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几载烽火照横阳 金戈铁马山色寒

——明季抗倭前线平阳守御千户所钩沉

2019年06月19日 11:10:34 来源:平阳新闻网

  陈斌

  平阳地处东南沿海、浙闽交界,自明朝一代,屡次受到倭寇的侵犯。在这场抗倭的战争中,作为沿海守御卫所之一的平阳所,也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为抗击倭寇作出了贡献。

  

  平阳守御千户所的由来

  平阳所作为一个军事单位,最早出现于元代。铁木真在进行对外战争时,为了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实行军政合一的管理制度——千户编组,所有的军队按照十进制组成十户、百户、千户,其军事首领分别为十户官、百户官、千户官。元朝建立后,元军的编制基本上还是沿用蒙古旧习,按十进位编组,十人为一队,十队为一百户,十百户为一千户,十千户为一万户,万户是元朝军队组织的最高编制单位。洪武年间确定卫所制度为明代的主要军事编制,《明史·职官志》载:“(洪武)七年(1374),申定卫所之制。先是,内外卫所凡一卫统十千户,一千户统十百户,百户领总旗二,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至是吏定其制,每卫设前、后、中、左、右五千户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

  平阳千户所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明洪武二年(1369)改设平阳守御千户所。隆庆《平阳县志·城池》载:“平阳千户所在县治西,元大德八年(1304)始建,镇守千户,以温州路万户府各翼千户更番镇守。明洪武己酉(1369)置平阳守御千户所,隶温州卫,己卯(1399)改隶金乡卫,壬午(1402)复温州卫。”又载:“金乡卫,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奏立。”顺治《平阳县志·兵卫》记载得更加详细:“平阳千户所在县治西,元大德八年(1304)始置,镇守千户,以温州路万户府各翼千户更番镇守人。皇明癸卯(1363)参军胡深(琛)遣行省照磨孙安。洪武戊申(1368)正月元帅张仲乡、六月千户孟瑶各守御。己酉(1369)置平阳守御千户所,隶温州卫。申子(1384)改隶浙江都司。戊辰(1388)复隶温州卫。己卯(1399)改隶金乡卫,壬午(1402)复温州卫。”《明代温州倭寇编年》:“明洪武二年己酉(1369),设平阳守御千户所,官员隶温州卫。……案:……又据弘治《府志》,则平阳所,盖元时旧有,至是改组者也。”可见,明代平阳守御千户所建立后,先隶属于温州卫,但在1384年至1388年与1399年至1402年这两个时间段里,分别曾经短暂地隶属过浙江都司和金乡卫。其他时间均隶属于温州卫。明代平阳守御千户所的建立比金乡卫的建立要早十八年,若从元代的平阳千户所建立开始计算,则比金乡卫的建立早八十三年。

  明代的沿海卫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沿海备倭卫所;一是内地守御卫所。如金乡卫、蒲城所、沙园所属于沿海备倭卫所,这些卫所建于东南沿海地区州县境内相对荒僻地带,一般不与府州县同城,而是另建城池以处衙门营舍,就近统辖海岸上的墩台、烽堠、堡寨,军士号“捕倭屯田军”。温州卫、瑞安所、平阳所则属于内地守御卫所,与府县同城。然而,温州卫、瑞安所、平阳所等,地处东南沿海,所辖的墩台、烽堠、堡寨大多位于海岸线附近,故其职责不仅守御府城、县城,同时也抗击倭寇。

  

  守御千户所的驻地与所辖寨堠

  明代的平阳守御千户所建在平阳县城西门附近,是城附县,县所合一。弘治《温州府志·兵卫》载:“平阳千户所,去府城南百十里。元大德八年立,弘治辛酉(十四年)重建。(详见《记》文)。城附县。”顺治《平阳县志·兵卫》载:“平阳千户所在县治西……”。

  平阳守御千户所在平阳县城的设施主要有仪门厅后堂、镇抚厅、百户所、军器库、演武场、军营等。顺治《平阳县志·兵卫》载:“平阳千户所……,有门、仪门厅后堂、镇抚厅、百户所、军器库、演武场(在屏山下周围,百十七丈有亭)。”嘉靖《温州府志·兵卫》载:“平阳千户所,在县治西……,教场在城西;器库四,在各城门内;军营五处……”可判断出,明代平阳守御千户所设在平阳县城西门附近,其演武场在西门外的锦屏山下,即后来的西门校场,现昆阳三小附近。守御千户所在平阳县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内均设有军器库,以备作战的需要。

