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浙派古琴创派宗师郭沔 与中国名曲《潇湘水云》

2019年04月29日 10:28:14 来源:平阳新闻网

  陈正印

  琴棋书画,古来称为“文房四艺”,而琴居首。琴在古代泛指古琴;古琴有九德之说: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君子之器,象征正德。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本文要谈的则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的《潇湘水云》与它的创作者浙派古琴创始人郭沔。

  

  中国十大古琴曲之《潇湘水云》

  中国十大古琴曲指的是《流水》《潇湘水云》《梅花三弄》《阳关三叠》《醉渔唱晚》《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阳春白雪》。其中的《潇湘水云》产生于南宋末年,作者郭沔,字楚望。

  《潇湘水云》曲谱最初见于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权(1378-1448)编纂的古琴谱集《神奇秘谱》,共分十段:1、洞庭烟雨;2、江汉舒晴;3、天光云影;4、水接天隅;5、浪卷云飞;6、风起云涌;7、水天一碧;8、寒江月冷;9、万里澄波;10、影涵万象。

  所谓“琴为心音”,为了更好地理解琴曲表达的意思,少不了要解析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心境。关于《潇湘水云》的创作背景,主要有杨荫刘提出的“元兵南下说”和吴钊提出的“韩侂胄被杀说”。两说相同处则是均认为作者郭沔隐居于湖南衡山附近潇湘两水交汇处的小山村,遥望远处被云雾遮蔽的九嶷山,心有所感,谱成该曲。于是,郭沔隐居潇湘而创作琴曲《潇湘水云》的说法,便有了广泛影响。

  然而,近年也有研究者指出两说都不可靠,因为都没有确凿的史料依据,只不过是望文生义罢了。且细究起来,甚至还各有自相矛盾之处。首先,若取“元兵南下说”,则与郭沔的卒年不合。据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所载杨缵于郭沔去世后编订《紫霞洞谱》,且杨缵于南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去世的事实,一般将郭沔去世时间定为1260年左右,这倒是相符的。问题是此时离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兵攻破还有16年左右,元兵还远未打到长江之南来,郭沔又是更南边的永嘉(今温州地区)人,无所谓自北南迁到湖南的道理。其次,若取“韩侂胄被杀说”,所谓韩党张岩弃政退隐,开始整理古琴曲,后来这些曲谱为门客郭沔所得,远徙潇湘。问题是郭沔后来仍然活跃于琴坛,且对浙江一带的琴人如毛敏仲、杨思农、徐天民等人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不是远离浙江隐居湖南衡山者所能做到的。因此,这里的“潇湘”应该只是文化意象,而不必是作者郭沔真正到过的地方。

  作为文化意象的“潇湘”,被研究者归纳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意境。而生活在南宋末年的琴师郭沔,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国情,想起自己长期客居他乡的飘零身世,心中不能无恨,以琴曲《潇湘水云》表现家国之恨便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作为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的普通士人,对于国家大事自是无能为力,能做的也只是隐居乡野,寄情山水,暂时忘却尘世烦恼,从而表现出闲适情怀来。聆听《潇湘水云》,我们也不难从中品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相互交融的情境来。

  

  《潇湘水云》创作者郭沔是平阳人

  古琴曲《潇湘水云》名满天下,那么其创作者郭沔是什么人呢?郭沔(1190?-1260?),字楚望,温州平阳县人,大致生活在南宋光宗、宁宗和理宗时期,是大官张岩的门客。张岩曾在宁宗朝嘉泰年间两度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开禧年间任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国家军委常务副主席)。

