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文化文学 -> 列表

盘点10年诺贝尔文学奖 谁是你最喜爱的诺奖作家?

2018年12月21日 10:46:32 来源:平阳新闻网

  每年十月份,是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的时刻。然而今年,“诺奖”失约了。由于性丑闻风波,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暂停颁奖,将于2019年颁发。也就说,2019年可能产生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是该奖历史上第6次未颁奖,前5次均为战争原因。

  据了解,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至今,该奖项也有100多年历史了。这些年来,1914、1918、1935、1940至1943年因战争没有颁发,1904、1917、1966、1974年奖金由二人平分。

  本期书单盘点了近10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来看看这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诺奖”吧。

  

  

  《被掩埋的巨人》

  [英]石黑一雄著 /周小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理由: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石黑一雄,这本《被掩埋的巨人》是他最新出版的中文作品,也是他的首部长篇,被媒体称为“颠覆了西方奇幻文学既定模式”。

  这本书为石黑一雄作品系列套装中的一本,另外四本《浮世画家》《无可慰藉》《小夜曲》《被掩埋的巨人》也十分精彩。

  

  

  《编年史》

  [美]鲍勃·迪伦著 /徐振锋、吴宏凯译 /河南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2016年鲍勃·迪伦获奖出乎大部分人的预料,但鲍勃·迪伦无疑是多数人心中的经典。他歌词的传唱和流行,都让他注定成为传奇。

  这本《编年史》是鲍勃·迪伦的唯一一本自传,是他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的回忆录,在初到纽约开始,一步步成为人们眼中的鲍勃·迪伦,这里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二手时间》

  [白俄]S.A.阿列克谢耶维奇著 /吕宁思译 /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2015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非虚构作品成为热门。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和当事人访谈的方式,记录了二次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二手时间》是这位诺奖获得者最具分量的作品,它讲的是苏联解体之后,二十年间普通人的处境。社会的巨大变动,让每个人都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用最微小的故事,拼出了后苏联时代。

  

  

  《夜的草》

  (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著 /金龙格译 / 99读书人/黄山书社

  推荐理由:2014年,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评委会这样形容他,“莫迪亚诺是我们时代的普鲁斯特,他在用写作和‘遗忘’进行着悲壮的斗争。”

  《夜的草》是他的第27部作品,也是他的群岛式写作中的一座迷人小岛。空间和时间的错位,让它成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青春梦幻。

  

  

  《逃离》

  [加]艾丽丝·门罗著 /李文俊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2013年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顿时掀起一股门罗风潮,这股风潮到现在也风头不减,门罗也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逃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关于人生、关于家庭,也关于自我。为了逃离沉默的家庭,令人窒息的生活,我们都付出了什么?这本小说为读者细密揭开。

  

  

  《蛙》

  莫言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莫言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轰动了整个华语文学界。“高密东北乡”成为了世界文学版图中的一部分,也给了中文作者不小的信心。

  《蛙》这部小说莫言十分看重,他说这是对自己人生几十年的回顾,“写完这部书后,有八个大字沉重地压着我的心头,那就是: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水中鱼:巴尔加斯·略萨回忆录》

  [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 /赵德明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略萨,16岁开始创作,21岁出版短篇小说,74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在的他已经82岁了,仍然笔耕不辍。

  《水中鱼》是略萨角逐秘鲁总统失败之后,在欧洲撰写的一部文学和政治回忆录。这既是一份政治立场的声明,又是一场文学生涯的见证。

  

  

  《逐云而居》

  [法]杰米娅·勒克莱齐奥、[法]J.M.G.勒克莱齐奥、[法]布鲁诺·巴尔比摄影著 /张璐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九久读书人

  推荐理由: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曾经被法国读者评选为当代最伟大的法语作家,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为“一个集背叛,诗意冒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

  《诉讼笔录》《看不见的大陆》都是他的代表作,《逐云而居》作为他最新一部中文出版作品,是他和妻子一起寻访撒瑰亚·哈姆拉河谷的旅途笔记。

  

  诺奖评选标准

  截至2017年,114位获奖者当中,欧洲获奖者最多,共有84位。其中,黄种人较少于世界人种比例中的黄种人,原因推测是语言不便。此外,大概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地在欧洲,因地域的关系,价值观念、审美标准、阅读爱好等,显然欧洲国家作家更加贴近于评委口味。但这一状况在1960年代之后得到较大改善,诺奖获得者呈现多元化态势。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并非基于任何公认或众所周知的原则或标准,而是基于诺贝尔个人生前的愿望和设想。一百多年来,这项文学奖项一直按照自己的评选规则运作着。

  诺贝尔文学奖不接受团体提名和自我申请,对于提名者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以下几种人才可能受到提名:瑞典文学院的院士或者具有文学院士资格的人士;高等院校文学教授和语言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各国作家协会主席。

  评选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在每年9月瑞典文学院会将邀请寄给各国相关团体和被认为有资格的提名的个人。提名人要在次年2月1号前递交提名信及相关资料。之后,评奖委员会正式开始评选工作:首先清理不够资格的提名信,接下来进行初选,剔除没有足够文学价值的作品,4月份正式提交一份15到20人“复选名单”。复选后,评委会会在5月底提出一份5人的“决选名单”,第三次报文学院审批。进入暑期,决选开始,全体院士的暑期作业就是阅读5名候选人的作品,并分别写出自己的推荐报告。9月中旬复会,进行讨论、评议和表决。

  一般在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公布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综合豆瓣读书、央视国际等网络信息)

网络编辑:张超霞

盘点10年诺贝尔文学奖 谁是你最喜爱的诺奖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