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平阳网  ->  频道中心  ->  历史 -> 列表

元代温州理学萃于平阳(上)

2018年12月17日 10:44:13 来源:平阳新闻网

  黄进峰

  元代自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79灭宋,到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洪武朝,蒙古人实际统治中国的时间仅90年。元代主要以武力统治中国,并以“阶级统治”的方式,把国人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也一度废止了科举制度,直到公元1313年元仁宗才下诏恢复科举,并且规定经学用程、朱传注,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命题。

  元初理学大家一般公认有赵复、姚枢、窦默、许衡、刘因、吴澄等。他们都学有师承。《宋元学案》分别为许衡列“鲁斋学案”,刘因列“静修学案”,吴澄列“草庐学案”。元代文教吏治虽有诸多不济,但理学传承还是相当可观的。

  而我们老平阳在元代的理学传承可以说是“集温州之萃”。晚清瑞安孙衣言在《瓯海轶闻·永嘉学术·元》之中,列举了元代温州地域的理学人物有一十四人,他们是:陈刚、章仕尧、史伯璇、郑昂、李孝光、朱子昌、叶起、汪鼎新、赵良震、孔文栩、孔旸、陈麟、高明、孔克表。其中,除却李孝光、叶起、陈麟、高明四人为非平阳籍的温州人外,其它十人都是老平阳的著名学者、理学传人。

  据《宋元学案·木钟学案》可知,元代理学传入平阳的大脉主要来源于永嘉陈埴和叶味道二位大师。陈埴与叶味道皆亲炙过朱门,亲聆朱子教诲,并侍奉乃师到临终之时。他们都是南宋中晚期向永嘉大地传播朱子理学的坚强传道者,都对永嘉的“经制之学”“事功学派”有所校正和补充。

  据“木钟学案表”所列的元代平阳理学人物就有陈刚、章仕尧、史伯璇三位。陈刚的学脉来源是清晰的,他直接传承叶味道的理学;至于,章仕尧、史伯璇的学术来源就不甚了了,《宋元学案》对此只能付诸阙如,当然也忽略了汪鼎新、朱子昌、赵良震、孔文栩、孔旸、孔克表、郑昂以及陈高这八位人物了。

  现在笔者拟根据《宋元学案》《弘治温州府志》《瓯海轶闻》《东嘉先哲录》《东昆仰止录》《民国平阳县志》《道光乐清县志》《苏平仲集》《青华集》《四书管窥》《管窥外编》《陈高集》《宋濂集》《东瓯诗存》《温州经籍志》《明史》等书籍以现代语言加以叙述和还原,努力寻找挖掘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对元代“平阳学统”的传承有所厘清与启示。

  据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陈刚》记载:陈刚,字公潜,慕贤西乡腊田(今鳌江镇蓝田社区)人。约20岁时到杭州追随永康名儒胡长孺学习孔孟之道。当时,胡长孺为西湖书院山长。他见陈刚勤奋聪明,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家里,把自己的学问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然而,陈刚累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上,于是,他断了科考的心思,把精力放在儒经史学之上。陈刚精通历学,并著有《五经问难》《四书通辩》《历代帝王正闰图说》《官制说》《浑天仪说》若干卷,手抄《禹贡》《洪范说》各一卷,撰《性理会元》四十六卷。可惜,今天都没有流传下来。

  陈刚的文风学习两汉,论诗也不屑于六朝以下。晚年患目疾,前来求学者,他就以记忆传授。当时人称他为“潜斋”先生。陈刚较著名的及门弟子有:洪铸、林温、章瑶、陈善、李时可、王清,他们都是永嘉(温州)人,都向陈刚学习儒家经典学问。

  陈刚的学问据《宋元学案·木钟学案》所载,溯源自南宋中晚期的永嘉理学名儒叶味道(朱子及门)。叶味道传向王梦松(青田人),王梦松传向余学古(青田人),余学古传向胡长孺(永康人),胡长孺传向陈刚。

  陈刚弟子见诸《宋元学案》的都比较著名,学问也不简单,当然遗漏也多多,譬如明代名相永嘉黄淮的祖父黄通也曾从学过陈刚,就失载。

  陈刚的著名弟子:

  一、洪铸,字元质,永嘉人。至正间(1264-1294),参校《一统志》一千三百卷,并被奏授教授之职,还是个能画画的学者。

  二、林温,字伯恭,永嘉人,博极群经,尤长于《春秋》,登至正甲午进士,历佐省、宪两府,为人正直敢言,深得宋濂赞赏,宋濂还为他作《林伯恭诗集序》。

  三、陈善,可能在元末任过温州府学教授;

  四、李时可,据《道光乐清县志·循吏传》,可知其在明洪武初年,被荐举为教官,后又被擢为监察御史,出知偃师县,治声甚著,荐举过布政使赵新、饶阳令郭贯,时称知人。

  陈刚与同邑史伯璇也存在学术交流。陈刚的著作虽然散佚,但《四书通辩》中某些章节还是被史氏采入到《四书管窥》之中。

  据《平阳县志·人物志五·章仕尧》记载:章仕尧,字时雍,号清所,平阳城关人。元延祐(1314-1320)年间,累次中得乡贡,学主穷理。他有一句名言说:“时之治乱,由人心之邪正;人心之邪正,由学术之纯疵。”

  他对于经史皆有讲说,但没有专门著书。其论大学章句曰:“诸传释工夫,不释效验;观‘知止能得’与‘格物至天下平’,无传可见。”此语转见于史伯璇的《四书管窥》和朱子的说法不是很相同。及门弟子见诸《宋元学案·木钟学案》的有:瑞安彭庭坚,乐清赵次诚,青田蒋允汶。

  章仕尧的著名弟子:

  一、彭庭坚,字允诚,瑞安人。元顺帝至正年间得中进士,任崇安县尹,素有威信。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奉职剿平。后来,因功升任福建路副都元帅,遇害,元廷赠谥“忠愍”侯。事入《元史·忠义三》。

  二、赵次诚,字学之,乐清人。隐居不仕,所著有《四书讲义》《雪溪集》。

  三、蒋允汶,字彬夫,一字文质,号苍岩先生,永嘉人。元季避居闽中,曾参加科举,中“流寓榜”进士第一,然辞官不就。洪武元年,归乡里,温州知府杨时中闻其才,聘请他出任府学“五经师”,温州同知王全也拜其门下。洪武二十二年,授温州府学训导。教出的学生,许多人成为乡贡进士(相当于举人)。所著有《四书纂述》,藏于家。蒋氏与平阳陈高有交谊,陈高为其作《苍雪轩记》。或谓明相黄淮也出自蒋允汶门下。

  据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五·史伯璇》记载:史伯璇(1299-1354),字文玑,号牖岩,凤林乡钱仓(今鳌江钱仓社区)人,学术源自“冰壶”郑氏(或即郑如圭字伯玉,宋末平阳学者郑朴翁之孙),与同邑陈刚、章仕尧为友,相互切磋学问。由于《四书集注》章句,朱子晚年多有修改,而赵顺孙作疏不能条析异同,吴真子、胡炳文、陈栎诸家旁牵众说,时有歧误,于是,史伯璇撰写《四书管窥》及《管窥外篇》计十卷。其它诗文集辑成《牖岩遗稿》。

  史伯璇少年时,没有正式读过书。一直到23岁时,才发愤向学。一生致力于朱子学术,精究《四书》,深得朱学宗旨。也不以科举为意,绝意官场。平阳知州岳祖义,非常佩服史氏学术与品行,不时至寒舍咨询看望。史氏生元成宗大德三年,卒元顺帝至正十四年,享年56。弟子可考者有:黄岩徐宗实,金华李一中,平阳徐兴祖、陶公任、章廷瑞。而以“二徐”最知名。

  史伯璇的学问大源出于南宋中晚期永嘉著名学者叶味道,他笃信朱子学说坚守朱子阵营,与陈刚、章仕尧及陈刚弟子洪铸切磋论学,交谊在师友之间。

  史伯璇的著名弟子:

  一、徐兴祖(?-1402),字宗起,城关东郭人。为人持重,自少好学不倦。曾受《书》于郑如圭,受《诗》于周尚德(信州学正),受《易》于史伯璇。精通《易》《诗》《书》三经并尽得史伯璇之学,于义理尤极精粹,至于诸子百家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其学行为一时贤士大夫所称道,人称其为“横阳先生”。洪武六年,由乡举被任命为温州府学教授,以性理之学教导诸生,秩满,他以疾病为由引退归乡,不久,即起用为温州府学训导。徐氏任教职十年,以师道自任,其教人有法,诸生也以为得到良师。

  在任教职期间,温州卫守将某,以为郡城北枕瓯江,准备以潮患为名改造城垣。上级派员审核此事,大家心知其非,但莫敢出声。只有兴祖提出反对意见,说明城池来龙去脉以及潮水从来没有为患的理由,于是,上级认同了徐氏的意见,没有改筑城垣,让人民免于骚扰。还有,处州盗贼叶丁香造反,情势蔓延到瑞安、平阳。朝廷派遣延安侯唐胜宗剿灭他们,并命令温州郡丞王全(蒋允汶弟子、章仕尧二传)率民为向导。王全于是问计于徐兴祖,徐氏认为人民愚昧无知,由于遭到胁迫,一时诖误,无由自新,如果,先用招抚的政策给他们以生路,他们皆是良民。这样一来,盗贼本是乌合之众,自然会解散,头领也必当成擒,用不着玉石俱焚,斩尽杀绝。王全采用了徐氏的计策,许多老百姓被保全下来。

  洪武二十九年(1396),徐兴祖被抽调到江西作乡试考官,人们都佩服他的公正。秩满,朝廷闻其贤,征召入内,准备授以禁近要职,他以疾病推辞。最后,还是留任在温州作教官。徐兴祖卒于建文四年(1402),他曾经缀补《延祐东瓯志》为《温州府图志》,并有文稿若干卷。徐氏敦行立品,行孝悌之道,兄弟怡怡,白首无间言。与人交,久而益笃;即使乡野村民或后生小子来谒见,均接之以礼;为人谨重,未尝轻言人过。

  徐兴祖的父亲名必友,字仁卿,也是个重品行的读书人。他以孝义闻于乡里,元至正初年,游学京师。当时,中书左丞许有壬欣赏他的才学,想推荐他为官。主管吏部铨选的官吏想他送礼,必友认为:“辇毂之下,政以贿成;中书用人,扼于铨曹,志可行乎?”遂归隐柏洋山,自号“逸叟”。

  兴祖弟子知名的有:永嘉张文选、同邑王圭(宗远)、方子深。民国《平阳县志》都为王、方列为专传。

  二、徐垕(1344-1405),字宗实,号“静斋”,浙江黄岩人,著有《静斋集》,《明史》有传。徐宗实天资颖悟,少立志向,年近20岁时,先知瑞安彭庭坚(章仕尧弟子)传朱子之学,讲授乡校,于是,负笈求学;后闻平阳史伯璇得朱子正传,与弟宗茂投拜史氏门下。洪武初年,应朝廷征召,他敷奏剀切,朝廷准备授予他监察官的职务,他推辞不受。朝廷授予他安徽铜陵县主簿,他也不马上去上任,却向朝廷申请要求先回家带母亲一起到任,因而触怒了朱元璋,被贬为淮阴驿差。不久,由于他学问扎实,被朝廷选为驸马都尉胡观的师傅。后来,又被授为苏州府通判,升任为兵部右侍郎。建文帝逊位,他被永乐帝逮问,不屈而死。

  他的弟弟徐森字宗茂,少年颖悟,精通“六经”,兼及诸子百家,深得《易》理。洪武年间,因被荐举,历官颍上县训导,升徐闻县教谕,后被征召为经筵讲官。徐宗茂也是史伯璇门下的高足。

  徐宗实最为著名的弟子即为黄淮(1367-1449)。黄淮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曾任中书舍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为相,官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简”。著有《介庵集》《省愆集》,《明史》有传。黄淮是平阳章仕尧、史伯璇的二传弟子;黄淮祖父黄通,也曾是平阳陈刚的弟子。(待续)

网络编辑:张超霞

元代温州理学萃于平阳(上)