  关于郭沔是哪里人,明朝朱权《神奇秘谱》题解说:“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明确说是永嘉人。然而,南宋永嘉广义指的是古永嘉郡,即温州地区,含平阳县;狭义则指永嘉县,治所在今温州市鹿城区。凭什么说是平阳人呢?原来在当时,俞德邻《佩韦斋辑闻》就有这样的记载:“《韩非子》载‘师旷鼓琴’事,虽几于诞,然或者有之。余里人郭楚望,以善琴名淳景间。一日,郡守资政赵公招饮雁浥阁,月夜鼓一再行,有物似鱼非鱼,跳跃于池中者数四,守怪之,莫测也。他日,复鼓前操,复跳跃如故。明日,涸池水索之,得无射律管,盖沉埋岁久,适鼓亦无射调,声应气求,故如此,然亦奇矣。”所谓“余里人”,表示郭沔是俞德邻的老乡,即同县人。而据俞德邻之子俞希鲁编撰的《至顺镇江志》,俞德邻系“永嘉之平阳人”。可见郭沔确实也是平阳人。

  

  郭沔与南宋平阳郭氏

  据元末明初文学家苏伯衡的文章《时思堂记》和《郭府君墓志铭》记载,平阳郭氏系出唐朝名将郭子仪。唐末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郭子仪七世孙郭太初因避黄巢之乱,始迁平阳,居钱浦(今平阳县鳌江镇钱仓社区山垟村);二世郭景孜徙居郭宕(今苍南县龙港镇郭宕村),繁衍成族。而据民国版《平阳县志?选举志》记载,南宋郭枢,居坊郭(即今平阳县城昆阳镇),学究科,广西提刑,郭镇孙;郭镇,绍兴二年(1132)进士,信州判;郭洙,文职,通判,郭镇子。虽然郭镇、郭洙居里不详,但既然郭枢为平阳县城人,可推知自其祖父郭镇甚至更上辈,郭氏这支已迁居平阳县城。而当时居平阳县城的郭氏族人还有郭希先、郭载、郭拱辰,均为武进士。可见已蔚为大族。

  此外,笔者有文《南宋状元周坦籍贯考》(见《新平阳》报2018年11月21日副刊“文史馆”),曾据周坦《显考梅庄公暨妣郭氏硕人墓碑铭》(见瑞安《周正议巷周氏宗谱》),推得周坦之母郭氏为平阳县城人,且应为郭子仪后人。可知周母郭氏与郭镇祖孙为同族。

  那么,以上所述与郭沔又有什么关系呢?据现存平阳地方文史资料看来,南宋平阳郭氏应无其他支派,也就是说郭沔应也属该族系。而从郭镇、郭洙、郭枢祖孙三代之名看来,笔者发现竟是按五行相生取名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镇”从金,“洙”从水,“枢”从木,所谓“金生水”“水生木”,正相符合。再看郭沔,“沔”从水,应正是郭镇同族,与郭洙同辈。郭沔年少学琴,可知家庭财力很不一般,若确实居平阳县城,当有更多的便利条件以打好基础。

  

  郭沔为浙派古琴创始人

  中国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到了宋代,各种风格的琴派竞相出现,其中的浙派古琴具有“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特色。而南宋郭沔的横空出世,才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浙派”,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备受世人赞赏。当时的琴坛原有两个流派较为出名,一个是偏于“刚劲”的“京师派”(承自北宋都城汴梁),一个是偏于“纤丽”的“江西派”。郭沔吸纳二派之长,加以融会贯通,为“浙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郭沔和他的弟子刘志芳,再传弟子毛敏仲、徐天民等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浙派”古琴“平淡清越”的风格。同时代的其他琴派更注重于弹奏旧曲,而郭沔开创的“浙派”则是新旧兼攻,特别是加强了新声创作。总之,无论是在整理旧曲、创作新声方面,还是在授徒传艺方面,浙派琴家都颇有建树。故此在当时的古琴各派中,浙派尤其受到人们的推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浙派古琴的代表性曲目有郭沔创作的《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刘志芳创作的《忘机曲》《吴江吟》,毛敏仲创作的《渔歌》《樵歌》,徐天民创作的《泽畔吟》,等等。毛敏仲、徐天民还编著了《紫霞洞琴谱》,被世人称为“浙谱”。

  

