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清江宁府通判陈夏荣略考

2019年04月15日 10:41:00 来源:平阳新闻网

  蔡新祥

  有清一代(1644-1911),满清统治,平阳地区科甲不振,有清一代近三百年历史中,仅有进士三人,举人十多位。但还有些名门仕族人才辈出,如进士张南英家族,父子五人“一门尽雅士,父子皆能诗”的现象,被文坛传为佳话。另外还有几个氏族也人文兴旺,如小南厚垟陈氏一族。厚垟陈姓,虽然不像张南英家族那样著名,但也是千年大族,官宦后代,诗书传承,家财万贯。现据《双桂里陈氏族谱》记载,至清代康乾年间,厚垟陈氏有陈经,字若霖,号峰台,列贡生,建豪宅,创书社,膝下六子十四孙,三人入仕,四人贡生,八人国学生,声望盛于乡里。晚清温州大儒孙衣言编著《瓯海轶闻·氏族》中尚称:“今丰山陈氏常聚族而居。予为童子时,尚识其族一秀才,盖左厢之泽长矣。”《瓯海轶闻·义行》又注明:“丰山在平阳城外,今陈氏子孙犹盛。”道明了东塘陈氏一族乃为世家大族。

  

  清代监生与陈氏昆仲

  据《双桂里陈氏族谱》载,陈峰台有六子,分别名为夏钞、夏荣、夏煊、夏均、夏官、夏炎(抚子),其中最出名的是陈夏钞、陈夏荣昆仲,据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十一选举载:“陈夏钞:号丹崖,居厚阳(今平阳鳌江后垟人)。由监生授福建南镇同知,后调署建宁。”“陈夏荣:号凤冈,一号华斋,居厚阳,由监生授广西归顺州州同改江宁。”

  监生,是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校)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清代监生多称为“太学生”或“国学生”,学者张杰指出:“‘太学生’是清代捐纳‘监生’的雅称。”也有将太学生和国学生也计入监生之内。清代监生名义上虽为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但多为捐纳生,如雍正元年(1723年)礼部尚书陈元龙在奏疏中说:“国子监生皆由捐纳入监,能文者稀少。”大多数监生并未入监学习,而是通过捐纳获得监生身份,作为应科举考试或谋取官位的条件,故其身份不为人所重,在入仕上历来居于不利地位。

  监生的入仕,有朝考、考职、考试教习、考试誊录等多种途径,监生就职和考职的去向,都是州县的低级官吏,即所谓“佐贰”官员,但毕竟有了进身的台阶。监生入仕时所任的职位有多种,但主要集中在非正式职位和下级官职。如王德昭所说:“清代入仕,进士和举、贡判若两途。进士内除授翰林院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六部主事、内阁中书、鸿胪寺行人、大理寺评事、国子监监丞、博士、助教、太常寺博士;外除授知州、知县、推官、教授等职。举人经拣选、考职或大挑,乃得任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学录、知县、州学正、县教谕等官。优、拔贡生、荫生和其他贡监考职,比之举人,更等而下之。所以清代有‘科甲进士,高自位置;他途进者,依附从人’之说。”

  监生入仕时所获官职,都有具体的规定,入仕起点都很低,监生为官者很少,但他们除了不能任教官之外,任职和贡生基本相同。总的来讲,清代统治者为监生(贡生)设置了多种入仕途径,使人数众多的中低层次士子有上进之路。但因僧多粥少,监生入仕的机率相差很大,他们的官职也呈层次性,但大多为中下层职位,以知县和州官为主。在仕途上,监生(贡生)都有一定的升迁空间,但多数上升的幅度不大,少数人有机会升至中高层官职。

  综上监生介绍来看,陈氏昆仲陈夏钞、陈夏荣应该是捐纳的办法取得这种称号。因为在民国《平阳县志》卷三十一选举志中贡生名录中没有发现他们的名字,但也不排除他们是通过读书进入国子监学习,因为他们的父亲陈峰台按族谱记载是列贡生,曾任四川东乡知县(据民国志中选举四载),官宦富足之家,有这个读书条件与出路,后取得入仕资格而进入仕途。

  

  陈夏荣之仕途考据

  近年,由于写清代的女诗人钱惠镶的文章颇多,钱惠纕,嘉定人,进士钱塘(1735-1790)之女。嫁陈夏荣子陈振孟为妻,其文采出众,但遇人不淑,悲吟去世。民国时,文人出身的北洋总统徐世昌,在编选《晚晴簃诗汇》时,收录了110位桐城诗人的佳作,钱蕙纕位列其中。晚清举人、县学训导吴承志称其诗:“古体远追六朝,今体逼近唐音,充其所至,亦长离阁、澹菊轩之亚云。”

