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只在芦花浅水边

2019年06月26日 10:30:21 来源:平阳新闻网

  陈士彬

  芦花与芒花,很多人把它们辨别不清,甚至统一叫芦花或芦苇。

  这好比自然界里有相当多物种相似得惊人,比如,雁与鸿,猫与狐狸,雾与云,牡丹与芍药等。

  而芦苇、芒草,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古诗词常有出现,芦苇受水的灵气宣染,容易成为诗人们所物色的对象,于是它就占了上风。有《诗经》唱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芦苇,还有唐朝的司空曙所作的《江村即事》里“钓罢归来不糸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等等,说明了芦苇丛生与水结了不解之缘。

  它们外形很相似,芦苇茎是空心的,花蓬松柔软,根糸发达;芒草茎是实心的,花条纹明理,叶带刺容易割人。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河堤沼泽等地方,有余亚飞诗意盎然生机,“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虽然不押韵,但作者出于内心深处对芦苇荡产生美感!

  中国多芒草,一到秋冬,满山遍野由红转白的芒花,生长干地,也有一些在水边偷生。

  苏轼的"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里的"芒"指用芒草打成草鞋,窥见当时生活水平低下一斑,不过就现代人眼光来看还是挺环保的,有点诗意浪漫。春夏的芒草,亭亭植立,翠绿欲滴,清香郁郁。有一次在风中摆动时,被诗人尹玲逮个着,写下《发翻飞如风中的芒草》来兑换"秋风舞芒草"的内涵,给人凄凄惨惨的感觉。

  芒花陆续含苞绽放时,带着红晕的花穗,昂首于天空,随风舞动。芒草有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性,野性十足,不要少看它,用途比较广泛,有药用的,有装饰的,特别是古代用来制作草鞋的。

  它们有着共同的血脉,携带了诗意。某地寺院举行全国古诗词征文,其中一首获得一等奖,对联是:风来虞苑经幡动,路转诃林塔影遥。粤岭芦飞晴带雪,珠江渔唱晚生潮。表面上看,对仗引典是出于高手,但“粤岭芦飞”有异议,怎么山岭上有芦花呢?显然是芒花而己。

  芒草,如遇上秋的愁肠,自然免不了诗人的情怀。历代上,算是宋代的词人吴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终生,晚年困踬以死,留下“凭谁指与,芒草斜阳”的凄凉天空。

  芦苇,除跟水有关外,在诗人眼里被夜风叫醒着。许浑的“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刘禹锡的“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贾岛的“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

  从诗史来看,用得最多且用得最清楚,莫过于是唐朝的白居易吧。“索索萧萧芦苇间”、“芦苇丛中作此诗”,更有趣的也有一种多年生长在江滩的荻花,白居易把芒草、芦苇和荻花区分开来,写下《琵琶行》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芦花是软弱的,风也是柔和的,所以两者结合起来恰如其好。毛茸茸的花,远看是一片片雪花,近看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乳白,有淡红,还有淡青。

  那些芦苇或芦花不仅仅是给我们提供观赏的画面,其实正摇晃着人的情思。当它们绵延起伏时,其实就是的人的心潮激荡。青而细尖的叶子是那样柔滑,可以随着手指轻轻松松抚摸,但都不会改变原来的模样,令人瞩目。

  芦苇头重脚轻,根基不深,虽然长得高,但内心是空的,常常被用来形容华而不实。当然,并不是空了就不好,正为为它们空间净化了污浊的空气。

  孙犁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芦花荡》反映了当时的残酷战争年代的人和事,但读完后没有那种凄惨悲戚的味道,反而,使人觉得大多是高昂激扬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是的,一根根小小的芦苇,竟然承载了世界所有给予它们的负荷,同样,芒草、荻花等也不例外!

网络编辑:谢天涯

只在芦花浅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