  长空雁过只留声

  作为浙派古琴的开派宗师,郭沔名声很大,但留下的痕迹却相当少,让人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憾。我们也只好凭借如今还能见到的极其有限的史料追思斯人风采。

  元代文学家袁桷有诗《述郭楚望〈步月〉、〈秋雨〉琴调二首》,为我们描绘了郭沔创作的《步月》和《秋雨》这两首早已失传的琴曲作品,其一是《步月》:“明月当清空,流光满西墀。振衣独徐行,耿耿长相随。我心如明月,万古无成亏。偶逐区中名,遂为尘所欺。抱影长夜吟,别鹤同离思。行矣归故山,探玄结幽期。幽期永勿谖,长啸弹朱丝。”其二是《秋雨》:“欹枕绝幽梦,卧听秋雨鸣。寒叶不自持,槭槭金石声。清商肃万物,此声何不平?寤叹生遐心,夙昔羞近名。千金陇头客,荏苒朱颜惊。此夕秋思深,断续难为情。载歌招隐词,临风写馀清。”袁桷以诗境展现琴境,表达了对郭沔心境的理解,主要有归隐、思乡、伤逝等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与上文所述《潇湘水云》表现“恨别思归”又是相合的。那么,郭沔最终是继续隐居杭州,或是寓居湖南,又或是回到故乡温州乃至平阳呢?我们再来看俞德邻《佩韦斋辑闻》那条记载,有“郡守资政赵公招饮雁浥阁”。查《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有“理宗淳祐二年(1242)……十二月……资政殿学士赵与懽(按,“懽”为“欢”之异体字)知温州”;再据《弘治温州府志》,有“知温州军州事……赵汝腾,直焕章阁知,淳祐元年;赵与欢,资政殿学士知,三年;赵汝鐩,中奉大夫知,五年”,可知请郭沔弹琴的“郡守资政赵公”正是于理宗淳祐三年到四年(1243-1244)任知温州军州事的资政殿学士赵与懽,也就是说郭沔约54-55岁时在温州。可见他晚年在温州甚或是回家乡平阳隐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郭沔作为张岩的门客,与张岩之子张侃颇有交往。张侃字直夫,号拙轩,著有《张氏拙轩集》,中有两则笔记与郭楚望相关,其一:“又《高山流水》,锺子期所作;《箜篌引》,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今《流水》有‘公无渡河’声,公无渡河,因渡河溺水,援箜篌而歌之。士友郭沔,相与笑后人穿凿云。”其二:“郭沔云:‘词中仄字,上、去二声,可用平声;惟入声,不可用上三声。用之,则不协律。近体如《好事近》《醉落魄》,只许押入声韵。’”其一谈琴,其二谈词,可见郭沔不只是琴家,对词也是深有体会,应该有词作,惜已失传。

  

  结语

  平阳古琴文化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代横阳令贺韬(一作韬义)。据《古琴疏》所记,贺县令弹琴时,引来叫作“防风”的精灵在庭中翩翩起舞。这个传说意在赞扬其琴技出神入化,达到惊天地动鬼神的地步。到了宋元时期,平阳县城岭门还出了个叫林元彬(字文卿)的古琴大师,在长林曲水间弹奏《秋鸿操》,真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致使循声而来的人们纷纷传言遇到了神仙。值得注意的是朱权《神奇秘谱》中有名曲《秋鸿》,后人多认为实为郭沔所作;而《秋鸿操》很可能就是《秋鸿》,正是郭沔传下来的。而在平阳本土诗人林景熙笔下,“素琴携就竹西弹”“携琴曾此写风泉”“寒窗琴册灯花晓”“昼闲谩写琴三叠”“意闲自得琴书乐”……涉琴的诗歌简直不胜枚举。有这样的乡土文化背景,平阳走出了郭沔这样的古琴创派宗师,写出了号称“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的《潇湘水云》,也就不足为奇了!

网络编辑:张超霞

浙派古琴创派宗师郭沔 与中国名曲《潇湘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