  对于钱惠纕,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考据陈夏荣其人。由于现有许多写钱惠纕文章中把陈夏荣履历、住址有诸多问题与错误之处(写为居万全东塘与顺溪陈氏),另有文记载陈夏荣任江苏江宁府同知(正五品)职务为清代平阳人(文官)最高任职,其实有误(据考据,正途出身应是道光举人祝登云,任江苏同知,后平定金钱会以知府用(正四品,赏戴蓝翎)未上任)。因而对于陈夏荣之仕途履历错误必须加以更正,下面笔者查据国内文献资料,找出史料来源,以还其人仕途与历史事实真相。

  对于陈夏荣其人,本地文献记载极少,目前仅有《双桂里陈氏族谱》与民国《平阳县志》中有零散的记载,《双桂里陈氏族谱》载:“陈夏荣:号凤冈,国学生,任广西归顺州同,生卒俱失。”民国志选举载:“陈夏荣:号凤冈,一号华斋,居厚阳,由监生授广西归顺州州同改江宁。”另外在《苍南金石志》中陈夏荣为刘眉锡父亲写的一篇碑文,落款为“嘉庆二年(1797)九月朔日,承德郎原广西归顺州知州升江苏江宁府分府通眷丰山陈夏荣顿首拜撰。”

  为此,笔者查据了多部文献资料,综合辩考其人的仕途履历,发现诸多错误与不实。秦国经为主编、唐益年、叶秀云为副主编的《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履历引见折中记载:“见通判陈良荣一员,陈夏荣,(贯)浙江温州府平阳县,监生,年四十四岁,现任广西太平土州州同,烟瘴俸满即升,乾隆五十年四月分籖升江苏江宁府通判缺。”后面载有:“乾隆五十一年二月,见通判陈夏荣一员,俸满教职程良传等二员,共四十一员考试履历选,呈御览,臣等候旨,带领引见。”

  履历引见折乃清代官员奏折之一种,系将自己的籍贯、年龄、最高学历、任职资格及任职简历等成文呈送皇帝的奏折。有些成文于到职后以表其忠,有些成文任职前作毛遂自荐,皇帝有时候根据引见折录用。至于任职何处则根据举人大挑后和地方职务的空缺而定,综合来看,官员的任职也有些运气成分在内。

  查清代广西归顺州为今靖西县,唐元和初(806年后),归顺州属邕州都督府。唐末废。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复置,属镇安路。明初废,弘治九年(1496)复置,隶镇安府。嘉靖四年(1525)属思恩府。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因去思恩遥隔,复隶镇安府。光绪十二年(1886)归顺州升为归顺直隶州,属太平思顺道,民国元年(1912) 6月废归顺州,置归顺府。2年6月废归顺府置靖西县。

  笔者查光绪年间修撰的《归顺直隶州志》职官志表上并无陈夏荣其人名字,现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所载,故可以断定陈夏荣监生初任职是广西太平土州州同,非广西归顺州知州(同)。广西太平土州即现今广西崇左市。据文献载,清代于广西太平府辖下置土知州十三人,掌理其世袭辖地内之一应事宜,受所隶地方行政长官之约束。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属于直隶州的,相当于同知;属于散州的,则与州判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诸事,均从六品官。

  另外查据清嘉庆16年(1811)吕燕昭修撰的《新修江宁府志》卷三十一秩官表载“南捕通判,陈夏荣,浙江平阳人,监生。”可知陈夏荣的江宁府职务是通判,而非同知。通判,官名,明朝期间为各府的副职,位于知府、同知之下。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此官职配置于地方建制的京府或府,功能为辅助知府政务,分掌粮盐都捕,品等为正六品。《苍南金石志》所载正确,清正六品概授承德郎。但广西归顺州知州却是错误。民国志俱错。同知,清代为正五品。

  

  总 结

  从《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归顺直隶州志》《新修江宁府志》与《双桂里陈氏族谱》民国《平阳县志》《苍南金石志》综合辩证,可以得出陈夏荣的个人仕途履历。陈夏荣(1742--?),号凤冈,一号华斋,浙江温州府平阳县(八都厚垟)人,生于清乾隆壬戌七年(1742),由监生授广西太平土州州同(从六品),乾隆五十年(1785)四月籖升江苏江宁府通判(正六品),乾隆五十五年(1790)(据钱塘于1790去世,华斋自江宁别驾罢归)离职还乡,卒于嘉庆年间。其间曾两次晋见乾隆皇帝,其家族人才兴旺,不愧为清代平阳之望族。

网络编辑:张超霞

清江宁府通判陈夏荣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