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快讯 -> 列表

【深度】爱在记忆消逝前 尽孝陪伴需趁早

2019年06月24日 11:02:35 来源:平阳新闻网

  本网记者 陈佳佳 编辑 宋淑莹

  去年1月下旬开始,72岁的甘肃王玉明踏上了漫漫寻妻路。每次出门,他总会带上200张寻人启事、20管胶水、一床薄被子和几个馍馍,一路走一路打听。他的妻子是一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记不清回家的路了。

  日前,在热播节目《忘不了餐厅》里,由5位阿尔茨海默症及认知障碍患者担任餐厅的服务员,他们记不住菜名、忘了给顾客上菜、不记得刚一起跳舞的顾客,以及远道而来的朋友……

  这些遗忘与守望的画面,让广大网友落泪的同时,开始关注认知障碍和老年群体,也让家有相同情况的网友们,看了场回放或正在播放的“人生电影”。据统计,我国每10位老人中就可能有1位认知障碍患者,每20位老人中就可能有1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那么,当最亲最近的人患了相同病症,不再记得我们时,该如何面对?

  

  围着“老小孩“打转的护理员——“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他们能认得我”

  水头镇红景天老年公寓有一块失智老人区,住着17位阿尔茨海默症及认知障碍老人。护理员贺萍在这里工作已有4年多,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老人们能认得她。不过,若她换了工作服或造型,就得与老人们重新认识了。

  走近时,能听见老人们在热烈交流。细听下,会发现聊的都是他们小时候的事。问及他们的交友情况,该失智区主管陈春金说,基本每天都在认识‘新’朋友。其实聊什么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人陪或听他们聊天。”

  在失智老人区,护理员的工作日常便是围着这群老人们“打转”,以及不断地重复问“我是谁,你是谁,你记不记得”等问题,往往告诉老人们一件事后,不用等隔天,转眼他们就忘了。

  而子女来看望他们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场景。一般情况下,家近的两三天来看一次,住远的基本一个月来一次。每次来时,子女们开口的第一句话总是:“知道我是谁吗?”而老人们的回答也总是千奇百怪,不知道、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等,但只要有一次回答正确,就能让他们的子女开心好久好久。

  “我们这有一位家住鳌江的阿婆,她女儿很孝顺,经常会带阿婆喜欢吃或吃好的食物来看她,来后会摸着她妈妈的脸,以及静静坐旁边听她讲话。有次,她把妈妈接回家后,过了三个月又因照顾问题送回来了。”在贺萍、陈春金等人眼里,他们是“养”了一群“老小孩”,需要无时无刻哄着。患了老年痴呆的老人们,实际年龄顶多只有半岁。所以,多数会把父母送来失智区的子女,不是工作太忙,就是照顾不过来。

  

  家有失智老人——“他们是家人,再累也会撑下去”

  市民陈先生的外公于两年前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症。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外公问,“孩子,我们是不是很多年没见面了,你怎么突然长大了?”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陈先生当下就哭了出来。确诊后,老人子女也曾叫过保姆或提过送养老院,但都被驳回了。这两年来,老人的日常生活皆由陈先生的妈妈照顾,每天须早中晚准时去照料及面对时不时的突发情况,如半夜好几次接到电话说“你爸爸人不知道去哪里了”等等,再加上其自身工作忙碌,半年多就瘦了十几斤。看着消瘦的妈妈,陈先生很是心疼,但每次他妈妈都会说,“保姆照顾不好,都让你外公感冒了。现在,你外公就认我照顾,就当多养一个孩子吧。而且,他养我长大,我陪他到老应该的。还有啊,我跟你爸爸说好了,要好好保养身体,不能让你们经历同样的事情。”

  市民萧小姐的爷爷今年88岁,患老年痴呆症已有两年。患病前,萧爷爷身体一直很健康,“记得那天,爷爷突然害怕地跟我说,自己差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一开始,萧小姐和父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萧爷爷有时推开卧室门说要上厕所,有时走到厨房说要睡觉等情况后,才急忙带到医院做检查,经诊断系老年痴呆症。“小时候,我由爷爷照顾,一直跟他很亲。那瞬间,觉得天塌了。”萧小姐说,虽然她爷爷现在病情有所好转,但变得不爱出门溜达了。而且,她的奶奶也很少出门与姐妹聚会了。“奶奶每天下午会出门一小时,每次出门时,爷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早点回来,我一个人在家会害怕’。现在,我每周都会去陪陪爷爷,我怕哪天,爷爷连我都忘了。”

  患病的老人,在自己经历煎熬的同时,也让家人担忧,可能还牵涉到邻里和谐。患者会从记不住开始,再到身体功能的退化,他们可能会无法走路、大小便失禁,会变得暴躁、多疑,以及与家人矛盾频发……在这样的情况下,照顾一天、一个月、一年容易,那如果把这个时间加到十年呢?

  采访中,多数家有失智老人的市民不愿多谈。在他们看来,照顾一位身体成年但心理年龄只有几岁的“老小孩”,累肯定是很累的,更多的是“熬”和“崩溃”。原本熟悉的家人,慢慢变得互相不认识了,其中的心酸、痛苦不言而喻。即便如此,“再累也会撑下去”仍然是多数人的回答,“偶尔,或许会觉得他们好笑,会感到无奈,甚至会不耐烦、生气。但是,他们是家人。即使忘了很多事,甚至有一天忘了我们。”

  

  这是一种无法有效治愈的病症——在未被遗忘前,常回家吧

  纪录片《人间世2》曾有一处介绍:由于病人及家属对病情认知的局限,67%的患者在确诊时为中重度,已错过最佳干预阶段,有过正规治疗的人数约占5%~30%。这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没有任何有效的治愈方法,药物只能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改善症状。

  那么,如何“抢救”记忆,“对抗”脑海里的橡皮擦?首要的就是正视阿尔茨海默症,不要错误地认为是老糊涂、无所谓;或者是没救了、干脆放弃。其次就是要尽早发现,早干预、多关爱。针对症状比较轻的患者,要帮助他们建立与社会、他人的连接,尽可能地有效陪伴,拉着他们重新熟悉和融入这个社会;面对比较严重的患者,懂得科学的照护手段,必要时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是改善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法门。

  而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里,爱是避开记忆迷途的可靠导航。对很多患病老人来说,随着机能减退,最大的挑战是自我价值感的丧失。对于得病的老人,尊重难,让他们感到愉悦更难。鼓励他们学习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是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享受自我价值的重要举措。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同时也是一场需要很多爱的战斗。生老病死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了解、重视和坦然面对老年病,是我们学会应对衰老,甚至积极老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此,本报呼吁,希望每位市民都能多回家看看、陪陪老人,说不定哪一天,他们就不认得你了。同时,也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被温柔对待。

网络编辑:周昌均

【深度】爱在记忆消逝前  尽孝陪伴需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