  平阳守御千户所有官员十八至十九名,其中正千户两名、副千户四名、百户十一至十二名、镇抚一至两名;有士兵一千二百三十二名。嘉靖《温州府志·兵卫》载:“平阳千户所……,正千户两员、副千户四员、百户十有二名、镇抚一名。……战船一十有一。”乾隆《平阳县志·防圉志》载:“平阳守御千户所等官十八员,旗军一千二百三十二名。”明代平阳守御千户所的正千户,据民国《平阳县志·职官志》载:“(有)马俊(洪武间任)、武德(洪武间任)、武士弘、谢成(洪武十七年任)、洪忠(见景泰三年仙坛寺钟款,时已致任)、洪珍(景泰三年死)、洪瑛、冯斌、冯胜、冯泰、冯亮、冯春、冯刚、冯玉(嘉靖间任,后升钦依备倭把总)、于刚(成化间任,见北郭庙碑阴)、李继华(万历间任,见近斋林先生碑刻)、刘纲、刘振、刘德(天启间任)、刘勳、刘鳌(以上万历间任,见近斋林先生碑刻)。”当然,还有一些平阳守御千户所的正千户已无法考证了。

  平阳守御千户所主要负责平阳县城的守卫与鳌江口北岸的备倭,以及南麂岛海域的巡哨。其所辖墩台、烽堠、堡寨的数量,史书中记载各不相同。弘治《温州府志·兵卫》载:“平阳千户所,瞭望台二处,寨堠七处。”嘉靖《温州府志·兵卫》载:“平阳千户所……,台寨六,战船一十有一。”但没有说明具体瞭望台、寨堠的名称。而《筹海图编》、隆庆《平阳县志》记载得比较详细。《筹海图编·卷之五·浙江兵制》载:“平阳所,寨三:风火、江羕、汶路口;台二:山顶、蔡家山;烽堠三:福泉、半岭、峰瑞。”隆庆《平阳县志·城池》载:“平阳千户所……,寨六,曰屿门、麦城(在八都)、汶路口、福泉、焦明、江来(俱九都),水寨一(在江口)。”可见,平阳守御千户所所辖墩台、烽堠、堡寨的数量,在明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

  麦城寨,在现鳌江墨城。《筹海图编·卷之五·浙江事宜》载:“陌(墨)城、陆路二寨。东南滨海,极为险要。贼若自陌城突入,从营山可通洛阳坡。自陆路突入,从江口港可至钱仓等处。见拨旗军协守。外港有兵船往来巡哨。”乾隆《平阳县志·防圉志》载:“墨城寨。仙口巡司徙此最要。若寇自墨城入,可至县城。

  汶路口寨,在现鳌江墨城附近山岭上。《筹海图编·卷之五·浙江事宜》载:“汶路口岭。东临海洋阳屿门,南以策应江口水寨,北以策应眉石南北两寨,地势险要。先年,贼曾登犯平阳、沙园两所,拨军协守。”乾隆《平阳县志·防圉志》载:“汶路口寨。东临海洋洋屿门,南策应江口,北策应眉石。先年,贼尝登犯。平阳地最险要。”

  江口水寨,在现鳌江镇江边。《筹海图编·卷之五·浙江事宜》载:“江口水寨。东临大海,至五屿等岙,北至平阳县,外接琵琶、长腰、陌城、长屿等大洋,为平阳门户。旧制战船三十余艘,岁久撤备。嘉靖三十一年(1552),倭犯平阳前苍、泾口、麻圆等地,从本港入。今造兵船戍守,比旧制量加。南至舥艚、炎亭,北至瑞安飞云、凤凰等处,往来会探,似为得之。”乾隆《平阳县志·建置上》载:“江口城,旧在下埠,正统五年移至渡头,周围八十三丈,高一丈五尺。”《明代温州倭寇编年》载:“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平阳江口关设总哨官,泊洋屿。”民国《平阳县志·武卫志一》载:“江口关总哨官一员,领哨官一员,船一十九只,兵四百五十五名,汛期屯泊洋屿,守舥艚、炎亭、石砰、五屿一带,南与镇下关,北与飞云关,下接南麂。游哨各官兵交相会哨,专御金乡、平阳、仙口、墨城一带地方。”

  蔡家山台在八都蔡家山上。乾隆《平阳县志·建置上》载:“蔡家山堡,在八都。”半岭、峰瑞两堠近海。其余墩台、烽堠、堡寨,均在平阳八都、九都。

  

