顺着小溪流,该村在溪边开垦了荒地,开始了产业建设,种起了中国莲。“大概是因为山区的关系,我们这里的莲藕是‘反季节’的。”龙尾社区党委书记郑真介绍,山下莲藕都过季了,这里的莲藕才刚刚出产。

  

  

  在荷花池旁的山坡上,成片的油茶树郁郁葱葱。“很多年前,平安村就种过油茶,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山水资源,我们这里出产的果实也好。所以,从2012年开始,在政策的允许下,我们在山上开了荒,种了35亩油茶。现在村集体也算有了点小收益。”吴加怀介绍,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去年,该村还在荷花池旁修建了一条游步道,开启了乡村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篇。

  “我们正在帮助平安村申报2020年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和文化礼堂建设,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郑真信心满满地说。

  

弘扬革命精神,

干群凝聚发展合力振兴乡村

  时光如水,硝烟早已散去,但在乡村振兴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腾蛟镇的党员干部群众豪情如昨。

  “共产党员,就是要带领人民群众走上致富路,这也是‘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腾蛟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镇不断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在顺利完成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后,开启了新村合并后的村党组织“比学赶超”擂台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凤巢社区龙岭村,放眼望去,桃林漫山遍野。原来,在村(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后,该村种起了奉化水蜜桃。“村社调整后,村里的干部群众干劲非常足,我们计划今年年底前种植60亩,明年再种植100亩。”龙岭村党总支书记王青锡说,该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村民们愿意无偿供地,届时村集体的收成与村民分成。如今,在龙岭村水蜜桃林地附近的山塘里,村里养殖了3万条鱼,目前正在筹建管理用房,为下一步的旅游发展打好基础。“欢迎你们8月份再过来,到时我们这里就可以垂钓、避暑了。”王青锡笑着说。

  腾蛟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何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是腾蛟镇委镇政府正在努力的方向。在原腾带村、腾溪村、联源村三村融合完成后的大溪边社区,作为腾蛟镇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地段,社区充分利用名人、名镇、名山旅游资源,积极争取在2019年完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如今,腾蛟镇正全力推进苏步青励志教育馆、卧牛山文化园、带溪两岸生态景观园工程、赤岩山名人诗画谷、腾蛟老街优化提升工程、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六个一”工程建设,启动数学园建设……腾蛟镇文化旅游整体框架初步形成,旅游发展大格局也全面拉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要真正走出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更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腾蛟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南北入口景观节点打造工程、凤翔路与凤鹤路等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显腾线通景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建成区路灯更换工程等五大工程,出“重拳”对城镇环境进行彻底治理清整。

  饮水思源,腾蛟的故事还在延续,奋斗者们为她不断注入新的内容。通过传承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永怀初心,腾蛟正朝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特色文化小镇奋进。

  

  【记者手记】

  在岭门村,在平安村,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老老少少全力支持革命的故事,男丁上前线,妇女烧饭洗衣做鞋,儿童站岗放哨,各尽所能。无论是站在高高的岭门山上,还是站在烈士墓前,我们都肃静深情,因为革命精神是腾蛟人民珍藏的最大财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行动才能深刻诠释“初心”与“使命”。眼前,勤劳朴实的老区人民正在克服重重困难振兴乡村,这让记者看到了红色精神在这片热土上的延续。我们祝愿老区走上生态发展之路,愿在不久的将来,老区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