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文字生春心扉暖 ——读司舜先生《遍地乡愁》

2019年03月20日 10:29:55 来源:平阳新闻网

  应辉景

  再次翻阅司舜先生《遍地乡愁》一书时,江南久雨的天空微微放晴,一切美好的事物正在天地间悄悄生长。

  去年,在全国散文诗采风会上相见认识先生。先生言语朴素,一副为人师者形象,这或许跟先生多年从事教书生涯有关。次日,先生赠予我《遍地乡愁》。几次闲翻,囫囵吞枣,甚是赧颜。但凡是有生命的文字,它的力量依旧鲜活灿烂。

  春天,可以给人很多想象。于是在《遍地乡愁》中我索性找出了一篇篇关于春天的字眼。林清玄在《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中提到: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芳香。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芬香。书中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字,好似雨后清新淡雅的芳草香扑面而来,让人舒服、酣畅。

  刚醒的土地,迎春的花蕾,爬行的蚂蚁……一串串细小的事物都是先生最抢眼的题材。那些或长或短的章节,都隐藏着一个个小小的故事,故事里有时间祭奠过往,有难忘的温暖,最重要的还是内心最柔软的守护。或许,对于“乡愁”一词,我只能停滞在最原始的字面解释上,尚未真正品尝过何谓乡愁的滋味。

  “我正准备自己的诗意,当我紧握自己的温暖,我就显露出身体里和心底里的鲜红。”“这样活过多好,把什么都看成美丽,哪怕是让自己害怕、畏惧、讨厌和慌乱的东西,它们其实也蕴含着自己的明亮,也在滋生一种默默的爱恋。”在先生笔下,“乡村”一词成为了一枚精致的艺术品,它可以从一粒鸟鸣中唤醒,可以从每一棵嘉禾身上抵达。静静观赏,静静对视,真正靠近体验的时候,或许就是一杯五味杂全的陈酿。在《乡村春天》中,先生的全部心思寄托在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情愫中。“心里有点甜,也有点窃喜;有点幸福,也有点忘情。”这些略带俏皮的文字,就像一缕缕掠过发际间的暖风,蘸满轻松愉悦,妙趣横生。

  “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托尔斯泰如是说。我一直认为,在一定的空间里,语言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它是灵活自由的,它是温婉明媚的,可以跨越鸿沟,无论在起点还是终点,保持着最初的那份不可言传的美好。在声势浩大的多媒体时代,眼花缭乱的公众文字迷乱双眼。在《盛大的春天》中,“因为阳光,因为盛大,我们就无法管住自己的喧哗。”我尤其喜欢这样的文字,简单中孕育着哲思,花开花落,归于本真,仿佛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母亲转过身,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亮。”(《乡村抒情的部分》)这是写实,却又是抒情;“我不在家,就拜托月光,多多关照;拜托萤火虫,多多巡视;拜托风,多多吹拂……谢谢!”(《失语的村庄》)虚实结合,饱含真情;“风也凑过来想晒一晒,它要饱尝这样黄出来的的声音。”(《劳动,人间最美的词》)“虫蛹的身上住着春天”(《芬芳的土地》)、“一群孩子……灿烂的神情和流转的眼神,就是春天里开得最抢眼的花朵。”(《乡村春天》)、“燕子衔来的那些金色的日子。”(《乡村春天》)、“叶子,是谁也无法比拟的秀发,就连灰尘似乎也在开花。”(《或红或绿》、“风,笑了又笑,是那种羡慕的样子,偷偷摸摸挑走了一些富裕的阳光。”(《或红或绿》)、“漫山遍野的诗句,撞击着风,一路积攒着阳光,颤抖着美丽的心弦,朝着我目光里私奔。”(《或红或绿》)

  毋庸置疑。这些跳跃着无限诗意的句子,源于他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厚积薄发,给人美的享受。

  先生在《后记》中坦言:我喜欢纯粹的诗句,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很浮躁。希望写的与大多数有着乡愁情结的人共鸣的东西,摆脱狭隘的“一己之我”,而逐渐走入外部世界和人群,三十年了,这些句子足以构成“一个人的心灵史”。都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文字所折射的亮光,唯知性与感性的美好结合,才能成就一种可欣赏的美。

  春天如约而至。时间不快不慢丈量着过去与将来。

网络编辑:张超霞

文字生春心扉暖  ——读司舜先生《遍地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