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青街

2019年04月17日 14:37:37 来源:平阳新闻网

  池昌元

  人与人初次相识,自然而然地相互报上“尊姓大名”。敝人姓池,乍一开口,对方马上回应:先生是青街人。我只得有礼貌地莞尔一笑,算是认同。就是么,我总不可能搬出一整套的家族史,来说明我不是真正的青街人。

  平生记忆中的我,直到当前只去过青街两次。但我内心告诉自己:我与青街的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青街,藏在平阳县西南部的群山之间,是“竹海畬乡”。钟求是先生遇到青街,说自己是在云朵之下东张西望。我在想:青街是以怎样的独特魅力,吸引家乡最为知名作家的眼光?

  阳春三月的“三月三”,这个节日是属于青街的。从我居住的水头镇一路西行,同车的旅客熙熙攘攘。待到迢岩村换车进入青街的这一空隙,我忍不住问候人群中的一位老者:“叔叔从哪里来?”他颇具礼仪地同我握手。“我们这一拨人都是从瑞安来的。”一位小男孩听到了喊:“好远哟!”握他小手的奶奶纠正着:“远什么远,还有从杭州来的哩。”

  现在,我知道青街红了,而且是红中带紫的那种。相逢春天,阳光明媚,人与自然都焕发出精神。当姹紫嫣红与远方梦想来到这里竞逐,青街仿佛王神洞迎亲队伍中等待上花娇的新娘,万众嘱目的眼光,盯在她含羞且喜的脸宠。

  然而仔细看来,培植出竹海“笋王”的老农却少有节庆的鲜艳。略显疲倦的脸,沾满黄土的衣裳显得灰涩而拘谨。青街的竹笋长在特有的黄土中,因而口味异常鲜嫩。三合殿的门口广场上,一字排开参赛的新出土的新鲜竹笋。称重,品相,论鲜,“笋王”面世了。不知哪位“笋王”如何在竹海丛林中苦修苦炼,它断然料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身价陡增,在衣着时尚的“大官人”和“大商贾”的一阵又一阵的拍买声中,涨,涨,涨,最后以数百千元计的身价冲天一跃,从“村夫俗子”之手飞入“达官贵人”怀抱。

  游客形成一条龙,盘旋上九岱村,那里正举办一场大型歌会。青街不愧为少数民族氛围极其浓郁的畲乡。刚一开场白,致辞的乡长以满口畲族语言欢迎四方来宾,再由司仪逐句译成标准国语。畬语没形成文字,当然无法跟汉字相比。闻听畬语,让人顿生醍醐灌顶之感。接着便是衣着畬族服饰的姑娘们亦歌亦舞。悠扬活泼的歌声在山谷回荡起来了,歌曲如和煦的春风,吹拂代表畬族盘、蓝、雷、钟四大姓氏的小彩旗。或低沉或高亢的声音,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赏心悦目。这时我想起一首诗来了——

  她们

  一边采茶

  一边唱着山歌

  仿佛挂在叶尖的白露略显腼腆

  之后像毛毛雨拂面而来

  之后像水闸门打开

  之后在池氏大屋的灰瓦上叮咚作响

  之后飞过三月三

  之后汇成青街的水

  从睦源桥流过

  汇入鳌江

  源源

  不

  断

  (余燕双《听山歌》)

  这是我县诗人余燕双为青街写下的诗句,而且余先生只是众多写作者当中的一位。爱好写作的人来到青街,除了和普通玩玩的游人一样,这儿逛荡,那儿游览,拼拼脚力,流流热汗。还有一个心思,总要振作点精神,写一点东西出来,充当对青街未甚了解的初涉者的翻译。

  于是就有了青街丛书出来了。那就是任泽健先生主编的《魅力青街》《印象青街》《诗画青街》。一篇篇文章,就是生态家园里的花草,竞相释放青街的风采。比如青街的“青”,比如青街的“韵”,比如青街的“传说”,比如青街的“乡愁”,比如青街的“独树一帜”,再比如青街的“畬汉一家亲”。青街俨然给了这群写作者不竭的灵感与泉源。是青街有幸,还是众多作家们的荣光?

  “竹海畲乡,逐梦青街”。当我以专注的眼光,再次凝视青街的时候,无不感叹于畬汉两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海遨游,枝枝叶叶,蓝天白云下摇曳。我坐车在山道左弯右拐,上坡下岭,深感自己是一条欢畅游动的鱼,脸上漾着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想:未来的梦,要以怎样的脚步追逐?应该在于源自历史的民族文化吧。

  只能说青街是荣幸的,文化蕴含赋予畲乡最为厚实的勃勃生机。倘若风情与俗气同道,文化的鲜度恰如“笋王”难以比肩的味道,沁人心脾。假如懂得珍惜,诗篇万种,终归属于有缘。假如弃如敝履,曾经拥有的又何尝不会一一失去?而诗文各有千秋,不必过多计较哪篇更为光彩夺目。“百草园”的满园春色哟,百花方齐放,百鸟已争鸣。

  当满园竹林无时无刻汇入眼帘,赫赫有名的王神洞村就处在跟前。王神洞,青街的畬族聚居村,因而民俗风情尤为丰富。中午困顿的时候,我坐在一民居门口的矮木凳小憩,被一阵阵有节奏的音响惊醒:“嘭、嘭、啪,嘭、嘭、啪”,是竹竿舞的人群在闪动。我被这气氛感染,也起身走向跳跃着的人群。末了,听一畬族姑娘讲,两点整的时候有场婚嫁仪式可以观赏,可不能错过。

  为了观看这场从未见过的场景,我只能克服午后的困乏,在这远山竹林深处熬一熬,捱过去,便有奇妙的风情。在山路上逛荡吧,驱赶一下午后慵懒的倦意。

  再回头想起小时候听父辈讲“畲客汉子、畲客婆子”的故事。我仿佛看见畬乡的简陋木屋,崎岖难行的山路。挑山货的畬家汉子,为生计奔波,挑着挑着唱响了那嘹亮山歌,一路踟躇前行。

  时光推移到了新时代,畲乡焕然一新。富有特色的小楼房随意撒在半山腰,村前屋后平整光洁的路面,顺顺当当。人在逛荡,竹林的枝枝叶叶,也在悉悉窣窣地摇晃。

  时间到了,新郎迎亲的队伍怎么迟迟不见来?满身新装的畬家新娘等急了。更为要紧的是,新娘子抵不住团团围观她的游客的目光、拍照、视频。羞红了脸,扯来红头巾盖上,又放下。她露出甜甜的微笑,把脸转向窗外。有点遗憾,这次没能亲耳听到山歌。

  从王神洞回来,本来有免费车辆送行。但我暗自思忖一下,还是决定步行。依次经过十五亩、池氏大屋、李氏大屋、青街老街。

  当我一一领略青街老街的二十几个非遗文化博览后,准备返程回到水头镇。这时背后有人拍了拍我的右肩,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宗亲。他热情十足地邀我上他家,吃上一碗五十丈细粉干伴鲜笋,佐以刚刚出锅的本地鸡汤,令我大快朵颐。

  我登上返家的车子,想到方圆百里池氏家族,当以青街最为出名。

  车窗外,远处的天边,一片瑰丽的晚霞飘过了眼前。

网络编辑:张超霞

青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