  守御千户所所城与所治的修筑

  平阳县所合一,城附县,县城即所城。平阳县城始建于东晋初年。元代,由于统治者是游牧民族,所以“禁止省、路、州、县修筑县城,城随夷为衢路”。元末,平阳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周嗣德任平阳州官,又组织民众重筑县城。乾隆《平阳县志·建置上》载:“县城……,至正间州守周嗣德重筑,周围三里八十步,计六百五十三丈,高一丈三尺,厚一丈三尺。”不久,方国珍部将方明善攻城,城破,再次被毁。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方国珍、张士诚余部逃往海岛,与日本游民相互勾结,成为倭寇,扰乱海滨。平阳守御千户缪美增再筑县城,以御倭寇。乾隆《平阳县志·建置上》载:“明洪武七年(1374)守御千户缪美增筑,周六百三十二丈,高一丈六尺,面阔九尺,趾阔一丈三尺,广一百丈,袤二百五十八丈,垛口五百八十个;城门四:东曰挹仙,南曰通济,西曰登瀛,北曰迎恩;水门三:东水门,西水门,北水门;敌台六座,窝铺二十八座,谯楼一座,东门城楼一座,南门城楼一座,西门城楼一座,北门城楼一座;城壕东壕深二丈,阔五丈;南壕深三丈,阔七丈;西壕深二丈,阔七丈;北壕深二丈,阔五丈。”

  弘治十四年(1501),重建平阳千户所。弘治《温州府志·兵卫》载:“平阳千户所……,弘治辛酉(1501)重建。”当时,汪循写有《重建平阳所治记》。

  嘉靖年间,由于倭寇侵犯,大量周边百姓入城避乱。为了解决百姓饮水问题,县令张仲孝、李伯遇与千户冯玉疏通西水门,并引西南水入城。乾隆《平阳县志·水利》载:“嘉靖间,邑令张仲孝与千户冯玉疏之。戊午(1558)倭变,乡民多入城病渴。冯玉与令李伯遇复开西水门,引西南水入城,民赖以生嗣。”

  万历二十年(1592),增筑平阳县城敌台。万历《温州府志·舆地志》载:“平阳县城敌台,旧六座,万历二十年增筑二座。”

  

  平阳守御千户所抗倭战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平阳州入吴。终明一朝,平阳遭受倭寇侵害惨重,其中平阳守御千户所辖区也多次受到倭寇侵犯。尤其是嘉靖年间,更是好几次侵扰平阳守御千户所城(平阳县城)。据记载,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至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七年间,就有三次之多。民国《平阳县志·武卫志》载:“(嘉靖)三十一年(1552)……。夏四月,复劫九都江口,把总夏光与战,不利,贼益盛,遂至八都丰山、岩头、塔下、阳岙各处,直抵仕巷儒林所在(今昆阳镇坡南街)。烧劫时,儒学方葺修,几为所毁。”“(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端阳日,倭由瑞安渡江至县东,登仙坛山,射矢城中,烧劫南门外至岭门,东西牌坊尽毁,喊声震地,数日复烧东门,凡两阅月乃出。男女被杀及赴水者,不可胜数计。”乾隆《平阳县志·杂志》载:“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间,倭寇南北交集,复至南门外,直入南北两港,烧劫,杀掳男女,及赴水坠崖者不可胜数,越三月乃去。伤残之余,田畴至不能下种。”

  在倭寇侵犯平阳守御千户所辖区时,千户所的官兵曾多次与之交战。乾隆《平阳县志·职官志》载:“王义,平阳所百户。洪武五年(1372)六月倭舶犯县,濒海百姓望风奔逃,义星夜驰往,寇已登岸,奋击,大破之,寇遁。”“嵩(祁嵩),温州卫指挥;敏(刘敏),平阳所百户。嘉靖乙卯(1555),倭寇自大坣登岸,渡白沙浦至北港,嵩同敏与战,兵少而败,俱死。”《明代温州倭寇编年》载:“嘉靖三十四年(1555)闰十一月,总督胡宗宪以倭犯平阳,遣守备刘隆率兵御之,遇贼于三港,败绩。隆及千户刘纲、指挥张登俱死。”可见,在与倭寇的交战过程中,平阳守御千户所的官兵也有许多战死。但终究城池不失,保得了一城百姓的平安,也为周边百姓提供了一处避难所。

  史海钩沉,也许只得一粟,关于明代平阳守御千户所的诸多不明了之处,尚需进一步探索。

网络编辑:张超霞

几载烽火照横阳  金戈铁马山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